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应该做到:一是要严格、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在这方面的论述;二是要联系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的实际。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工资、价格和利润》等著作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问题和实际状况。恩格斯在《1891年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本身状况的恶化。有时绝对贫困化的提法,既符合列宁的原意,也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1917年,列宁在《修改党纲的材料》中指出:“危机和工业停滞时期,使小生产者更加陷于破产,使雇佣劳动更加依赖资本,并更加迅速地引起工人状况的相对的有时是绝对的恶化”。从历史事实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长过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绝对贫困化绝对贫困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一个方面,而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则又是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有密切联系的。什么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707页中说:“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著作的第一部完整的中译文是《雇佣劳动与资本》。1919年5月,在李大钊的主持下《晨报》副刊创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从5月上旬起连载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通俗讲演《雇佣劳动与资本》的中译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颇有争论,有些人对这个理论提出疑义。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没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列宁虽提到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这一命题,但却不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对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中若干问题的争论已持续几十年之久,至今未止.在我看来,这场争论归根到底还是涉及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本身的理解,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弄清这一理论本身,本文不揣冒昧地谈谈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的争论,不在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方面,而在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方面。这个争论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但是,现在争论的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否存在着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如果说存在着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那么,是有时发生的,还是经常存在的?为了作出回答,常常涉及另一个问题: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没有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论述。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初步的认识。一、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在政治经济学中,正确地确定研究对象,是一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究竟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间断出现的现象,还是反映持久的、经常的历史趋势;以及当前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存在绝对贫困化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许多不同看法。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其它同志。 (一) 所谓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以及它又是如何成为规律的问题,必须先从列宁于一九二一年写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谈起。是列宁在这篇著作里首先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绝对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积累学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便对如何理解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特别是绝对贫困化问题,展开了激烈地争论。为要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搞清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是什么,应不应该把贫困化区分为相对贫困化与绝对贫困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产阶级是否改变了贫困化,等问题。本文就此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资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枢纽。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他在这方面的最初研究成果反映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在对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通过对这四本著作的比较研究来探讨马克思早期资本概念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恩格斯曾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翔实地论述了当时工人阶级极度贫困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理论上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必然性。在当代,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无论从直观上考察,还是从有关的统计数字看,与恩格斯所描述的状况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在当代已被否定,现代科技革命也改变不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历史趋势。从理论上进一步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从而在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和贫困化是两个既有别区又有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贫困可以说是对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静态的概括,它是贫困化的基础;贫困化则是对无产阶级物质生活状况动态的概括,它是贫困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分析无产阶级的贫困是通过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论证的;而分析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则是从研究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来论证的。但是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经济上有较快的发展,由于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迫使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作出某些让步,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确实有了一定的改善。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卫道士们便借此大作文章,胡说:工人的生活水平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正在接近,“既没有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也没有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了”。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攻击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过时”了。加上前一段我们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够,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上,资产阶级拥有资本,垄断了社会资源,无产阶级一无所有,除了被资本雇佣之外,别无其它选择。但是时至今日,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雇佣资本,劳动雇佣劳动,资本雇用资本的现象已相当普遍。随着市场交易方式的进步,还会出现更加错综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外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特别是绝对贫困化问题,见仁见智,向有争论。分歧主要在:第一,存在不存在绝对贫困化,要不要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区分为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第二,绝对贫困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第三,绝对贫困化是不是一个普遍规律。无可置疑,在这三个问题中,搞清楚绝对贫困化的真正含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分析整个绝对贫困化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在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讨论中,争论的焦点是绝对贫困化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趋势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有的同志还认为,绝对贫困化不能离开相对贫困化而存在,在相对贫困化中也包含着绝对贫困化。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妥。因为他们把无产阶级贫困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下简称“两性”)与无产阶级绝  相似文献   

17.
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无产阶级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越是积累,无产阶级遭受的剥削和压迫就越是严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论》)虽然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围绕“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的论争,如果从伯恩斯坦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一书算起,已进行了将近一个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理论(以下简称马恩贫困理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整体,“相对绝对贫困化”仅是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是引起国内外经济学界普遍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在绝对贫困化的问题上,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几年,有人甚至仅仅根据某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人拥有小汽车、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表面现象,就断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已经不存在贫困化问题;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已经过时。因此,深入研究和讨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与不可调和,揭露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真实的奴隶地位及其根源;从而,向无产阶级指明了:要彻底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正因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有着如此强烈的革命性,所以,它便成了资产阶级学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