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研究解决五大基本问题,即:个体和社会关系的调适,市场逻辑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价值的契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互补相融,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规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关系的协调。这五大基本问题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情况复杂、影响深远,对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治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三者关系理性定位的基础之上,而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构建。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政党制度做一些简要的评论,并就这一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人才治理体系战略升级、人才制度显著优势充分发挥以及由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显著优势的生成依据、要素构成、运行机制来阐释人才制度显著优势形成的内在机理,分析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充分发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优化党管人才领导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人才生态环境优化机制和人才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健全人才价值获取机制和人才价值实现机制等治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具体运行系统,是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持续有效地保障和推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实际出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历尽千辛万苦探索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优势有客观的生成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合乎中国国情实际,合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制度建设客观规律,合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则,合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体系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支撑,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实践活动提供着伦理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性论证,而且对于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具有精神引导、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和强大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体系中,秩序、自由、平等、人权、和谐、正义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这些价值要素一方面表征和反映了人类法律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共识即普世价值内涵,另一方面也袁征和反映了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因素与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的因素.它们不仅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体系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源于对这一制度优越性的深刻认知认同.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优越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效执政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着眼长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干部人才培养和选拔优势.这些已被社会实践证明并继续证明的优越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基的确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行不通、新民主主义制度形态的逻辑演进,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政治缘由和历史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党和人民在相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基础上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上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示了这一制度的特色与优势.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制度之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文化在东周时期属于亚文化,秦统一中国后秦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与周人相比,秦人政治文化是一种法治文化和功利文化,其特色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务实功利的价值取向,崇尚法制的政治意识,变革制度的理性自觉;秦朝建立后,将自己的政治文化上升为政治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秦人政治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与社会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国家制度环境相对稳定,各种制度安排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时,各种制度就能获得社会行为主体普遍的认同与服从。博弈各方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推动着制度变迁。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行为主体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往往更关注自身个体理性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理性需求。作为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精神、公共价值的公共理性,是协调与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体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纽带与桥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理性与公共理性在理论上是统一的。由现代化导致的空前的制度变迁与现代国家制度环境的构建,要求社会主义中国在逐步走向公共理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在公共权力主体与各种社会行为主体的有效"互动"中,逐步实现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正向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庄严使命。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接力探索,在深入认识我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其价值体系也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具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和价值体系,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信仰价值主要表现在价值方向、价值体系、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任何价值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在价值活动运行轨迹中,价值活动的任何结果都是价值活动逻辑始点的一种规律性的延伸。探求价值生成的逻辑始点对认识价值运动规律以及促进价值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既是基于价值合理性上的科学活动,又是基于价值合目的性上的意义活动。从价值生成的源泉上讲,把价值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价值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本质表征的核心缘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民族化、现代化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实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人类理性建构的综合体。人类理性首先应当被理解为价值理性,并与工具理性和形式理性相统一。人的需要是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弘扬价值理性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把人的生存与生活作为支撑制度合理性的基础,即以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为制度建构的出发点,以合乎人性的人类生活方式与人的生命的积极实现为制度的落脚点或归宿。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青年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建设共产主义是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鼓励青年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斗争性;将教育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我国当代青年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社会急需的本领和技能、积极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两者宏观上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就相互关系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依法治国价值定位的精神本原和理论基础,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始终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现实保障,两者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是架构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桥梁,是海外了解中国的最佳渠道.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是中国联系世界必不可少的媒介,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助于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体现个人和民族认同感,并能抵制文化霸权,从而实现平等交际.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说,中国英语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理性是关注超验世界的普遍理性,它为人们提供一个严密逻辑的世界观.逻辑使法律的外在手段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但建立在普遍逻辑基础上的道德是绝对的道德,人们无法用它去规范社会行动.中国传统理性是关注经验世界的经验价值理性,不关注普遍逻辑 .没有建立起逻辑,法律的外在手段难以实现.它是多样的、相对的,建立起了能较好地用于规范社会行动的经验的多层次的道德.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必须重构理性.重构的理性必须是多样性和普遍性、价值和真理相统一的理性.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基础上能建构起这一理性即"实践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具有双重品格,能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