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季良,盛唐时期河南洛阳偃师人。他是名儒尹知章的门生,又与著名诗人张说、贺知章等人同列“开元十八学士”。孙季良的传世诗文作品极少,在整个唐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在唐诗选本史上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他编选的《正声集》是第一个唐人选唐诗的诗歌选本,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他还擅长书法,并且参与了唐代大型官修类书《唐六典》和《初学记》的修撰。  相似文献   

2.
王晓鹃 《晋阳学刊》2011,(6):129-133
《续古文苑》是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为南宋王厚之编纂的诗文选本《古文苑》所做的续本。从选编的标准看,二书都是辑佚之作,辑录的都是《文选》集外、史传不载之诗文,编纂时都坚持儒家思想,并有意挑选各时代的诗文精品。从编选体例看,二者均始于文,终于诔,均比较重视箴、铭、碑、颂等文体,但孙星衍在沿用《古文苑》之体例外,还兼用《文选》的体例,故《续古文苑》体例远比《古文苑》精善;从编者身份看,二人都是江浙人,同为进士出身,都曾在馆阁任过职,又都好古博物,性嗜聚书,尤喜金石刻辞,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和藏书家;从编纂质量看,《续古文苑》在编纂、校勘上更加精良,而《古文苑》有章樵注释,却是《续古文苑》不能相比之处。  相似文献   

3.
<正> 曾国藩早在道光年间,便以古文名重京师:中年以后,又因镇压太平天国而被称为清朝的“中兴名将”。煊赫的声势,显贵的地位,再加上诗文创作本身的成就,使得曾国藩成为当时及后世封建文人顶礼膜拜的偶象。曾国藩的诗文,在过去流传较广;他选编的《经史百家杂钞》,亦被视为最佳的古文选本。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全集》中,随着《全集》的流传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就曾国藩对诗文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看法,以及他所提出的“含雄奇于淡远之中”的美学境界,进行探索,并力图实事求是地评判他在中国古代美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上承韩愈,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在思想上,也同韩愈一样以反对佛老著称.但欧阳修晚年对佛老的态度有所变化,这在学术界似未深入探讨.以下试作论述.一佛老并称,但是事实上,佛教却远胜于道教.因此,韩愈、欧阳修都特别强调反佛.韩愈的代表作《原道》着重反佛,反老只是陪衬.欧阳修的代表作《本论》则专斥佛教.欧阳修曾说:  相似文献   

5.
<正> 在古籍整理出版日渐困难的情况下,乔力同志的新作《晁补之词编年笺注》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为苏轼门人,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是北宋颇有成绩的作家、诗人兼学者.其生性耿介,不事干谒,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其身后寥落,诗文散佚颇多,现尚存的唯有《鸡肋集》七十卷,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词现存160余首.其诗文,历来没有注释校点本。其词作,则除了龙榆生先生的《苏门四学士·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外,罕见他书。对其年谱、著作编年,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的范仲淹已为人们所熟知,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似尚未为论者所重视.也许是他的政治业绩掩盖了其文学成就。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还是个享有时誉的作家,诗词文赋,诸体皆备,理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抑末扬本,去《郑》复《雅》”的文学理论毫无疑问,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但范仲淹也在新古文运动中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元初赵孟坚说:“庆历以前,六一公欧氏未变体之际,王黄州(禹  相似文献   

7.
《文选》李善注引唐前别集四十余种,此四十余种书后世几乎全部亡佚。今凭李注尚能窥唐前部分别集之一斑。尤为可贵的是,李注不仅援引唐前别集中资料注释《文选》,还据别集中原文与《文选》诗文作比勘与考证,保存了文本的一些异文,显示了《文选》诗文在别集、总集中的一些不同面貌,可为探讨《文选》诗文前源文献以及《文选》的成书情况提供线索,并有助于考察唐前别集的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对颍州的归隐向往在他中晚年以后的诗文中经常出现。但若仔细爬梳其书信与表奏,则会发现欧阳修所谓的隐其实并非实际意义的归隐,而是一种隐身的需求,凸显了欧阳修在政治高压氛围下作茧、静默以安退藏的龟缩心态。而六一的称号则是这种隐身心理的总结呈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欧阳修文集和历代欧阳修文选集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历代20个选本的全面分析和比对,清晰地描述出了欧文在历代选本中入选的演变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欧文经典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认为:历代的选家与评论家和作家共同推进并完成了欧阳修散文经典化这一系统工程,而在这一系统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历代选家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这些选家一方面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学审美价值取向,是这个时代文学时尚的风向标;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文学传统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所以,欧阳修古文创作的经典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历代选本中得到体现的,欧文的经典作品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历代选本来完成的,而且这些经典作品的确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古文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判断,反映了这一时代对欧阳修散文中的优秀作品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普及的热烈状况相比,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和普及要冷落得多;在近代文学中,诗文又远不及小说受人重视。仅以近代诗歌选本来说,建国后的三十年间,只有《近代诗选》一种断代选本;近几年,始又有两种《近代诗一百首》,问世。这与近代诗的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正因如此,读了郭延礼选注的《近代六十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欧阳修不仅提出了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新的审美追求的文学思想,以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学提供了范例,还从作家与创作两方面着力进行文学教育.他从塑造士人品格和精神境界入手,培养了关注现实、关心百事的新型文士,同时使以意为主、平易流畅的诗文新质获得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欧阳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苏轼、曾巩等新一代文人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最终确立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欧阳修是一位大文学家。如果全面地评价欧阳修一生的活动 ,或许更应该说他是一位文化伟人。对于这位文化伟人的研究 ,一向却颇显冷清 ,近年来虽稍有起色 ,但学术界所给予的关注似还很不够。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部 ,黄进德先生《欧阳修评传》的问世 ,将有助于欧阳修研究局面的进一步开展。黄著《评传》分六章 ,由传与评两大部分组成 ,结构合理 ,行文得当 ,功力深厚 ,见解通达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时代背景。欧阳修成为文化伟人 ,与他所处的时代相关。宋代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诚如…  相似文献   

13.
早在12至13世纪,欧阳修及其作品就传入了朝鲜,在当时朝鲜朝的文人士子中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秋声赋》更成为朝鲜朝文人士子们竞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尤其是以金麟厚、沈义、金絿、金驲孙、李瀷等为代表的朝鲜朝文人,分别从作品形式、艺术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对欧阳修的文学创作进行模仿,同时还学习他的生活态度和意志品质等。  相似文献   

14.
说“春归”     
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是颇为人们称道的一首好诗。《宋诗一百首》也选了它,可谓知诗之选。但笔者对该诗首句“春归”的理解,与《宋诗一百首》的注释颇有些异同之论,因以献芹,以祈斧正。 原诗是:  相似文献   

15.
人们习惯以“平易”二字评价欧阳修的创作,尤其是其散文.但这种评价不是当世之公论,而是后世读者特别是朱熹等人阐释的结果.欧阳修诗文创作“平易”之格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既有他务实尚简思想的影响,也有他遵从自然之文艺观的作用.此外,欧阳修的“平易”不仅包含文章与道德两部分内容,同时也指向了诗词文诸种文体.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术》2007,(1)
南宋学者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编选《左传》的散文集,按辞命、议论、叙事共选133篇。选文以“明义理,切世用”为文学宗旨,宣扬《春秋》的“微言大义”,注释文字自始至终贯穿了理学家的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选本重视《左传》文章的编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答刘连州邦字》、《登柳州峨山》、《柳州寄京中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等在柳州的名篇,在近年来出版的柳宗元诗文选注或赏析著作中多有收入。对于这些诗文中有关柳州地理方面的注释,许多是经过严密考证而准确无误的,也有不少是不够准确或明显错误的。如有些与有关地方历史上的沿革不相符合,有的与柳州地方地理面貌的实际状况有所出入,有些问题不是亲到柳州进行实地考察是很不容易发现的。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以查考文献资料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供治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学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也制约着文学选本,促使选本对思潮作出反应.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在宋代文学选本中有非常生动的表现,典型的个案有《二李唱和集》等诗歌选本与“白体”诗风的相互生发、《西昆酬唱集》对“西昆体”的引领与示范、《二妙集》《众妙集》《三体唐诗》等对宗唐思潮的契合与呼应、《草堂诗余》《花庵词选》对雅正词风的疏远与游离等.  相似文献   

19.
选本具有衡鉴、评定的功能.选家必须在个人审美偏好与诗坛风尚、在文学与政治的互动中找到最佳平衡点,所编定的选本才能起到树立权威诗人、确定经典诗歌的作用.优秀的诗歌选本从实践层面上将选家的诗学观念具体化,并与诗文评、诗文创作等一起,构建选家的诗学体系.清代诗歌选家编定选本的最终目标的是影响时代风会,扭转诗歌地位下滑的局面.在清理古代诗歌的同时,一些选家也编定了大量"当代"选本,这表明选家有意识地将"当下"的诗歌创作纳入诗史传统之中,为"当下"文学的存在、发展寻找最恰当的逻辑理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北宋庆历八年,欧阳修为他的好友、太常博士尹洙(师鲁)写了一篇墓志铭。其本意是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使他的美德彰著后世,不想却引起了一场风波,尹洙的遗属及弟子对此文极为不满,特到颖州欧阳修处与他辩论,滞留半月之久,欧阳修百般解释,仍没能得到尹家理解,最后还是请太尉韩琦另写了墓表。此事虽过,余波绵绵,事隔不久,又发生了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删改欧阳修所撰其父神道碑一事。对这两桩文学史上的公案,欧阳修感慨万千,终生难忘。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他有意识地依据这两篇碑铭的写作原则,又写了100多篇神道碑、墓志铭、墓表、祭文,并留下一系列关于碑铭文写作的文章。今天,围绕《尹师鲁墓志铭》和《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重读欧阳修的碑铭之作,仍感启发殊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