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张荫棠在西藏被中央政府委以重任,这一任期虽然短暂,但他对治理西藏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和设想。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来自四个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西方现代思想、西藏地方宗教思想。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些思想资源,是张荫棠治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在晚清边疆危机中,张荫棠主要想运用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来改变落后的西藏使之富强,以最终维护国家在西藏地方主权。张荫棠治藏策略中潜藏着内在的思想冲突。  相似文献   

2.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二十日,张荫棠以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西藏查办事件大臣身份,与英国代表韦礼敦拟订《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章程》全文在当时报章一经刊登,即引发时被任命驻藏办事大臣的赵尔丰的异议。本文主要梳理了赵尔丰、张荫棠关于《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的争论及清廷对争论的裁决。赵尔丰与张荫棠当时所处位置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赵尔丰由于过去的"事功"显得进取与强硬,而张荫棠处在外交谈判位置"妥协"恐难免。《章程》整个谈判过程是张荫棠与外务部不断协商并在其领导下进行的,外务部清楚谈判过程的艰难与反复,故指出赵尔丰"陈议虽高而于事局不无隔膜",清廷最高统治者最终也同意了外务部观点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荫棠在大刀阔斧的革新藏事的关键时刻,被清廷调离,他所开启的藏事革新大打折扣.不应简单地认为张荫棠离藏的原因是其新政开始不久遭清延的训诫.张荫棠离藏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驻藏系统官员联豫等人的排挤,新政引起各方守旧势力的反对等等,根本原因在于行将没落的清政府对藏事“畏难苟安”.  相似文献   

4.
1979年以来有关张荫棠治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将这些成果分为两个阶段,其中总体通论性研究和通常层面的专题性研究为第一阶段,拓展层面的专题性研究为第二阶段,并且分析了两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继之将拓展层次的专题研究成果归为张荫棠治藏思想研究和张荫棠治藏成效研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荫棠筹藏时期颁发了《训俗浅言》、《藏俗改良》两本小册子。《训俗浅言》、《藏俗改良》所表达出的一些思想文化,被后世一些学者指责为大民族主义。回到历史现场,张荫棠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晚清中国面临的救亡图存以及民族国家建构——这一时代问题密切相关,有历史合理性。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训俗浅言》、《藏俗改良》在宣扬普适主义价值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它是对中国的现状和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分析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外交领域的有效延伸,是维护中国国家权益的生动体现。本文从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特征和时代意义四个方面,综合探讨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以其深湛的睿智和超凡的胆略 ,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 ,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许艳霞 《理论界》2000,(5):57-57
新中国的外交思想的形成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奠基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外交路线是密不可分的。旧中国是一个被压迫、受欺侮的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 ,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 ,用军舰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经由一系列败仗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昔日的中华大国沦为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当时的中国根本无外交而言 ,被称为“东亚病夫”。百年离乱 ,百年屈辱 ,百年抗争。为了拯救民族危亡 ,先人志士赴汤蹈火 ,前仆后继。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从“…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以其深湛的睿智和超凡的胆略 ,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 ,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为党和国家提出并致力实施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战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和战略,对于继承邓小平遗志,全面理解和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本文就其基本特征略述管见,敬请专家学者斧正.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对中国的现状和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分析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外交领域的有效延伸,是维护中国国家权益的生动表现.新世纪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对于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的论述,开创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宗藩体系”下的中国外交思想是在“华夏中心说”的思想基础上追求“和”的矛盾体,它经历了由人与人的交往规范到国家内部制度,再到国与国的交往规则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母体就是古代“宗藩外交”中所体现的外交思想,特别是“和平共处”、“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既摈弃了“华夏中心”的理念,又继承了和发展“和”的外交思想,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软实力,并结出了丰硕的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三个世界”理论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转折 ,也是中国外交政策转型的开始。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从而实现了中国外交的彻底转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体现布什外交思想和大战略的“布什主义”不仅在美国国内外政界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而且在美国社会科学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就是,布什主义究竟是美国外交思想的一场革命,还是美国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美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展开了相当激烈的争论,显现了“布什主义”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和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晓春 《云梦学刊》2010,31(3):61-63
国内外学术界就美国新保守派外交思想的内容及其对当代美国外交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探讨,对新保守派崛起时的思想与主张却鲜有关注。新保守派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美国社会60、70年代动荡局势的产物。他们针对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美国的国际国内局势形成了独到的思想与主张。新保守派的崛起一方面是对自由主义的内省.它提出的现实可行的国内政策确实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是,其在外交领域极为简单化的、带有道德绝对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攻击和鼓吹是极为偏执和短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诗文应酬、文化接受和外交公务等方面 ,探讨维新派政治家黄遵宪在出使日本期间的作为与体验 ,并由此揭示明治时期日本的社会文化对黄氏忧国意识、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等思想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部分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外交部分的阐述,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这勾画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报告中还包含了诸多新提法,如反复强调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与发展;强调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及其自觉自律;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新理念;加强公共的人文外交等,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研究中黄遵宪与张荫桓政治交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均曾持节出洋 ,谙熟西学 ,在维新运动中积极倡导变法 ,有过十分密切的政治合作。戊戌年春张荫桓向光绪皇帝推荐《日本国志》 ,举荐黄遵宪 ,对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凉政权,偏居西北,与中原政权"东西隔塞,逾历年载",且周邻强敌,和战不时,因此,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尤显重要。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西晋、东晋的外交联系,即所谓"遥尊晋室";二是与强邻的周旋,审时度势,待机而动;三是五凉嬗替,时而共存,五凉之间的外交活动。五凉时期,行人肩负国之荣辱兴亡的外交使命,五凉政权重视对外交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重视外交手段的运用。五凉行人辞令显示出行人高超的外交才能,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