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美玲 《职业》2013,(35):55-55
现在的技校生心理是复杂的、多样的,技校生心理辅导是班主任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依据学生成长过程,把入校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探讨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  相似文献   

2.
龙晓闽  付旎 《现代交际》2012,(6):208-209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既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班级凝聚力,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技术引入大学生主题班会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覃海逢 《职业时空》2009,5(12):44-46
在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开展职业心理辅导能帮助高职生确定一个良好的职业心理,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文章就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向自己同龄的好朋友倾诉并寻求帮助,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因此,近年来,朋辈心理辅导越来越受到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视和应用,并逐步成为我国高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高校辅导员岗位积累的经验,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督导、交流和评价,以及建立高校多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等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帆 《现代妇女》2014,(3):11-11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上升,国家对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日益重视,然而在防范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临床心理学意义的角度探询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李永建 《职业》2013,(18):42-43
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影响到学校日常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学习,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生心理问题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重则影响到学生成长和发展,本文对学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心理辅导、多形式提高学习能力等解决心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辉 《现代妇女》2014,(2):121-122
学生的心扉是会向知己者敞开的。心理辅导,必然会成现代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他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有益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班集体是学校教育阶段中的一个"小社会",在其中,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会在现实社会中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的过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发展,创造力的提高,以及人交往能力的形成。我试着采用心理辅导为载体,让学生在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发展健康的心理,促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立 《职业》2016,(11):58-59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与相应策略.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提升团体辅导的效果,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就业宏观形势严峻,就业心理压力日益突出,亟待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疏导和预防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自负高傲和自卑怯懦的矛盾心理、被动等待和寻求安逸心理、焦虑迷茫与从众心理等特征。而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中,缺少健康就业心理教育,缺乏就业心理辅导课程。因此,通过就业心理教育课程的设置,探索健康就业心理教育模式,加强就业心理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做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邱春琼 《职业》2013,(23):77-77
贫困生在技工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技工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心理辅导技术让贫困生拥有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1.
高校班集体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核心载体性的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班集体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弊端,通过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能够有效推动学校管理实现人性化、科学化以及高效化管理,对于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环境,全面提升学生团体成员的综合素质与实际社会实践能力能够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校班级建设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可行性因素与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程显新 《职业》2013,(20):50-51
目前我国幼儿园、小学教师虐童和毒害青少年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对中师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在中等师范学校面对生源素质差、学生心理问题多的事实条件下,笔者主要从中等师范学校开展德育心理教育的依据、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发挥多种途径强化中师生德育心理教育培养合格的教育后备军几个方面对中师生进行有效德育心理教育和辅导展开论述。其中,主要从“以德养心”、“用心促德”、“德心交融”三个层次强调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发挥任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的综合作用,强化德育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使中师生明确德育心理教育对自己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指导作用,进而培养中师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达到中师生未来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是心理障碍高发的群体。辅导员在新生教育和新生管理中具有较强影响力与威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地以讲座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心理破冰活动和宣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心理辅导工作偏重理论教导,忽视实践效果;忽视情感困惑和适应障碍;心理教育缺乏压力疏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需从注重完善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情感引导和适应性教育;重视压力疏导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王建东  杨文军 《现代交际》2014,(10):231-231
本文基于提高大学新生人际关系设计了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然后以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2013级110名学生为样本,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交往等方面,较团体心理辅导前有显著差异,而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得出结论:该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一般经历入学适应期、稳定发展期、就业与深造准备期等三个阶段。通过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差异性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通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体系,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扶植力度加大,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状况的有着新的特点,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课以及其他一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部门。而个体的单独辅导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情况的需求,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辅导方法。本文首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况进行了介绍,然后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以期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可能由于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自卑、焦虑、任性、冷漠和强烈的不公平感,这些不正常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最终让他们形成了心理和人格障碍。这些学生的心里是否健康对他们今后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够及时对这些子女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王翌 《现代交际》2014,(6):174-174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心育实效,应努力拓展心育途径,教师垂范就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或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实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实例,浅谈教师垂范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李睿 《职业》2013,(6):115-115
心理健康是技校生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实现成功人生的基础。因此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技校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技校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们学校从“十五”期间开始,就致力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和研究。多年来心理辅导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也遇到了不少困惑,走过了不少弯路。根据本人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目前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