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敬华 《唐都学刊》2013,29(4):12-15
礼仪道德是人类脱离自然界走向文明的标志。《礼记》中的宾客礼仪所体现的道德意义,大体可分为个体修养、社会礼仪、政治伦理三部分为内容。在《礼记》的宾客礼仪思想中,对“敬”、“让”思想的阐释,含有个体道德修养的伦理意蕴,其中以乡饮酒礼为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形式。作为政治伦理,宾客礼仪的内容是通过燕礼、聘礼等诸礼仪形式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的宾客礼仪建立在周代宗法等级社会基础之上,其中具有生命力的内核仍镌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对企业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社会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深化礼仪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云 《社科纵横》2008,23(6):140-141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但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却屡见不鲜.深化礼仪教育,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既是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及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深化礼仪教育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提升人们的礼仪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人与人的和谐一直是社会学所追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既是区域间关系和谐的文明,也是城乡间关系和谐的文明,同时还是社会阶层间关系和谐的文明.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政策机制,促进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吴飞 《社会》2023,(5):1-21
相对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和现代西方的社会文明,传统中国形成了一种礼乐文明,其基本构成方式是“文质论”。质即自然,文即文明,文明是通过将内在于质的纹理文饰出来,所以,文明在根本上来自自然,不能超越、改变和破坏自然。礼学中的尚文尚质,在根本上都是一种文。“文质论”何以构成礼乐文明?本文分为礼仪和礼制两个层次讨论:礼仪是仪式层面的礼,其内在原理是以礼文来节文人情;礼制是社会政治层面的各种制度,其构成原理与礼仪相同。在这个层面,亲亲即质,尊尊即文。人类的群体生活并非文明的建构,而有其自然基础,即亲亲。由亲亲生出尊尊,就是在自然生生共同体中发现内在的尊尊秩序,把它文饰出来,并建立更大范围的文明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并不是必要的恶、社会契约或暴力机构,而是对生生共同体的文明转化。由于“文质论”和西方社会理论一样,并不把国家政治当做最高的文明制度,我们视之为一种社会理论,但它也与希腊政治哲学有共同之处,即来自自然,归于自然。  相似文献   

6.
道德体现的是人口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文明体现的是物质生产中人对自然改造的标志性成果,科学技术是文明的核心和标志.道德维系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文明既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道德与文明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条件.道德与文明的冲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因而必须深入分析道德、文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探寻社会发展中道德与文明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在实现道德与文明和谐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道德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发展要与环境相协调,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着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经济转型,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带来观念的进步,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植根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周志高 《社科纵横》2012,(7):78-80,88
劳伦斯在其创作中始终以深邃敏锐的洞察力寻求人类的新生之路,经过几番尝试,他把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聚焦到男女两性关系的探索上,极力推崇血性意识,认为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建立是解决工业文明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开启人类通向理想社会之门的金钥匙。在小说《虹》中,劳伦斯着力描写了自耕农布朗文一家三代的两性生活与精神发展历程,艺术地展现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社会中的困惑、苦恼、挣扎与憧憬。劳伦斯将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的和谐生态隐喻为美仑美奂的虹,虹的隐喻暗示了人类在工业文明进程中追求和谐生态社会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靳颖 《报林》2018,(1):62-63
动漫公益广告的制作和传播,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动漫独特的趣味性及艺术性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的创新制作及传播,实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改善公共关系、倡导文明行为礼仪规范等作用。在铁路宣传工作中,以动漫公益广告的形式倡导宣传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不仅提升铁路服务的整体水平,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公德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杨珺 《创新》2015,(6):69-75
制度和伦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缺一不可的两套社会规范体系,并且由于伦理较之于制度更具有内生性和本源性,因此以伦理来规制制度,从而形成两种规范体系的合力既必要亦可行。生态文明制度的伦理规制是指用不断调整完善的生态伦理来规定制约生态文明制度。具体包括以正义伦理来规制生态文明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可持续伦理来规制生态文明社会的经济制度,以和谐伦理来规制生态文明社会的狭义社会制度,以自洽伦理来规制生态文明社会的文化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人死后遗体实行火葬逐渐成为全球丧葬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面向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深入推行火葬更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潮流。推行火葬意义深远实行火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以土葬为特征的传统丧葬制度和丧葬礼仪,打上了封建时代社会风俗、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的烙印c实行火葬,从根本上破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丧葬陋习,阻止了封建宗法关系与落后习惯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倡导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的科学、文明、健康…  相似文献   

13.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和不道德行为,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学生文明道德意识、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修养,真正成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中和位育"作为儒家文化的理论精髓,体现着儒家伦理的最深层的本质,也是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包含三个主要的层次,即人自身身心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中和"之德的实质是确认并追求普遍和谐,这种对普遍和谐的追求,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所需要的,对于现代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以及世界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儒家"中和"之德所包含的普遍和谐理念,经过合理继承和科学转换,可以跨越时空,不仅是传统的农业文明的成果,也是现代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重要推动力量;不仅是中国的,也属于世界,既可促进诞生它的母体———中华民族的进步,也可超越不同的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冲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促进异国、异族的发展,为人类谋求福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对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文明形态主导的海洋发展理念的变迁。我国海洋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传统农业社会重陆轻海观念影响下的海洋农业理念与工业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冲突。对当前海洋开发和管理进行思考,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与海洋和谐发展,是我国海洋可持续开发和有序管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目前,发展协商民主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国政党间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是促进社会政治心理和谐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与政治制度同步发展,分别体现了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展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管理与和谐     
社会的发展是革命时期与和平建设时期即质变时期与量变时期的交替过程。革命时期靠革命实现根本变革从而实现发展,和平建设时期靠管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和谐并实现发展。今天,我们面临从革命到执政和建设、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双重转变,和谐是时代的最强音,和谐与管理的关系成为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稳定与平衡是和谐的两大要素,是管理要解决的两大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这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协调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结果,是时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旅游业发展更广阔的空空.促进旅游业向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水平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政策、经济、资源、产业、社会和旅游者行为等.要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制定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建立旅游与自然和谐系统和旅游与社会和谐系统,完善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提高旅游者文明消费程度,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社会和谐是以家庭和谐作为基础的,而家庭暴力却是破坏和谐家庭的黑手。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将驱除家庭暴力,救助受害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文明标准,但是,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制约和阻碍了消除家庭暴力的前进步伐,致使预防和治理家庭暴力还没有进入国家立法。中国社会反家庭暴力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李福源  樊勇 《探求》2006,4(1):12-13,36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和谐社会要求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相统一。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