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丁韪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华传教士丁韪良,无论从完整地翻译国际法的时间上讲还是从翻译国际法的数量上看,都堪称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他除了翻译过著名的《万国公法》外,还出了其他7部具有相当份量的国际法译著;他的一系列国际法译著体现出他的翻译动机及其翻译策略、方法或手段,并对中国近、现代翻译具有多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的输入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晚清外交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它适应了当时中国对外交知识的渴求,改变了晚清官员不悉西例的状况,促进了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和近代外交观念的产生,极大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的社会基础与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①国际法的社会基础,是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且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存在。但是,国际社会如何形成?它对国际法起什么作用?国际法又怎样作用于国际社会?②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一种行为规范。但是,它是不是法?它的约束力从何而来?如果它是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法?③古代中国并不存在一个国际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国际法。但是,近代中国的情况若何?国际法的输入中国和中国的跨进国际社会,对现代国际关系有何影响?本文将有助于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①国际法的社会基础,是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且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存在。但是,国际社会如何形成?它对国际法起什么作用?国际法又怎样作用于国际社会?②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一种行为规范。但是,它是不是法?它的约束力从何而来?如果它是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法?③古代中国并不存在一个国际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国际法。但是,近代中国的情况若何?国际法的输入中国和中国的跨进国际社会,对现代国际关系有何影响?本文将有助于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清季两次国际法翻译跨越了国际法理论转型的节点,即从Law of Nations(万国法)向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的转变。这一变化可从翻译考察,但其要旨不仅在于翻译。林则徐选译的滑达尔将欧洲和多数非欧洲国家置于平等地位,以构建“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秩序。这一理念对被殖民国家无疑是有力的还击武器。丁韪良选择的惠顿基于历史主义将欧洲国际法凌驾于非欧洲之上,从而将欧洲国际法全球化。这一转向发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而清季两次国际法翻译的对象恰好是转型之前和之后的结果。丁韪良借历史解释法将欧洲国际法“制造”为“普世公法”,并假借中国历史资源推张欧洲国际法,又使清末民初士人产生无法实现的以中国历史资源进入国际社会或改造国际秩序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国际战争是国际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战争和使用武力是国际法的重要调整对象。国际法对国家发动及从事战争的规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经历了古代国际法存在一些战时规则、近代国际法承认战争自由、近代后期国际法对战争逐步限制到现代国际法否定战争或使用武力的过程。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通过对近代国际法的深刻理解与认识 ,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际法思想。他认为中国应与国际社会接轨 ,以国际法为处理对外事务的主要依据 ,并从国际法角度提出了变法维新、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规范操控下的中国近代小说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各项活动,如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译作的推出等均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规范。文章借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考查和探讨中国近代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活动的规范情形,对中国近代小说翻译进行描述性分析,重新审视这段颇有争议的翻译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翻译述略兼论文学翻译迟到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翻译历史的三个重要时期:汉唐至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自然科学翻译和近代的西方翻译,以及近代时期的翻译与前两期在翻译主体、翻译方式和翻译内容上的不同,进而指出,文学翻译的出现是近代翻译中一个新的特点。论文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近代翻译历程中,为什么文学翻译来得最迟呢?作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二是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学自我优越度的作祟;三是文学翻译较自然科学翻译和社会科学翻译为难。  相似文献   

10.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已有百年历史,法学翻译对于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学翻译对于中国现代法学具有建构与生成的意义,从法言法语到制度理念,均建立在法学翻译的基础之上;其次,法学翻译的发展轨迹,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法学的演进过程,从取法西洋、学习日本,转至模仿苏俄,进而重新面向世界,法学翻译的曲折变迁也印证着现代法学的艰难命运;第三,法学翻译对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构亦有重大影响,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译介移植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也应有反思的态度和超越的决心.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学翻译史的梳理和总结,一方面旨在较为全面概括地展示百年法学翻译的成果和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观察到法学翻译与现代法学之间的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际私法教学改革之必然性与应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及被我国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国际私法的教学改革问题时 ,必定离不开我国高等法律教育这个语境。回顾我国法律教育及国际私法教学的发展历程 ,法律教育与法律实践相脱节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一直未能摆脱外来模式的影响所致。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背景下 ,整个中国法律教育的改革呈现出必然性。以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为契机 ,中国高等法律教育应明确地定位于职业教育。在此前提下 ,国际私法的教学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师资以及考试方法等诸方面都应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3.
文子是谁?论者多有争议.李暹认为是计然,马马肃《绎史》认为是田文,钱穆《老子杂辨》认为是尹文子,李定生认为是《庄子·天下》篇所论“彭蒙之师”.考之典籍,上说皆可商榷.从先秦子书所论关尹思想与今本《文子》所载思想一致以及列子“贵虚”“贵正”思想来源于今本《文子》等方面看,文子即是关尹.  相似文献   

14.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5.
自管仲以来,重粟思想就开始作为一种基本治国理念,影响早期华夏文明的政治治理.汉代贾谊和晁错的重粟思想为文、景时期的富国安民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重粟思想以其对国家政策的引领作用影响了两宋、清朝乃至当今中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国际化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国际经济法学课程本身的国际性特征,使其成为各院校首选的双语教学课程。阐述了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辨析其教学含义,探讨了善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完善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的路径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翻译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近现代法律用词的引进和翻译。我国近现代译学界以日本为中转站,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把西方近现代法律概念移植到中国,奠定了20世纪中国法学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彭何利 《国际论坛》2012,(1):55-60,81
权力作为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并未受到国际法学者的重视。二战结束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勃兴,为二者的融合研究提供了多维度视角。然而,国际社会至今尚未建立超国家的"世界政府",权力始终是影响国际法的重要变量,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法规范不断受到美国霸权的强力挑战,导致美国霸权与禁止使用武力的国际法规范的紧张关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立场非常关键,一方面我们要坚决维护国际法的有效性,防止国际法沦为美国霸权扩张的工具;另一方面,我们应积极促进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发展,共同制约美国霸权的无限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