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意义和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概念。语用学研究的话语意义不同于语义学研究的句子意义,语用学研究话语意义时必须考虑语境因素。语境是动态的,意义的建构离不开对动态语境的准确理解,要实现语用研究中的交际功能必须在动态的语境中去建构说话人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态语境既可理解为一种语境观,也可指一种语境类别,而后者却是语用学研究迄今所忽视的。本文即从歧义的“动态语境”概念里,分离出这种视听意义上的动态语境,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语境两分法的主张,并详细探讨了这种动态语境的特点、语用功能、符号载体、静态语境与它的转换等。对动态语境的研究有很好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口译是一种动态交际行为,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意义转换。在口译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将语境顺应论引入口译研究,并分析在口译过程中如何实施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使译语有效再现原语的语用价值,进而提出顺应论下的口译过程包括理解原语、顺应语境、选择意义、策略运用和目的语重构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认知语境这个新的动态语境观点,结合 Sperber 和 Wilson 的关联理论,在语境的互明和互动两个方面讨论认知语境对交际成功的影响。重点对认知语境和交际意义两个概念进行论述,提出在最佳关联理论下达到语境的互明和互动的方法,论证了认知语境对话语交际成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们交际过程中离不开对语法结构的选择。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推理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的心理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境理论对静态的语法的主要五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 ,认为认知语境对语法结构的选择及其隐性意义的确定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 ,具有很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语境的定义、语境的分类及其特征,并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构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动态语境观出发阐述了建构合理的跨文化语言语境,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以期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强烈的语境意识,成功的达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认知心理语境对于动态言语交际有着重要意义。借助红楼言语例证的分析认知心理语境因素,揭示个人认知心理语境和社会认知心理语境对红楼言语产生的影响及其与言语得体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在动态言语交际中,既要关注交际对象的认知心理,又要兼顾社会认知心理的语境,努力做到言语得体,顺利达成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意义的语境研究,英美语用分析侧重于显性因素,探讨意义在语言实践中如何得以产生、确定等问题;而欧陆哲学解释学执着于文本理解中意义展开的人文历史隐性境遇。从两种语境的交叉入手,可以对其做出合理整合,取得一种新的语境思维视角,将意义追问建立在语境的现实性与历史性交互关联的动态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境,将语境定义为“一种心理结构体”,即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动态语境观。话语意义与认知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认知语境对话语意义有解释和制约作用,相同的语言形式,由于认知语境的不同,话语意义不一样;另一方面,话语意义对认知语境具有不可分割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境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意义研究从静态转向动态,话语理解不再被看作是人的世界知识因素和具体语境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本文试以认知语境的两个基本操作单位即知识草案与心理图式为基点,探讨翻译中认知语境在翻译实践中通过认知推理建构出目标文本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共时层面上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语义、语法、语用相结合的多维视角,分析了动态词义与静态词义的关系,动态词义形成的语言条件(语音、语法和语义条件)和交际条件(语境要素和交际过程),以及根据科学交际和日常交际两种不同的语境形成的动态词义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进入交际语境具有的语义可分为两个层面 :基本语义层和转变语义层 ,言语交际的复杂多变多表现在转变语义层。传统语境要素的归纳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在具体交际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其实一旦进入具体的交际活动 ,语境的建立就呈动态发展的趋势 ,只有那些与当前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语境要素才有资格构成语境。本文从语义的规约性超常实现和语义的非规约性超常实现这两种情况讨论语境要素是如何介入语言交际构成语境影响转变语义层语义实现的效果的  相似文献   

13.
语境的虚拟化是指依赖于媒体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静态文本转变为拥有文字,声音,图像等的虚拟化语境。本文以语境虚拟化后,文本里的语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出发点,来研究所发生的语义在语境里所产生的语境效果。我们发现在语义变化后,会有增义,减义,转义等现象,造成了语境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语境概念提出的背景,分析了各派语言学家对语境静态研究的过程,指出了语境与意义、语境与言语交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总结了静态语境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英互译过程中,真正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者说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换言之,也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相对价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生活最紧密的衔接点。由于受到语言内部体系和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制约,词汇不仅有本身的词汇意义,语用因素也赋予词汇特定的篇章语用功能,构成特定的语用意义。文章依据关联—顺应理论,结合语用机制、语境和认知,对词汇的语音修辞、文字形体、词义文化语义、语体风格等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进行动态研究,使原语与译语在多维层面获得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期达到译语与原语高度一致的交际效应。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函数是从数理逻辑借来的概念,义位的成分义是由义位内部不同类型的义素组成的函数;义位的结构义是由义值(包括基义和陪义)和义域(包括多少域、大小域、伙伴域)以及内部的子类型组成的函数;义位的语境义则是由主体语境义、语言环境义、小背景义、大背景义、语境零义组成的函数。上述三种函数又共同构成义位的多元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单边交际是交际中存在隐性受众的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文章以语境动态建构观与语境线索理论为依据结合实例探讨单边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实现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单边交际具有单向性、刻意性、时限性等特征,而语境在单边交际中具有预设、引导、暗示及烘托等功能,是单边交际的意义成功传递的重要凭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