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心语     
永耀 《当代老年》2013,(3):M0002-M0002
看到贵刊组织的“阅刊知识竞赛”后,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将全年的杂志又重新读了一遍,有的文章原来读过记忆深刻,现在,借此机会又温故知新。竞赛活动促进我再次学习,我非常喜欢这种活动。  相似文献   

2.
《竞争与谋略》杂志是一份指导人们在竞争的时代如何以谋取胜的刊物,她品位高雅又通俗易懂,文章精美又朴实无华,多年来是我们全家人共同的朋友。我本人经商,商海变幻莫测,从《竞争与谋略》中我领悟了许多道理,多次化险为夷。我妻是科技工作者,她也痴迷于这本杂志,说是能启迪思路。儿子上大学,对这本杂志更是爱不释手,说其中有许多新  相似文献   

3.
编读有约     
(1)编辑同忠:您好!我是《魅力伴侣》的读者。一直都有关注《伴侣》杂志。上一期是改版后的首刊。我拿到认真看了后,觉得确实比原来的要做得好。排版比原来的要精美,内容也更加丰富。尤其是在杂志的装帧设计上,更是今非昔比。轻型纸的内页,外封还是加膜的杂  相似文献   

4.
扶贫的荣光     
2009年最后一期的<中国扶贫>里,"黑页调查"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祝绍伍:只因我穷,老婆女儿才被拐卖>的文章,因其近乎"荒谬"的内容,先是在编辑部内部引发了一场讨论,杂志刊发之后,更是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一位基层扶贫工作者打电话来表示:"文章我看了三遍,热泪盈眶,作为扶贫人,我没有想到我们国家还有这么穷的地方,这么穷的人……"还有不少热心读者希望可以尽一点心力帮帮祝绍伍.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杂志创刊十六年来,我年年订阅,期期必读,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视《老年人》杂志为政治母乳,每期到手先看“老人言”,再看封面标为要目的文章,然后看其他内容。今年第三期,《武汉新鲜事:总经理退休当门童》、《大义女子陪着养母做新娘》这两篇文章,我读后深受启迪和教育;《生活方式决定你的健康状态》一文,连读两遍仍不想放手;关于人寿保险的策划报道,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打算让老伴参保,既减轻儿女的负担,也为我辞世之后让老伴无温饱之忧。《老年人》杂志的文章篇篇可读,开卷有益。诸如“社会纪实”、“银…  相似文献   

6.
瑞田兄曾发表了题为《谁"遍临百家碑帖"》一文,对书法界一些人动不动就号称"遍临"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一"瑞田观点",确乎点到了当代书坛一个要害.书法评论家也罢,书法家也罢,在评价一位书法家或自我介绍时,通常会使用"遍临百家碑帖"遍临诸帖"遍临古代各家"遍临法帖"等类似词语,紧接着这些习惯性套话的当然是"自成一家"自出机杼"诸体兼擅"之类.由"遍临诸帖"而"自成一家",看似富有逻辑性,实质禁不起推敲.瑞田兄的观点我深有同感,完全赞同.这篇文章,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我觉得"遍临"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女性大世界》2005,(4):18-18
辛苦了!新春好!我是贵刊两年来踏实的读者,非常喜欢看杂志里的“话题.人物”和“两性.爱情”,尤其是这斯的《女人三十》和《未婚外遇之情爱报告》,图文更精美了,娱乐性可读性更高了,看完后,我内心深处的情弦被颤动了……  相似文献   

8.
荷包蛋恋人     
我是个视觉动物,我喜欢美男.我也是个味觉动物,所以我也喜欢美食. 如果我生在唐朝,和武则天大概有得一拼,谁当中国第一个女皇帝还很难说--高兴的时候,这些话我一天对小西说6遍.小西说,他本来不喜欢武则天,听我这么一说,就更不喜欢了.  相似文献   

9.
据说,日本的餐馆要求餐桌要擦七遍.关于擦桌子一个广泛流传的对比是:老板要求餐桌擦七遍,如果是一个日本雇工,就会一直按七遍坚持擦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中国雇工,一开始会坚持擦七遍,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减为六遍,最后或许就沦为得过且过了. 我不知道擦七遍的要求有何科学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擦一遍两遍和擦七遍八遍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的效果短期内可能并不明显,比如,肉眼观察到的桌子已经变得干净了,但若仔细或借助仪器检测,就可以看到,擦的遍数少,会有一些看不到的污渍遗留下来,这种遗留下来的污渍极少极微,短期来看差别不大,但如果日积月累,就会固化为一种难以清除甚至不可逆转的积淀,并日渐显露.这个过程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都有体会,道理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推销     
我要去的那所大学在富得流油的深圳。在还没有来深圳之前,我就听别人说,那是个有钱人的天堂,也是个没钱人的地狱。我家里比较贫苦,来深圳的路费和学费都是东拼西凑的。临行前的那个晚上,母亲把钱数了一遍,又交给父亲数了一遍,最后才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1.
正我在病床上醒来后得知了两个消息,一是我的孩子没了,一是吴浩冷死了。我挣扎着从病床上滚了下来,不顾一切地往病房外爬,我哭喊着吴浩冷的名字,一遍又一遍。1.我爱吴浩冷,可吴浩冷不爱我。吴浩冷只把我当成一个充气娃娃,因为我们第一次的时候,他就说,杜米,你真像个充气娃娃。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位俄罗斯朋友瓦洛佳,春节期间他来我家作客。由于精通汉语,瓦洛佳看到我书桌上的《当代老年》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读完后,还跟我探讨里面的内容,我们俩都觉得这本杂志格调高雅,文风朴实,编排精美,图文并茂。并且杂志内容充满爱心,就像巴金老先生曾经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当代老年》的编辑真正把心交给了读者,为读者提供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介绍了不少保健养生知识,这对提高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彭国梁 《老年人》2009,(10):34-35
认识范良君先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他和《新创作》杂志的老社长杨里昂老师是很好的朋友,而我也曾经在该杂志供职。我记得有一次他出了本《心系药业》的书,到杂志社来送书给杨老师,恰好我也在。杨老师就跟我介绍,说范先生是省医药公司的老总,喜欢文学。范先生身材魁梧,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当时就把那本书翻了开来,全是与药业相关的人和事,于是,我便看其《后记》。《后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中途辍学,我也是一名老三届,  相似文献   

14.
爱的针法     
朋友给父母打电话,总要连拨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干嘛拨两遍?”我随意问朋友。朋友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去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把脚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时间。”我的心顿时被深深地打动了。平时都说如何如何孝敬父母,这个小小的细节,不是对父母最生动的疼惜吗?“爱”是一件大衣衫,衣衫是要讲究式样、色彩、面料的,有时还会追求时尚和流行,但对于…  相似文献   

15.
《城市》1994,(3)
我随天津城市环境考察团应邀访问了德国的汉堡市与法兰克福市。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盘旋回行的立体交通,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精美别致的公园绿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到处是芳草如茵、繁花似锦、青环翠绕、万木秀荣。整个城市处在花园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不能没有书     
记不清哪一个苍白的日子,一行行中国汉字在我迷茫的目光中鲜活起来。那是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小说。小说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他那极富朝气又不乏深沉的笔调,鲜活地涂抹出自己纯朴而浪漫的梦幻,清醒而理智的思索,忠诚而无畏的追求。这部小说,我反反复复地读了3遍。每一遍,泪水都模糊了视线,许多原本自己说不清的心事,竟在书里找到了形象又贴切的注脚。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4岁,和一群小孩儿在村边玩泥巴,几个老爷子叼着旱烟袋坐在树荫下,指着我们一一辨认:“这小崽子是老谁家那小谁,这小妮子是老谁家那小谁……”他们把我们这帮小家伙数了个遍,惟独落下了我,气得我直冒鼻涕泡。即使是小小年纪,也已经有了强烈的被关注的意识。去年,我和一位同事聊天,说我读大学期间特别喜欢音乐,还在《大学生》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谈崔健的文章。他忽然说,是不是《最后的摇滚》?原来是你写的啊!我愣住了,那篇文章可是发表于1997年的,他居然还记得标题!真是惺惺相惜,惺惺相惜啊!我紧紧握着他的手,半天才说出话来:“我……我……  相似文献   

18.
柳萌 《老人天地》2013,(8):20-21
最近,海军政治部把王朝柱创作的9部电视剧,制作成一套精美光盘《中国革命史系列电视剧》发给部队,得知这一消息他比获奖还高兴。他在电话里跟我说:“我总算给部队战士做了件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我24岁,本命年。2007年末时,夙命的妈妈找算命先生给我卜了一卦,说我本命年命相不好,跟工作的得失有关,同时算命先生还给了对策:凡事不能强出头,不能得罪小人。于是,妈妈将这个"名言警句"不厌其烦地在我耳边唠叨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20.
谁炒谁?     
《上海科学生活》2001,(3):54-55
忙了一整年,在新千年元旦有点空闲,把近期的报纸、杂志翻了一遍,发现在企业中,特别是IT企业中“老板”炒“打工的”,“打工的”炒“老板”的报道特别多。想想自己所在的企业及身边的事.深感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大“瓶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