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兰·巴尔特的零度写作理论,在强调不含思想感情的零度的、中性的写作同时,提倡自由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表现,在主张写作主体消解的同时,又试图通过作家的风格间接地表现主体的思想情绪和观念意图,表现出零度写作理论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辩证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心理冲突”是文学写作心理的基本规律,它贯穿于写作心理全过程。没有心理冲突,文学写作就会失败;有了心理冲突,文学写作才进行得有声有色。文学写作的心理冲突,集中表现于审美心理与世俗心理即功利心理的矛盾。作家有审美的自由,也有非审美的不自由。而心理冲突的根源乃是作家写作时的人格“本我”与“人格面具”的矛盾与痛苦。文学写作应当大胆祖露作家的心理冲突,进行“灵魂的审问”,在“情”与“理”的矛盾中使情感向审美心理自由流动,并尽力贴近“内部语言”。  相似文献   

3.
实用写作有写作主体、表达主体、接受主体之区别 ,在实用写作过程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就写作主体而言 ,就必须具有与基础写作、文学创作一般思维不同的特质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有格式化思维、换位式思维、整体性思维以及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30年代多从社会学批评视角评判创作者的作家论写作氛围里,沈从文立足于文学为本位的批评立场撰写的、试图让批评回到文学自身的作家论,以把握作品风格与作家人格的感悟印象式的批评文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批评相对忽视文学独立性的缺憾,而且批评者开启的维护文学本体性的中国现代作家论批评的新视角,在表现批评主体独具特色的批评个性的同时,亦体现出注重文学审美特性的现代作家论批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在二语写作研究中很少有对二语写作主体的研究.笔者旨在调研非英语专业写作主体在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探索英语写作主体的类型.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在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在计划、构思、表达、检查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根据写作过程的显著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共八种亚类型),从而充实了国内对二语写作主体的研究;同时有利于英语教师对写作主体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调节,为实现二语写作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写作是一种转向主体言说与内在建构的新型写作理念;俳优人格、"文以载道"的写作传统以及僵硬的写作规范化训练,是主体性写作从精神素养到言语表达层面的障碍。要突破,必须实现写作过程的言说与对话。言说,通过确立"我写我"原则和选择易于表达的写作载体来实现写作主体的存在与回归;对话,通过建构"求真立诚"的言语人格和培养写作主体的言语创造性来完成写作主体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同五四以来一切表现农民的知识分子作家相比,最大不同在于写作根据的差异:后者是“为农民而写作”,前者则是“作为农民的写作”。本文从立场、视角、言说姿态、阐释方式、写作目的等辨析两者对乡村与农民的不同解读。意在说明,为什么只有赵树理才能完成新文学与农民的第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8.
关于隐含读者,其提出者伊瑟尔认为:“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头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而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并进行对话的过程。”隐含读者就是“作者在作品的本文中所设计的读者的作用。”把文学视为主体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创作是作者和读者两种不同视界的交融,隐含读者其实就是包含在作品本体中的读者视界的人格化。隐含读者是从现实读者转化来的。但隐含读者又不同于现实读者。这不仅表现为隐含读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写作作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内驱力的写作新模式,它与非主体写作的现实分野在于言语创造性。言语创造力赋予主体性写作主体突围的内在力量和个性化的言语表现,是主体性写作的现实基点。而言语意识、自由与游戏精神和灵性悟性则赋予写作主体言语创造力的灵感、精神和素养,让言语创造力的养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在摆脱了日记与书信最直观的外在形式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把小说的叙述引向创作主体自身.即使在使用第三人称时,一些作家不仅仍然写着关于自己的故事,而且仍然固执地寻找着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机会."新文学"的读者,则希望透过文学作品看到作家真实的心灵世界,寻找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以作家真诚而又真实的自我面对读者作为五四时代一种独特的小说写作伦理,体现出的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公民平等人格交往基础上的新的启蒙境界.  相似文献   

11.
超性别意识与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既承继了既往的对女性意识的表现 ,又有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即超性别意识。这在文本叙事及主题阐释上都有集中的表现 ,从而显示出女性写作在 90年代的新突破。可见女性意识及超性别意识并不矛盾 ,它们共存于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文本中 ,对它的理解有赖于作家主体和读者的双重努力———既坚守女性立场 ,又挣脱女性身份的束缚 ,从而对女性写作作出全面均衡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2.
禅与先锋写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在基本精神、主体观念、境界理想、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先锋写作乃至整个新时期文学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什么样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先锋写作,我们都能从禅中获得极大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只有让写作回归生活,活话作文源头,形成创新意识何创造能力,才能使学生写出底蕴深厚、文质兼美的文章,才能使作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做法是:一、开掘生活源头,激活主体的创新能力。二、实现完满人格,培养主体的创新精神。三、审视社会文化,发展主体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巴金《随想录》揭示了作家在非常岁月里的心路历程,从中引发对知识分子立场问题的思考。巴金在"文革"前期陷入盲从、丧失自我立场,需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中寻找根源。通过写作《随想录》,巴金努力挽救知识分子奴化形象,维护自我独立人格;《随想录》体现了作家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忏悔的艰难性,在建立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路途上,巴金以写作《随想录》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文章学是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作家修养论、认题立意论、结构论、行文论、文章风格论与文道观等几个方面组成。受其理学家身份的影响,他的文章学与古文家的理论明显不同,带有鲜明的理学色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作家修养与心性论相联系,强调作家只有通过心性涵养来提高自己修养,才能创作出平易自然之文;二是为了文章所言之义理切于日用,强调创作平易自然的文章;三是将明理与文章写作联系起来,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枝叶,根于义理而创作的文章必然词气高妙。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自我与社会的统合,"由社会知觉、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三大维度构成。网络文学,以其有异于传统文学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去反映社会,从其作品中较明显地折射出创作主体在统合人格方面存在着特殊性:在社会知觉上,存在有负性情绪引致的社会认知的偏差及归因偏差;在社会交往上,突出地体现出真诚原则、交互原则和情境控制原则;在社会适应上,其创作动机及创作题材都显示出其较弱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网络创作主体应注重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的健康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17.
伊迪丝.沃顿写作战争的方式跟一般男性作家和一般女性作家写作战争的典型方式都不同:她总是以一种尽力接近前线而不真正踏上前线的姿态写作战争。这一写作姿态在其战争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不适于上战场的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以及对前线与后方之间的中间地带景观的描写。沃顿笔下的中间地带为我们了解一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文学生产中作家的社会角色及艺术人格,可以使我们对于多重社会文化关系中的创造主体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作家的角色规范,揭示艺术人格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有助于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创造多样化、个体化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与巴克兰诺夫这两位处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作家,各自写作了不少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战争小说,本文通过比较这两位作家的战争生涯、创作倾向及表现方法的异同,探讨其各自创作特征的形成及作品表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艺术形象,从叙事作品着眼,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画面;从抒情作品着眼,就是指作品中作家所创造的意境。前者侧重于再现,后者侧重于表现,然而,他们都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晶,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学术界关于艺术形象的解释,之所以有“图画”说和“意境”说,根本原因是对不同艺术样式的形象特征作出了不同的概括所致,就其本质而言,它们并无轩轾。在当今张扬创作主体精神、发挥作家主体意识的理论态势中,“意境”说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图画”说仍有其毋庸置疑的科学地位和难以取代的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