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创作是在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中形成的,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学在特定的时期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深化。然而,新写实小说创作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创作观念与法国的新小说派甚为相似,在创作的手法中,又汲取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一些艺术技巧,使新写实小说的创作迥异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在显示了现实主义的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展示了现实主义在当代文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为"科举及第,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事实上,常见的此类小说在这一结局之后还有一个"辞官归隐或者虽在任上却无意仕进"的萧寂尾声,这和前面的团圆喜庆结局形成巨大反差。这种结局的设置,与明清易代之际才子佳人小说家们对于科考功名既追慕又弃绝的复杂心态,隐逸文化传统在江浙一带文人身上所发生的新变以及小说创作商业化文人化色彩加强等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全面把握这一时期中下层文人的心理结构与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以他出色的文学才华和对上海生活的熟悉,创作了具有浓郁"新感觉味"的现代都市小说。他在小说中毫不掩饰地传达出对都市物质文化、都市女子的迷恋,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总是让小说中的女性披着一层黑色"面纱"。他透过人们的"黑色眼眸",在"黑白世界"的对照中去审视和书写都市男女的生活,表现都...  相似文献   

4.
论韩少功新世纪中短篇小说叙事的世界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少功新世纪中短篇小说在文体探索与叙事革新上做出了种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布满空白、结局不确定的开放式结构,将读者拉入小说创作及其意义生成过程中;充斥全篇的叙述自我指涉,将事件各种可能的结局并置,使小说承担起破解"生活的丰富性与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功能;以貌似轻佻油滑的叙述流,述说实则沉重严肃的故事,达到"以轻写重"的张力效果;非个性化的叙事人在多重身份间转换述说,使得小说避免了单一的宏大或私人叙事的陷阱。韩少功这些探寻小说形式可能性的努力,为小说文体的长足发展拓宽了道路,成为中国作家融入世界文学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悲剧作品,即使是悲剧作品也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告终。鲁迅生活在积弊已久的中国,深感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意识对中国人思想的麻痹。鲁迅在其小说中竭力撕毁传统文化中虚假圆满的面具,以期达到拯救国民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废名田园小说的边缘倾向:创作心态上的对生存的热爱和厌倦,人物描写上的理想与现实,景物描写中的实与虚,创作技巧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既是清末民初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主要翻译家,又是现代中国成功将西方小说元素融合进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周瘦鹃的短篇小说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一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故事主题、语言及叙事层面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他的“伪翻译”小说便是融合西方短篇小说因素的典型。因此,周瘦鹃中西合璧的短篇小说既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成为大众所喜欢的、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在文学主张、情感色调、创作方法上均受到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清末民初翻译大潮传入中国,为鸳鸯蝴蝶派所接受。鸳鸯蝴蝶派翻译了大量带有感伤主义元素的作品,它们非常符合时代的感伤氛围和时人的情感需求,因而对文坛产生巨大冲击力。鸳鸯蝴蝶派在选择、借鉴、模仿的过程中,也创作了具有中国化背景的感伤主义作品,规模化地表现了对封建专制婚姻的不满与反抗,充满悲剧气氛,一些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连贯叙事框架,采用多种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促进了传统小说内容、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依照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法则,一种新兴的文学只有在获得了垄断作家合法定义的权利后,才能获得自身的合法生存权。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因全面打破传统"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彻底扭转传统小说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表达方式及由此引发的对传统审美趣味和阅读机制的全方位颠覆,先锋作家自我话语权的确立经过了相当错综复杂的过程。首先,先锋作家取得作家身份上的认证,然后又力求通过先锋批评家的话语支持、创作谈、座谈会、散文随笔、访谈录、对话录、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确立自我话语权,最后经当代文学史各家对先锋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地位的定位和塑造,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合法性地位显然业已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东干作家阿尔里·阿尔布都创作的小说《惊恐》与唐传奇《三梦记》中的"刘幽求故事"有着惊人的相同故事结构,两者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色彩。东干小说作家是在苏俄文化环境中开始文学创作的,通过比较,依然可以看出东干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之间的继承关系。东干作家一方面可以通过前苏联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章;另一方面通过东干民间文学,尤其是通过东干民间说书人的表演可以接触中国传统小说。  相似文献   

11.
苏曼殊的哀情小说有对悲哀之美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指向,并赞颂因爱的死亡.<昭明文选>以哀伤为特色,其以悲哀之美所建立的审美范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美学基调.通过哀情小说这个形式,时代的情绪与悲哀之美的审美传统找到了契合之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蕴含了几千年历史中某类文化内涵的符号,也是民众某类情感的代言者.<玉梨魂>等哀情小说以诗化和雅化的手段强化了才子和佳人的悲哀,达到了本质意义上的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文章以具体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为基础,借鉴小说叙事学及有关悲剧美学思想,发掘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从而展示张爱玲精到巧妙地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才能,达到她对"苍凉"意味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3.
老舍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在有关生存状况的描述中,渗透出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由于贫穷而造成的生存困境,绞杀了下层人民固有的美好情感,生命主体潜在着难以言说的痛苦。这些悲剧,表现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市民社会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其生命意识中的悲剧内涵,表现为矛盾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深刻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人物之神、造山水之景,更擅长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结构,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样式——“组画式”小说。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审丑思潮与中国先锋小说丑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西方现代感性学中的“审丑”及其对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催生作用,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先锋小说的感性学观念的变化——由审美到审丑的演进,进而论述了审丑这一先锋小说的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16.
被文学史遗忘的《小说季报》集中彰显了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嬗变.基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共和”语境体验,他们将“导世牖民”作为办刊宗旨,与此同时,却又认同于传统小说观念和娱乐化的写作方式,这使其创作呈现出多元面相.《小说季报》中的老派鸳蝴作家在现代语境的压力下,悖论式地解构了他们营建的古典文学世界,而新生代鸳蝴作家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些嬗变特征的发掘可以修正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唯娱乐化的笼统印象.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后以文革为写作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这些小说多展现了文革时期的苦难.可是这种苦难叙述多让人感觉难以名状的悲哀,却很少给人信心的鼓舞.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种种原因,这类作品很难具有形而上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悲剧理论有一种内质的契合,同时又深受传统文化泽被和民族审美风格规约。  相似文献   

19.
南社是我国近现代一个特殊的社团,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南社社员创作了为数可观的小说作品,为我国近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悲剧角色的生存境遇与心态历程,可以更深刻地透视《红楼梦》这部悲剧中的大悲剧。正是因为这些悲剧人物各自不同的悲惨遭遇,才汇集成小说的凄美色调。这些悲剧角色所共同构建的悲苦世界,为中国小说的忧郁气质、痛苦形象等百味苦态,做了一个百川归海式的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