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扬与胡风之间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发生于我国文学界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中典型理论建设的初期阶段.胡风更强调典型中的普遍性方面,周扬更强调典型中的特殊性方面,这构成了双方典型论争的最主要的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国内就典型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文艺报》通过译介苏俄消息报告为国内典型问题论争构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契机;通过译介苏联重要理论文章,提高了论争的水平,促进了典型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也助长了论争向苏联一边倒的盲从倾向。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界关于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论争的首要原因在于对概念的分歧。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在这场论争中却几乎没有被提及。文学是一种言语行为,文学事实是一种制度性事实。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建构主义不是笼统地反本质主义,而是反柏拉图式的本质主义。文学建构只能是语言的建构,而且只能是一种规约性建构。作为一种资源、一个视角,言语行为理论使文学研究走向了开放性、语境性和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4.
"话语分析"与文艺学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是中国文艺学近两年继“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之后最为重要的一次学术论争。陶东风、南帆、王一川等人的新锐理论教材,采取了“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与方法,与已有教材体系构成了颇具张力的对话。这是论争的直接缘起。对审美超验性的坚守,是部分学者质疑反本质主义的重要理据。不过,在话语分析的理论视域中,这一坚守有着浓厚的鸟托邦色彩。话语分析对于“反映论”的解构,意味着整个文艺学理论体系重新建构之可能。同时,它还给建构主义理论观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人们把胡风和周扬的名字摆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把他们当成一对永远也得不到统一的矛盾。的确,由于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不同,他们曾经展开过长期的论争,许多理论就是在相互论争和批判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应该说,他们是在不同的方面探索着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为此,他们在解放以前的许多重大论争中并没有越出理论探讨的界限,这样我们就很难对他们作简单的谁是谁非的评价。而三十年代那场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可以说是他们之间现实主义理论分歧公开化的开始,无论是对他们个人的理论建设还是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都是一次有意义的、较为正常的理论争鸣。奇怪的是,对于这次论争一般的文学史几乎都忽略了,这种视而不见的态度是不利于更好地清理现实主义理论遗产,总结现实主义经验教训的。因此,对那次论争作一个客观公正的论述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严昭柱同志的《自然美论》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全面深入地从理论上论述了自然美的根源、本质与规律。它作为我国第一部探讨自然美的专著,为我们揭开自然美的奥秘提供了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公认有三大美学流派:朱光潜美学、蔡仪美学和李泽厚美学。在一系列美学问题上,他们彼此曾有过激烈的论争。从本质上看,他们的论争可归结为美的本质的分歧,而分歧的焦点正集中在  相似文献   

7.
一典型理论史研究的范畴、方法和意义(略)二、典型范畴及典型史的分期问题(略)三、建国以来典型理论的论争和研究状况建国以来,我国典型理论的研究如同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一样,有过辉煌的业绩,也经历了坎坷不平的里程。可贵的探索,艰难的攀登,徘徊与消沉,迂回又前进……总之,业绩与败绩都无庸讳言,如果作一宏观的分析和客观的比较,就其在整个文艺学和美学领域所占的位置与研究程度,看来似乎还是令人乐观的。特别是近几年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生成语境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理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意识形态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后,便逐步成为阐释文学本质特性的主流话语。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这一理论被再一次强调,甚至被一些学者推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1]对该理论的质疑遂成为文艺学界论争的一个焦点。然而,由于对“意识形态”范畴的阐释与接受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到现代均衡:一个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和非均衡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分析范式。马克思均衡理论是一个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将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宏观均衡和非均衡分析统一的逻辑体系,与现代均衡非均衡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均衡与一般均衡两种理论的论争,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工具,拓展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是 2 0世纪中国美学界自 5 0~ 6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 80年代“美学热”以来出现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争鸣。对此次论争的情况和意义的梳理是迫切而必须的。作者首先提出并论述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理论资源 ,然后选取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两个典型代表——李泽厚和潘知常 ,以他们为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情况 ,在历史和逻辑的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它们由于与世界性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相呼应尚习 ,且向上接续了中国古典人学美学的这一脉传统而成为中国人学美学的两种当代形态 ,并在对话和互补中实现了历史性的汇流的结论。最后 ,作者初步指出了建构当代人学美学学科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文论史上一名杰出的文艺工作者,瞿秋白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观,并且借鉴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苏俄一些文艺革命家的文艺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革命实际,在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及文艺的实践理性等方面对中国的文艺发展现状进行了时代意义上的重新建构,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对革命文艺及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对当下文艺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期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是在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中作为一种策略被提出来的,创造社同人自己对此缺乏真诚的信仰,也没有真正践行这种艺术主张,一旦在文坛站稳脚跟,他们也就抛弃了这一主张,转而大力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革命文学",从而造成了所谓"方向大转换"的假相。  相似文献   

13.
潘天强 《南都学坛》2004,24(1):70-7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涌入的西方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对我国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文艺形式理论研究的不足。然而有些论点尽管含有"片面的深刻的真理",但作为一种解释整体文艺世界的理论却暴露出自身的矛盾和偏狭。无论是苏珊·朗格的"艺术即情感符号的创造"的学说,还是马尔库塞的"新的感受力"的观点,甚至刘再复"文体革命"的理论都具有这种矛盾的特征,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找到一条文艺自律的道路。然而后现代主义文艺观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从内容到形式,从主观到客观的彻底的虚无,使文学创作渐渐滑入拒绝一切理想和情感的纯文字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近3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对文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梳理和细读这些重要论述,可以发现,邓小平文艺理论不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内容丰富 ,流派纷呈。如藏族枷苯的“本无空”说 ,蒙古族保巴 (元朝前期人 )的“太极运化”说 ,尹圣纳希“承天启运”说 ,回族李贽 (1 5 2 7~ 1 62 0 )的“童心”说 ,侗族人民的“饭养人身歌养心”说 ,傣族祜巴勐的“诗论”学说等。挖掘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艺思想 ,不仅可以丰富中华文艺思想宝库 ,而且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华先民的聪明智慧 ,有利于克服过分强调某些传统观念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日俄左翼文艺观在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理论中各具特色。从同源性的左翼文艺观、异质性的左翼文艺观以及交互性的左翼文艺观三个方面阐述三者的渊源、变异与交流,在彰显出各自文艺理论的特征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坚持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影响。本雅明从艺术的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开创了艺术生产理论的先河;伊格尔顿提出了文学生产方式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再生产;马歇雷认为文学和意识形态的缝隙透视出文学的意蕴。发展文学生产方式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纪实美是摄影艺术独具的美学品格。但是 ,纪实性只是艺术创作的手段和方法。摄影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 ,“情”与“景”的结合。摄影艺术的真实是“双重的真实”。典型化是一切艺术美的核心 ,也是摄影艺术美的核心。摄影艺术典型化的基本方法是选择。决定摄影艺术美的 ,还在于摄影作品要有形式美。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有特有的组合材料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艺学的学科定位是近年来文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拟从两个层面上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文艺学可以被定位为一门科学。其次,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人文属性,它是一门人文科学。科学与人文是文艺学学科建设所需要的两翼,在具体研究中,我们既要考虑到文艺学的“人文性”,又要注意到文艺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就理论来源而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理论形态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近20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走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尽管当前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毕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