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人的独特审美能力加上曾经从宦带来的财富积累,使袁枚对园林建设有较高的要求。而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让他视园林为生存之所,更视园林为一种艺术作品,既以审美目的为主,又不忘园林的实用价值,力求将园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统一,以使随园很好地集善、美于一体。在园林建设与治园之法的看法上袁枚亦随意通达,他随己所好,努力求得园林在实用方面的功用与自己的性情相随,而在园林美的建设上,他又随顺自然,尽可能地统一园林的自然美与人工美。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一生留下4 232首诗,其中咏园诗达500多首.中国园林富有诗情画意,讲究自然情趣.杨万里在游赏园林山水时,以其极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创作了大量的与园林山水有关的诗篇,表现了对园林山水的赏爱,展示了对园林中动静谐趣、人园合一、透脱禅心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废墟建筑是英国自然风景园中不同于其他园林要素的景观体,它们形象凋零、破落,常与杂草、荒丘为伴,却成为18世纪英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景观体,这主要与其在园林中所体现的深厚内涵有很大关联。它们通过沧桑的外表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人们情感寄托、审美趋向及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表现。浪漫主义美学在英国社会的广泛流行加速了废墟在园林中的主景作用,为此更好地分析废墟在园林中的内涵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园林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中的园林描写有许多精彩之笔,明确提到园林的即有十四处。这说明私园的构筑在明代已经相当普遍。本文着重从园林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一生中既有英雄壮举,也有营造园林、题咏园林的雅兴。他在长达20年的闲居生活中造有带湖和瓢泉两处园林,这反映了一种知进知退、进退皆乐的人生态度,并说明园林静居之乐是其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他题咏园林的词很多,其中有受朱熹影响的“理趣”;又可分为静处闲看的风景画和与物相亲的俳谐语两种类型。以词体作园记也是他以文为词的一个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北郊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上统治者在这一地区营造的园林,成为清朝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的天然基础。以康熙帝建造畅春园开始,雍正、乾隆和嘉庆又先后营建了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和静宜园。从三山五园建造风格和特色看,它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逻辑发展的结果。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三大园林各具特色。从三山五园的实物表象及其内涵中,分析其中凝聚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献记载表明,计成与阮大铖曾经交往过一段时间,并为其扩建了一座园林.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文献,因此,学者们对这座园林的名称、位置、设计者、建造时间、扩建时间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作者进行了文献查阅以及相关考证,结果表明:阮大铖在家乡怀宁建造了集园、百子山庄、石巢园、俶园.俶园的位置在怀宁县城,主人是阮大铖的父亲,俶园前期修葺的设计者是来自南京的张鸣玉,时间为崇祯元年(1628年)以前.咏怀堂是俶园中的主体建筑.计成为阮大铖扩建的园林是俶园,扩建俶园的时间大致为崇祯六年(1633年).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主要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景“大观园”,其现实生活原型本自何处,是几乎自红学有史以来就被一直关注和考索的问题。人们大都在北京诸王府园林、皇家园林和江南南京、苏州原织府园林中比附考证和探讨争论,却忽视了和曹家素有瓜葛的皇家宗室永?的“红楼即东皋”之说。关于这一“东皋”,曹寅本人及后来的皇宗室敦诚敦敏等都有记述,即京师之东的潞河东皋———“博尔都园”。  相似文献   

10.
日本庭园与中国园林和绘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汉唐开始 ,日本输入中国园林文化 ,最初形成池泉园 ,再结合国土环境 ,创造了枯山水 ;在宋元时期 ,中国画风对日本影响极大 ,一批绘画造诣精深的造园家把中国绘画艺术融入日本园林之中 ,在室町时代产生、发展和成熟了书画式园林风格。书画式庭园是用枯山水的形式表达的 ,最初是立式枯山水 ,后来发展为平立结合的枯山水 ,最后成为平式枯山水  相似文献   

11.
边角空间普遍存在于江南私家园林中。边角空间的理景是重要的空间处理方法。分析了边角空间的类型、景观特色及其存在的位置,提出边角空间将建筑与庭院融为一体,是丰富古典园林空间的重要元素。藉此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方法,丰富园林设计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醇王府花园是现存北京私家园林的优秀代表。研究醇王府花园的植物景观,对其园林景观保护和恢复工作及对现代园林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总结了醇王府花园的现状,分析了醇王府花园历史植物景观特点,并对其保护和恢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重要的一个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苏州园林意境美的产生有三种方式:一是富有浓厚的文化意味的匾额对联;二是园中植物的人格象征意义;三是空间布局的收放、虚实。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共同创造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园林创作手法,推动了"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人工山水园的修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就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户外景观设计也越来越成为医院建设和改造的重点。而作为“景观疗养”的典范,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在营造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及设计手法方面对现代医疗机构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能激发人们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另外,对古典私家园林成功作法的借鉴,应该建立在对现代人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使用者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医院户外景观。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为基础,从城市古典园林对集体记忆的传承、现代园林作为城市发展新标识以及后现代园林自然生态都市化的发展趋势,探讨城市园林的社会学涵义,研究城市园林作为社会阶层共享空间的功能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园林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若干城市园林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女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女性地位的精准论述,也是以性别差异视角开展学术研究的基本遵循。通常情况下,传统私家园林的营造者与拥有者为男性,所以对于传统园林的相关研究大多忽略了女性的作用与影响,造成了研究视角与对象趋于固化。中国古代女性作为传统私家园林的重要参与者、使用者,其行为活动必然对园林的营造设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着私家园林的发展与革新。文章基于性别差异审视私家园林营造的新视角,梳理了女性行为活动对于园林营造设计的影响,具体分析了限制和促进营造设计的物理单元,既体现出人性化的研究理念,也为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材料及人对材料的主观感受角度对法国巴洛克园林的设计和文化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对绿篱的隐匿效果,石材的粗糙与平整的质感,森林、水与天空营造的崇高氛围,花坛带来的柔和感受,以及刺绣花坛与服装时尚的关系的研究,归纳总结了材料对法国巴洛克园林的意义。园林的文化意义有赖于材料所营造的场所氛围,而不仅仅是风格样式。对风格样式的符号化理解掩盖了园林材料带给人的现场感知效果,忽视了园林更丰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南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为数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园林类型,以典雅淡朴为主要特征;岭南私家园林以庭院与庭园组合见长,表现出浓郁的生活趣味。比较明清时期岭南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可以从园林选址、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艺术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发现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