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发展还是被俘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历程表明,基于产业核心技术和全球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左右相关产业是自主发展还是被俘获的关键力量。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应抓住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市场规模优势的同时,构建开放和完善的创新体系,取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内生性突破,掌握产业主导设计的控制权,进而构建基于本土市场资源优势与产业主导设计的整合能力,形成市场、技术与文化三者有机融合的独特优势,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收外溢的冲突,如何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区域创新网络,集群创新可能陷入“锁定”状态,如果仅仅依靠全球价值链,集群升级又可能陷入被“俘获”的困境。要效突破产业集群升级的困境,集群企业必须出现分层化权力结构,即形成具有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通过开发性创新充分利用集群网络的内部知识,通过探索性创新不断吸收集群网络外部的新知识,通过集群与全球价值链上合作企业的知识转移实现区域创新网络治理和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有效整合,最终推动实现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贸易依赖度与外资依存度的双重提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向型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此,众多研究者认为,我国在微观生产能力快速扩张与资本迅速积累的同时,本土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然而,刘志彪教授等的最新论著从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融合(GVC)的视角指出在改革开放30年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国本土产业的逻辑升级并未得以实现.在对著作进行解读与评论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剖析了我国本土企业和产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本土产业结构呈现的低端化特征事实、内在形成机理与外在负效应、实现升级的困境以及升级的微观策略和战略转向,以期对理论和实践均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4.
支撑中国启动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内需尤其是消费率水平。"消费消失"是一个不真实的命题,是一个统计现象。高房价的支出压力是阻碍中国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扩大内需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行动并不冲突,它是经济全球化转型升级的一种高级形式和发展阶段。"全球价值链"(GVC)转向"国内价值链"(NVC),进而逐步转向加入"全球创新链"(GIC),这种发展战略之间的转换和衔接,需要宏观层面为其提供实现的环境,需要微观层面在转换价值链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功能升级,需要中国本土企业抓住世界金融危机的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大力吸收国内外高级要素,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环节全球分工、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能力全球协调、创新核心以我为主"等特征的全球创新链体系中的重要一员。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战略偏重于增长和开放,而第二波全球化战略却需要以彻底的结构性改革为前提来支持增长和发展,尤其是加速启动民生导向性的制度改革。为此新一轮的开放局面需要形成全球化城市、全球化产业、全球化企业和全球化人才等支撑要素。  相似文献   

5.
借助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并进行产业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国际代工方式,中国制造业嵌入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中,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赶超和价值链攀升过程进行严密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被"锁定"在微利化的加工、组装环节,利益分配、市场培育和企业发展均受到严重损害,迫切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的数量扩张向集约型的质量增长转变,实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6.
江静  巫强 《南京社会科学》2012,(8):12-18,27
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产业组织优化需要从多个维度理解。除了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优化以外,还应该包括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以及空间结构优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产业组织优化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开放条件下,国际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变以及产业国际转移使产业组织的调整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即要以全球价值链作为载体。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形成并嵌入了俘获型全球价值链。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需要对俘获型全球价值链实现超越,进而形成由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对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价值链的垂直分解和水平集聚等动态深化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向物流业提出了产业升级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物流产业升级的关键是物流企业能力的提升.我国物流企业应该以物流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为导向,选择特定的升级路径.产业升级的层次性与非递进性决定了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针对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设定不同的升级目标,构建模块化物流集群是我国有效实施物流业升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分工突破了传统分工中的国家边界,进一步凸显出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培育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参入全球竞争,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然选择。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是我国打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格局,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重要途径。我国要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发展自主型价值网络,由被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向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并逐步占据价值链关键环节转变,在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同时,提高对全球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化,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遇到诸多障碍。发端于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生产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一体化生产而成为新产业结构的本质,新的生产模式不仅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也为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契机。模块化生产模式为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拓展了创新空间,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激励,为集群企业提供了重构竞争优势,摆脱"悲惨增长","迂回"进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本土代工制造企业单纯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并不能实现其功能升级。知识经济时代,帮助代工制造企业寻找到一种有效的知识传导机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代工制造企业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NVC)双重网络的过程中,可充分挖掘网络资源,通过与网络成员的良性互动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站在代工制造企业的立场,研究其知识获取的路径,可建立一个在GVC和NVC双重嵌入中的本土代工制造企业与其他组织间的知识传导模型。本土代工制造企业通过整合全球范围的资源,在本土市场和全球市场两个层面与外国企业开展竞争,这将有利于中国代工制造业在中国经济适度开放的条件下实现国际国内双重循环,最终有可能获得全球价值分工体系中的均衡关系,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建构于传统制造业基础上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不适用于新兴的数字创意产业,亟须进行理论范式创新。数字创意产业是内容、技术与制度三维协同创新驱动的新型业态,与传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至少在研发、生产、产品、审查、营销、物流、消费、特征效应与生命周期等十个方面存在关键区别,并且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具有衍生效应、共享效应、嫁接效应和外溢效应,由此决定一旦某国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被他国“俘获”或“低端锁定”,该国未来产业竞争力将被牢牢控制。基于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战略立方体模型的研究发现,对于NVC高成熟度的数字创意细分行业应采取市场优先、成本领先和兼并收购三大“主动出击型”战略;对于NVC低成熟度行业而言,应根据GVC成熟度和行业成熟度采取相适应的战略,逐步提升数字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进而确立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主导者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模式下,中国产业发展动力衰减。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时期,中国必须从加入全球价值链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这种转型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要主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重构、培育新的比较优势,重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1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战略转换:一是要依托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以现代服务业开放化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二是要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逐步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轨道的发展。中国企业在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全球智慧和资源为我所用,可以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和资源短缺问题。战略转换的具体形式是推进单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开放化的创新驱动型经济,这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抓手、突破口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必将带来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再次凸显了加工贸易升级的迫切性.影响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禀赋条件、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政策因素及领导厂商的战略控制等.其中,企业核心能力为内部影响因素,其他为外部影响因素.要素禀赋条件、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决定着加工贸易升级的可能性,而内部因素--企业核心能力状况影响着加工贸易升级的程度.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升级不是线性的,路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出现停止和反向转换也是可能的.所以,企业核心能力需要不断巩固和加强才能持续推进升级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王亚星  徐枫 《理论界》2008,(5):73-74
全球市场条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在同一产业上进行着价值创造的过程,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的高新产业应顺时而动,抓住全球化时机,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利用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契机,在全球价值链环节中完成产品高附加值的研发、产品设计的价值创造,以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和对产业某环节甚至整个价值链条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球价值链转移与山东半岛产业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恒 《东岳论丛》2006,27(4):79-80
制造业为主体的全球化过程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主动应对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以山东半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转移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为研究内容,提出主要制造行业价值链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升级途径,指出应该注重制造业价值链建设与服务业价值链的协调,以及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动态交互使得价值链体系中存在较为复杂的竞合关系。面对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我国企业必须开始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重构国内价值链的升级模式转换,寻求新的突破来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在国内价值链重构中,企业可以通过向上游延伸、双向延伸和向下游延伸三条路径向高附加值环节演进。  相似文献   

17.
重构产业价值链,提升天津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产业竞争力已经不仅仅取决于人们通常所重视的如资本实力、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等因素。以产业价值链为核心的新的竞争体系,越来越成为决定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计划经济下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已经被打破,新兴产业价值链尚未形成,全面重构产业价值链成为天津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目前,天津市企业应该从通过建立与国际企业的联盟关系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和发展以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价值链体系两个方面重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8.
以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在优势发展空间或区域分布为特征的产品内贸易分工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产品内贸易分工中"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与升级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我们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与产业内劳动转移与发展的规律,解析了产业内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与发展的现象及其原因,厘清了产业内劳动的转移、发展与横向产业理论的逻辑关系,阐释了产品内贸易分工格局下全球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根源,提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升级,是知识带动下技术与创新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任荣  熊云影 《兰州学刊》2009,(11):69-7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考虑各国高技术企业,必然会存在由于技术能力梯度而形成的价值差。通过对我国IT制造企业所处现实情境的分析,提出为了实现长期的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演化升级,并指出企业演化升级的实质是因技术能力提升而实现在价值链中由低价值环节向高价值环节跃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也为跨国公司实施基于其核心能力的企业重构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国际分工的演进和跨国公司的企业重构以及二者的相互促进最终形成全球价值链,这为发展中国家介入新兴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发展中国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采取不同的升级策略,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实施产业组织的模块化构造和企业的模块化经营,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环节的攀升,从而实现其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