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初的戏剧家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一个戏剧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高峰,因此一向受到高度的重视,其中的戏剧结构理论尤为人们反复探讨。但恰恰是其结构理论总有解说未畅之感。思其原因,大约历来的研究都着眼于阐发与肯定,未能采取批判与反思的立场。把李渔的结构理论放到中西戏剧美学比较的视野和明清戏剧创作的视野中,采取批判的立场,能使其内涵充分显露,其价值得到新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内容厚实、力戒陈言、寓"庄论"于"闲情"的书,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民族特点的古典戏剧美学剧作,在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李渔在中国美学史尤其是戏剧美学史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世界观上一些积极的、进步因素的影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渔和高乃伊是17世纪中西戏剧界的艺术巨匠,在剧本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二人戏剧功用论的内涵都很丰富,然而就此作比较研究是迄今学界注意不多的内容。李渔和高乃伊对娱乐的理解虽不尽一致,但都持娱乐和教化归一的观点,认为戏剧要通过娱乐而发挥教育、风化作用,使观众在娱乐中受到教益。就如何实现寓教于乐的问题,李渔和高乃伊的观点也呈趋同之势。李渔和高乃伊的戏剧功用论是各自社会文化和艺术传统的产物,都带有自己民族、时代的鲜明烙印,但仍体现出共同的文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宜"以其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和价值。李渔《闲情偶寄》将艺术依附在细微而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中,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处处流露出"宜"的思想和意识。具体表现在自然适宜的女性妆饰观、因地制宜的居室审美观和顺情随性的闲适人生观,鲜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美学理念,在提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具有重要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的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模式,赋予故障诊断学深厚的文化根底和哲学内涵。李渔运用中医学的系统观念和辩证方法研究戏剧,在复杂的戏剧系统中对戏剧结构作出科学的诊断,使他的戏剧结构美学明显地体现出故障诊断学的系统诊断、专家系统领域知识理论、框架式知识结构表示法等现代科学方法与理论色彩,既表明了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又揭示了李渔之所以能走出研究误区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席勒的美学思想最早就是从戏剧美学的论述开始的,他的几篇关于戏剧的专论主要探讨了戏剧的社会地位、审美本质、审美功能,并最终把戏剧与人性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把戏剧作为改造社会、传播知识、完整人性的最重要的社会机构,把戏剧视为人类精神的最高产物。席勒特别强调了戏剧的"教育人和教育民族"的特殊使命,为德国启蒙主义要求形成"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戏剧美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费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传入中国后,再次引发了西方理论在中国本土是否具有合 法性的争议,其实质是如何处理西方理论与中国文本之间关系的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消费主义紧密相 连,是一种国际现象而且源远流长。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本土孕育的生活美学著作,与费瑟斯通的理论 既有相通相近之处,也有后者所没有的丰富内容和不同的理论样态。探究《闲情偶寄》与当今西方美学潮流的 关系,为建立不依赖于西方中心的普遍美学理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渔美学心解>贵在"心解",既是李渔美学思想的解读,也是由此延伸而导致的作者性灵的展示.全书将李渔的美学思想置于中外美学的宏大视野中进行考察,实现了李渔审美文化理论与当代美学的对接,发现和挖掘李渔美学中具有历史前瞻性的理论资源;既有随笔的可读性,又有学术的研究性,并呈现出纯净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0.
布莱希特与西方戏剧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希特"史诗剧"对"叙述法"的强调,颠覆了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的摹仿论传统,并由此奠定了现代戏剧的表现主义传统.布莱希特的"陌生化"颠覆了摹仿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强大的写实主义传统.由此开创了注重主体创新的现代戏剧.布莱希特的"距离说"虽然借鉴自狄德罗等人的理性控制理论.但它确立了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论"相并举的演艺表演体系.在探讨布莱希特戏剧思想时,需要防止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简化为"表现派"、"社会行动戏剧"、"回归西方传统"等简单化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学者徐保卫的《李渔传》分别从职业、政治以及意识三个层面上开掘出一个新李渔。  相似文献   

12.
考辨李渔的交游与遗迹,拈出他人写给李渔的诗作5首,涉及李渔的资料6则.清人王灏<娜如山房说尤>卷下"李笠翁"条不可能出于袁于令;李渔所改<琵琶记>一出原名<弹词>;朱慎的<菊山词>分别由李渔与张潮鉴定及参订,二人或有交往;翁方纲所咏李渔修葺的园林当是位于北京外城西韩家潭的芥子园.  相似文献   

13.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丽”已有意识地被纳入社会文化审美视野,被广泛地用来品评人物、景物(包括山水、服饰、建筑等),表现出多重审美内涵。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六朝文学中,文章“丽”化,一以沿之。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纷纷自觉地运用“丽”来“品文论艺”,“丽”最终被理性地抽象出来,建构出一个独立自足的“丽”范畴审美体系,真正升格为一个能够多维度地综合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审美思维系统。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的精神联系,具有丰富积极的内容和精湛的技术。正确认识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的关系对于创建现代民族文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性是李健吾戏剧美学的灵魂,李健吾以独特审美视角为现代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文学经验和文学想象,在功利文艺观主流之外坚持了戏剧艺术自足性,与功利性文艺构成互补格局,这是他对现代戏剧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煜和李清照的后期词,由于身份角色、人生经历及所处历史背景之不同,两人在情与境的抒发、创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李煜词多富贵气,多愧疚感,多绝望之情,境界较大而内涵单一;李清照词多平民味,多愤激感,多希冀之情,境界较小而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大量地出现在宋以后的戏剧之中.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观众的好恶势必影响甚至决定戏剧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由于中国传统的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价值取向是大团圆,因此,戏剧作家就会更多地关注大众品位,其作品就会更乐于描写大团圆.只有这样,戏剧才能更好地体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艺术结构也是文学样式多样化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词学界喜欢将李煜与陈子龙对比,认为两人词风甚为接近.但由于身份的不同及创作理念的差异,李煜与陈子龙的词作在相似词风中亦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李词造语秾艳富丽而陈词淡雅清丽,李词达情直率赤诚而陈词婉转蕴藉,李词传递出的是末代帝王痛悔无奈的生命悲慨,陈词则唱出了凄婉的英雄悲歌.李词前后期风格差异明显,后期作品境界尤大,以纯然赤子之心书写的人生悲剧独绝千古,陈词则前后期风格则较为一贯,"香草美人"的兴寄之思、忧国忧民的士人责任感贯穿各个创作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赋之外,还得力于对庄子、屈原以及曹植、谢月兆、鲍照等人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李白诗歌在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对传统的诗歌也有拓展,对后代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