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小说因其产生的时代和作者对社会深刻认识的原因而笼罩着悲剧氛围。本文就这些小说中悲剧三个特征的具体表现及其审美价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市井小说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这类小说与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本土文化的血缘最为亲近 ,是真正厚植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有着真正民族风味的文学作品 ,对中国文学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百年文论"功利与审美纠缠"的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文振 《南都学坛》2005,25(1):63-67
百年文论在文学价值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功利与审美纠缠".在这一理论表象背后,隐含着共同的"功利主义"文学价值取向.它实际表征着百年文论在文学价值观理论建设方面的某种残缺.面向中国文学的当代发展现实与未来的文论建构,应当在更为深刻的理论探索中实现文学价值观念的转变,建立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多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审美和功利的矛盾是贯穿美学与文学始终的矛盾。作为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的发轫者,王国维在借鉴以康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审美超利害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糅进古老的诗教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功利主义。蔡元培、鲁迅和朱光潜等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自己的美学世界,从而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从晚清到五四,伴随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以及现代作家对环境描写的提倡,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审美特征.总括起来,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人物塑造、情感氛围、叙事特征形成了重要的美学关联.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一个说不尽的文化存在。任何时代都是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握和肯定鲁迅的一些方面,这与文学史全面认识鲁迅是两回事。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自由主义,而是追求个体自由与追求民族解放这两者的高度统一。鲁迅的与时俱进,始终以民众为主体。鲁迅这种与时俱进与目标一致相统一的思想进程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审美过程中的直觉审美、功利审美、艺术审美等三个层次作了梳理,并简要阐述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短篇话本小说的结构艺术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中国短篇话本小说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短篇话本小说故事结构明显呈三阶段式,而每一阶段中又包括故事进展、阻止进展、终于进展三部分,使故事显得跌宕起伏,故能引人入胜。短篇话本小说的这种结构特征,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在描写城乡主题时,并不注重展现时代变迁的史诗性的宏大叙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城乡的相互对照中来探究生命个体的存在处境及其命运走向,并且受多元地域文化的影响及江苏作家对文学精神的自觉坚守,使江苏小说呈现出世俗性与诗性相融的美学特质。江苏作家关注人的生存与精神的写作立场与姿态使江苏城乡叙事承载了丰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诱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  相似文献   

11.
文学意象是文学表现中重要的审美要素,它不仅包含着个人的经验和心灵的感悟,在实质上也承载着历史和社会的内涵,标示着主客体的关系范畴.作为现代中国的最无畏也最睿智的"精神界战士",鲁迅的白话小说意象呈现出现实社会的严峻和荒诞,也展示了自己心灵的震颤和挣扎的过程.在提供一代知识分子幽秘情感心理的同时,喷薄而出的正是对社会,对人类最深邃的思考.因此,其小说意象的价值探寻自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是教育价值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片面地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是错误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教育的超功利价值被人为地贬抑了 ,存在着唯功利价值是从的倾向。教育要想实现历史和现实赋予它的应有价值 ,就必须正视教育超功利价值被人为贬抑这一现象 ,使超功利价值得到合理性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审美文化的超功利走向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利性为先导的当代审美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审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但是由此带来的文化艺术的泛化、大众化和商品化却消解和异化了美学精神。文章阐释了经历了功利场的疲惫转战后,审美文化必将从对美学精神的背离走向融合,把超功利的美学精神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悲剧性小说乃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突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独特性,标志着中国文学已经从简单的表现手法中解放出来,正式进入处理复杂心理、复杂人物的文学艺术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它仍存有局限性,即未能彻底脱离实用理性等深层文学心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小说中,儿童或染病、意外事故死去,或在家庭中被喝斥、受压制,或成为继承了父母劣根性的麻木的小看客.通过儿童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鲁迅对中国人民的未来命运的关注,对祖国前途的忧惧,也隐含鲁迅某种绝望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在舞蹈艺术中,现代舞蹈虽然是对古典舞蹈的继承和发展,但古典舞蹈并未被现代舞蹈所取代,而是同样作为一种舞蹈样式而存在着。二者共存并济,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从而满足了人们对舞蹈艺术各异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的人物与音乐——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所论的问题不是鲁迅小说的人物是否涉及音乐的问题,而是从音乐的艺术规范与艺术效果方面跨艺术地探讨鲁迅小说中人物的音乐性与鲁迅对人物描写的音乐性及其审美效果,也就是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中人物生命迹象与生存状况的音乐性、人物内在生命诉求的音乐性以及人物感觉的音乐性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唐代节日很多,唐人在节庆活动中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在唐人小说中也有许多呈现,在小说中形成了一个个鲜明生动、意蕴独特的节庆民俗意象.唐人小说中的这些民俗意象,不仅其本身洋溢着超迈的异想、卓绝的才情,并在小说艺术诸方面如主题表达、人物塑造与叙事建构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且在小说美学的更深层面上,唐人小说中民俗意象的大量存在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效果,是构成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重要存在.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间离,是修辞技巧,更是主题蕴含。在中国作家中,鲁迅是对此最为清醒同时始终保持着警觉,并在其小说中取得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的。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来的学术流变与鲁迅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小说是晚清以来中国现代学术建立与发展的折射和反映 ,也是鲁迅本身学术思考的集中表现。他在小说中对现代学术的哲学思考 ,以及其在一系列方法论上的创新 ,不仅是现代学术的宝贵财富 ,也将对当代中国学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