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危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论争中成长.中国学派切切实实推进了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预测: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成就在法国,第二阶段在美国,以东西比较文学的勃兴和理论向实践的复归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段,主要成就很可能就在中国。这至少说明中西比较文学日趋重要。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要显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就此所涉及到的名称、术语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比较文学领域对学派问题的探讨,提出法国、美国和中国学派得以生存的历史原因,弥补了大多论著中只谈学派而忽略学派形成问题.作者认为,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和学派探讨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中国文本和理论形态与国际学界展开对话、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4.
"比较"的超越性与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却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比较文学中"比较"的超越性的分析,认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在以法国学派为代表的第一阶段,它局限于同源性,发展到以美国学派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的,则强调类同性和综合性,在以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个阶段,则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文化异质性及其融汇的途径,具体表现为异质性、多元性、交互性及总体性等.总体而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三个条件组成,即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基本上走过了一条"涟漪式"的发展轨迹.曹顺庆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历经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研究、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文学变异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一步步地向比较文学研究的纵深方向发展,也呈现出一条"涟漪式"的逻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均受美国学派的深刻影响,普遍认同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正处于“跨学科研究”阶段,使得“跨学科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研究的普适性研究方法,缺乏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针对性,加之“跨学科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从而严重忽视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性和世界性.基于此点,对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进行剖析,对于重新确定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范围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学性、可比性、跨越性--比较文学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多民族国家内部自成体系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属比较文学范畴,从而内在地决定了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的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四川民族文学理论批评与比较文学联姻的三十年是拓宽民族文学研究视野,更新民族文学研究方法,提高民族文学理论及民族文学史研究学术质量的三十年,也是比较文学从民族文学创作、理论及其历史发展积累的经验中提炼出新的理念、新的范畴、新的范式的三十年.或许多民族国家内部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将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主张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