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四大层面建立金融产业集聚评价体系。选取上海市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测度出上海市历年的产业集聚度。研究发现,上海市的金融产业集聚度逐年平稳上升,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最初受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经济的渐趋稳定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主要受金融规模的扩张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融生态是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调节3个部分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保持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其结构主要分为金融生态核、金融生态基、金融生态库3个层次。通过深入探讨沈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基于金融生态相关理论,从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全方位促进金融从业机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机制作用及加强建设金融人才队伍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沈阳市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金融集聚是指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金融集聚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它们主要受到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在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效应主要有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金融外溢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自我强化效应;负效应则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源分布不均、金融机构之间恶性竞争、机构之间的内部控制形势严峻三个方面。在区域经济增长基础上,有效发挥金融集聚效应要明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不同金融集聚模式;广泛集聚金融管理和操作人才,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性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热显示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处于不同建设阶段的城市在出发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大多由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则相对冷淡;各地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的思路与内容大同小异。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可能会较明显地改善地区金融业务环境、提高金融业务效率、促进辐射区域经济繁荣,但一哄而上的建设可能会出现一轮造"金融城"运动,脱离经济现实而过度强调金融集聚,强化了相邻省市间的金融领域竞争而削弱了区域金融合作。各地政府应谨慎明确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和目标,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坚持区域内合作与创新,从而推动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经济增长较快但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人才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金融人才战略。山东省金融人才现状是人才短缺,分布不均,结构矛盾突出,市场不健全,环境建设不到位。山东省金融人才建设的对策包含以下方面:完善金融人才建设法规;落实金融人才引进战略;落实金融人才培养战略;健全金融人才市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现金融人才省际流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经济增长较快但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人才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金融人才战略.山东省金融人才现状是人才短缺,分布不均,结构矛盾突出,市场不健全,环境建设不到位.山东省金融人才建设的对策包含以下方面:完善金融人才建设法规;落实金融人才引进战略;落实金融人才培养战略;健全金融人才市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现金融人才省际流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政策性金融理论视角,探讨了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层次、内容及理论核心和内涵实质等基本理论体系及内容,提出并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区域性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结合我国西部、中部、东部等不同区域实际,以及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不同经济金融发展环境,提出了推进我国区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建设两大背景下,处于低产业梯度的河南省由于基础设施良好,从而以较强的优势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以产业集聚为基础的产业转移对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目前,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力明显不足,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竞争激烈,来源地过于集中且承接地多为省内发达地区,承接新兴产业项目较少。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产业基础雄厚,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但产业发展软环境尚待改善,产业配套能力不足,高等人才供不应求,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轻自主创新和技术学习。因此河南省在促进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改善和创造产业集聚条件,走集群创新之路,并注意利用产业集聚的规律促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绿色金融即生态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绿色金融符合未来金融产业发展的态势,国外学者就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国内的成果相对滞后。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北京都提出了构建不同级别的金融中心,整体表现为金融集聚水平在提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集聚地区。本文阐述了绿色金融概念,探讨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我国金融业积聚发展的态势,就当前如何实现我国金融产业积聚发展提出了政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连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连成为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建议由五个部分组成,涉及经济发展、金融结构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等。依据这些建议,大连完全能够成为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与金融集聚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正确选择辽宁产业金融发展之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产业发展状况、金融服务能力、产融结合三个方面分析辽宁省发展产业金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辽宁省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历史特点探究其成因,据此提出适合辽宁省产业金融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区域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却相对滞后,成为制约辽宁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在界定区域品牌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区域品牌建设模式,并结合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提出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国家现行的统一的金融政策在制度安排上的不一致,构成了现行的金融政策制度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间的基本矛盾。以金融结构论、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为代表的发展金融学,对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包括:发展风险投资事业;设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基金;组建东北振兴银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改变金融生活,当前只包含传统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的指标体系已经不能真正反映区域的金融包容发展状况。文章将风险容忍度和数字金融指标纳入金融包容的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和欧式距离法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31个省份在2011-2015年的金融包容指数,并运用泰尔系数剖析了各省市、各区域金融包容的空间差异、变化趋势及存在短板。研究表明:全国金融包容水平除北京、上海外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金融包容的内部差异最大,而区际的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通过金融包容指数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对比分析,以及各省在传统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上的不同表现,提出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以金融科技驱动金融包容性发展;提高公众金融素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区域内协调发展及区域间相互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的协同效应为理论基础,分析目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的矛盾,探索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人力资本结构的协同关系,提出东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协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个系统工程 ,人才是这一工程得以胜利完成的有利支撑。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在清楚了解东北人才现状的基础上 ,制定有效战略 ,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是赢得区域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的可行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把辽宁建成东北亚金融中心是由辽宁特别是沈阳和大连在东北亚区域的区位优势、港口航运优势、雄厚经济实力和当前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符合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往来及金融格局的研究,并对国内各区域金融中心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辽宁的金融中心建设应当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兼顾自然形成,以实现金融自由化为目标,不断提高金融效率,推动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助推力"的有机结合,承担着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推进的背景,文章以2007—2016年我国共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对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推行的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及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带动试点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第二,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双重路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积极申报试点城市建设.同时,应结合各地市情社情制定差异化试点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