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的勃兴引起传播模式、传播环境的新变革,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转型适应力、受众注意力、管控力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新媒体促进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向多元化、平等化转型,传播风格向大众化、通俗化转型,传播方法向隐性化、多样化转型;不仅分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传统媒体传播中的受众注意力,而且增加了在新媒体自身聚集受众注意力的难度;新媒体"把关人"缺失以及新媒体传播阵地不够坚强、管理规程不够完善等因素,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管控力。应对这些挑战,关键是坚持正确的策略路径,在积极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加快新旧媒体有机融合、改进党对新媒体的领导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通信与传播源于英文同一单词,是技术和电信产业的发展导致了两者的分离,形成分属人文和理工的两个行业.然而两者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在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通信业与传播业互相渗透,分界已趋模糊.通信和计算机(C&C)与消费电子结合为3C,又与信息内容结合而趋向4C.4C是通信本意的回归,使通信产业链趋于完整.依赖媒介的传播在网络环境下也将发生巨变,从"传播者本位"经历"受众本位"后,终将跨入"传受一体"的门槛,传统的大众传媒理论也将受到挑战.信息时代需要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网络传播从业人员,高校应响应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3.
广告翻译的实质 广告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它不仅是商品的推介手段,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广告以语言、图画、音乐等形式向人们传递商品的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了该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其他文化信息。广告的过程就是传播文化的过程,就是向目的受众传播本民族社会价值观念的过程,所以广告无时不体现着明显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化正经历着视觉化转向,意义在当今世界除了借助口头和文本传播之外,还借助于视觉来传播,形象在消费社会里的霸权地位正日益凸显.在消费社会中,广告中的形象代言人正充当着"模仿样板"的角色,它不断召唤受众通过商品消费进入理想生活的虚幻图景.形象对观赏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在精神层面上更取决于它们所引发的广泛的文化意义和各种语境.民众价值观念和审美风尚也正经历着由统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个人娱乐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虚拟现实和网络三维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古建构筑物进行数字化保存、原貌再现和向大众传播,并与之互动是大势所趋.文章考察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布达拉宫,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字仿真和网络传播研究;论述了数字媒介下的布达拉宫的技术再现和审美感知,以及它的工程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旨在为布达拉宫的数字再现、网上传播、受众欣赏和保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在进行的计算机与电子通讯技术所引发的这场新的传播革命,将对受众(读者)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物受到了电子出版物的强有力挑战,受众(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习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传播技术大大缩短了受众(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但受众(读者)也须注意不要被新技术异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具有显著的传播学特征。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传播者包括科技论文的作者、期刊编辑群体、期刊编辑部或杂志社等;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的主要传播内容,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之一;科技论文作者在科技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日益扩展。在科技信息的采编、审读、刊发等各个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主体具有“守门人”功能,编辑取舍稿件的决断就是最值得关注的“守门”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由纸质印刷向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不断演进,这个过程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科技信息传播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是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在学术评价中,“期刊级别”和“核心期刊热”等现象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媒介威望,作为学术传媒的科技期刊必须摒弃偏见,打造特色,发挥优势,树立良好的媒介威望。  相似文献   

8.
技术革命创造了新媒体环境,凸显出宣传文化传统观念的弊端,同时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力。主体与受众的体验截然不同:主体具有转型需求,但存在不适与压力,因此造成的不稳定传播与受众的心理期待存在冲突。新媒体环境还加深了"数字原生代"和"数字移民"的代沟。高校宣传文化要实现传播转型,依赖于主体适应媒体环境转型过程中的传播范式变化,增强应用功能;高校宣传文化要实现创新,其核心是推动兼具全球视野和前沿触角的理念变革。  相似文献   

9.
VI设计从“静态”走向“动态” ,VI的实施过程,就是整合视觉资源,形成协调的视觉印象从而作用于目标受众的过程。在VI设计中的动态表达,以形式的动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对当前后现代主义表现的艺术观念是相符的,与现代品牌传播的主流手段也是吻合的,数字多媒体与艺术设计的结合将成为企业视觉识别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打破原有传播关系格局,突出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如何扩大网络受众这一难题,而在社交媒体中确立受众主体地位则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受众主体性地位涉及三个重要维度:内容,以受众为主体扩大内容边界,突破新闻报道的局限;推广,建构以受众为主体的内容推广方式,让信息去追踪受众;互动,融入以受众为主体的互动关系,稳固并扩大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结合案例分析,论述了两者之间共有的公共性特征及社会价值。在广告媒介与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借用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广告创意,既符合数字媒体时代广告传播的特性,也体现了广告的社会意义。同时,文章提出介入公共艺术的广告创意策略,要考虑如何引起受众兴趣与关注,设置参与体验,形成使受众乐于分享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仅面临挑战也迎来了机遇,主要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所面对的受众更为广泛,渠道更为多元,内容更为普及;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加具有立体性和纵深度;媒体融合发展使得传播效果得以提升。据此,提出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四种策略,包括:创建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体话语体系”;以受众为中心,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的“用户导向”;积极培育受众的意识形态素养;加强意识形态引导,运用一定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科学传播发展中受众的主体性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从传统的科学普及到现代的科学传播,受众在科学传播发展中从单向的、被动的接受与理解到双向互动、主动参与,受众的主体性发生了根本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所谓本土化就是以近乎完美的细节迎合客户需求。零售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显然都认识到了这点。今年4月3日,家乐福首次向媒体承认,公司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将出售在韩国的全部店面。之后的5月22日,沃尔玛也宣布将在韩国的所有业务和门店  相似文献   

15.
新的传播环境下地方党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向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党报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竞争或融合,将深刻地影响到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地方党报由于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宣传引导、上情下达,使其自身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已显现出诸多弊端。新兴媒体带给党报的是挑战,也是机遇。地方党报必须应用新兴媒体,创新办报理念,坚持受众本位,立足内容创新,强化党报与读者的互动,向数字化转型,才能在报业的冬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媒介融合时代."媒体融合",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人们对其的界定是由数字技术所带来多种媒介载体相互融合的技术演变,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实现共享,并与受众需求之间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17.
"内外有别"是对外宣传和传播的原则之一。它的核心内容强调两点:对外传播受众的差异性和传播信息的针对性。历史上它曾对党和国家的对外传播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在当时实行这一原则既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可行性。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网络社会的崛起等诸多变化给这一原则带来了新的挑战。将"内外有别"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实施的战术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现代数字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即从传统阅读和现代阅读向后现代阅读方式转变。本文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后现代阅读方式的主要特征。尽管后现代阅读方式具有一些负面作用,但它正在改变目前流行的出版模式,促进了出版形态从现代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变。我们必须正视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出版转型的影响,以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应对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出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受众媒介素养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等新媒介技术的崛起,传统媒介环境正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媒介融合的加速和媒介市场的日益复杂,都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挑战.本人拟从新媒介技术下的传播特征入手,分析新媒介技术对受众媒介素养的的挑战,并对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社会和数字媒体时代,户外广告创意具有广告与受众的互动性、受众参与的体验性、融入城市空间的景观性及新技术应用的普遍性特点.这些特点也促使传统户外广告的传播方式由静态向动态、由单向向互动、由平面向立体、由硬广告向软广告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