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而建设创新型城市又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有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对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引领城市,其转型升级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结合西安市独特发展优势,以“存续、契机、转型”三维视角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为脉络,研究建构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运衡体系。研究认为,创新型城市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别,其在创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蕴藏着开放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特征,以北京市、上海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和日本东京等国内外典范创新型城市为参考范本,为西安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凝练理论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关天经济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是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外部条件,并由此为契机权衡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能对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西北省际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国的深入实施起到助推作用;应坚持“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涉外事务”的理论体系,探析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所亟需的运衡规划,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当前,正在试点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面临着一些软环境上的发展障碍,主要包括思想文化、法律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其实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不发达地区有效转化的软环境障碍.要破除这一发展"瓶颈",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努力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环境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是昆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科技政策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对科技政策体系现状的分析和梳理,总结了昆明市30多年来科技政策制定的特点,经过与先进城市的横向对比,找出昆明市在制定科技政策的思路、范围和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昆明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角度,理清了创新型城市科技政策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十二五"时期昆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并对如何加强与完善昆明科技政策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巨大支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大学是城市创新文化的引领者,为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大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培养创新型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建立一批新的学科专业;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服务建设创新型城市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创新人才。本文研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类型,分析了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河北省高校类型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制定三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发展的新主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将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信息化建设的主战场.本文阐述了城市信息化的定义和意义,分析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则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和产业竞争的决定因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南通在"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就明确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南通科技进步方面,提出明确的目标,并且已取得显著的成绩,进入"十二·五"时期,南通应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应广泛借鉴国内外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以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企业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完善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创新型企业的内涵及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由创新能力、效益能力与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所组成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评价法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价,为准确判断创新型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发展状况提供较为科学的规范化方法,为政府部门选择确定创新型示范、试点、培育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申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对比国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指出我国应如何尽快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速度和水平.早日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我国加快自主创新进程的重大举措.对于正在谋求转型发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来说,走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之路,既呼应创新型国家战略精神,又契合“两型城市”的建设理念,也符合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近年来淮南市围绕创新发展先后出台多项关于科技创新的规划和政策意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建设创新型淮南的基础更加扎实.  相似文献   

12.
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对于一座城市、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文化、文明的发展推动是显著的。长三角常州地区基础教育实力较强,而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层次却与常州在全国重要经济城市的地位不很相称。常州要在未来十多年里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必须加快建设自己的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3.
陈雯洁 《金陵瞭望》2011,(25):33-34
关键词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南京在全省率先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先后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4.
人才安居、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选取2010—2017年中国62个人才安居和创新型双试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双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双试点城市具有协同作用,助推产业结构整体化和高级化,且先成为创新型城市再成为人才安居城市的产业升级效果更好;(2)政策工具效果表明,保障型政策在中、高力度下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型政策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型政策与产业升级呈边际递减的正向关系;(3)双试点城市对关联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非线性的U型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应关注政策间的协同效应,探索建设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城市,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动态调整实施力度,引导创新资源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所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得到不断强化.一方面,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思想观念、发展模式、机制体制、对外开放、社会治理等不同层次的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建设基点和实际抓手,在各地呈现出多向探索、各具重点和特色的好势头.创新型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是高校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进一步做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管理工作,构建先进的创新型人才建设体系,来分析如何探索出优质高效的人才建设机制,走出一条创新型人才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企业是我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微观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推动者和承担者.合宜的人力资本分配模式是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激励管理者在协调投资以及确保创新过程中的可行性上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介绍了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5种模式,分析了每种模式对创新型企业内部不同层次人力资本的激励程度,这对我国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人才培养在天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论述了天津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系;分析了目前天津高技能人才需求现状以及高技能人才短缺对天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使高技能人才在天津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发挥更大作用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各城市为落实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途径.据安信国际预测,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有600-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然而,目前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国家在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治理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用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的大数据应用方案尚不成熟,缺乏更多和更有效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自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长三角城市依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目标、定位和模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以常州市为例,对常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选择、措施和成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常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