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消费心理需求对消费行为及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广大消费者趋于成熟和理性,市场也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征。这就对企业的营销工作提出了理性、科学、更高、更细、更深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的核心都在于“心理”和“需求”两个方面,即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企业应研究消费者显在和隐藏的消费心理,以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2.
夏斌  陈世凯 《理论界》2001,(3):52-53
“绿色消费”是中国消费者协会2001年活动主题 ,是消费者提高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 ,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是实现可持续消费 ,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的关键环节。但是 ,当前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还仍然存在 ,严重制约着“绿色消费”的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环境。一、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一是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 ,很多消费者习惯于低档次的消费方式 ,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 ,不讲究品牌 ,不考虑是否有害健康 ,“剜到筐里就是…  相似文献   

3.
数字自我意识是个体通过对数字存在的体察、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及其数字行为的实践共同建构起来的。数字自我意识驱动下的数字形象消费,是“Z世代”消费者在数字虚拟空间中进行的与自我形象打造有关的一切消费活动,是消费者自我觉醒、印象整饰和行为投射的理想化反映,而这种数字形象消费最终也将实现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公共认同等多维平衡。随着元宇宙等技术的飞速迭代,数字形象消费也将成为“Z世代”甚至更广泛消费者群体接入数字虚拟空间、展现数字自我意识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消费具有“物的消耗”和“时间消耗”两个面相。如果说凡勃伦时代全面开启了消费从“时间消耗”到“物的消耗”的第一次转向,迎来了20世纪的“大众消费社会”,那么在21世纪的当下,消费正经历着从“物的消耗”到“时间消耗”的新转向。虽然消费的这一新转向蕴含着消费者摆脱资本逻辑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资本基于对“时间”一以贯之的工具化利用,通过对时间的“碎片化”到“无感化”的“变脸”操作,依然延续着对消费的控制和支配企图。消费者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对抗资本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商家动不动就口口声声称消费者为“上帝”似乎已无从考证;但一段时间以来消费者常常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频频被商家算计却是不争的事实。 被稀里糊涂地称为“上帝”的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过程中,经常有着怎样的遭遇?  相似文献   

6.
消费:解释、批判与辩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业加市场构成了消费社会的基础。在消费社会中,商人不是在消极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在积极地创造消费和消费者。对消费社会有两大解释,一个认为是厂商造就了消费社会,另一个认为是消费者以物质证明自身的动机拉动了消费。事实上,这两种解释的综合才是对“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的最好解释。  相似文献   

7.
谈消费与消费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提出的“明明白白消费”年主题活动 ,适应了形势发展和消费者的需要。“明明白白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 ,是启动消费的前题 ,是经营者的义务 ,是政府的责任 ,更是消费者观念升华的突出表现。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从根本上保证消费者放心消费 ,大胆消费 ,进而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引导消费者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各级行政执法部门 ,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向消费者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与明明白白消费关系密切的法律法…  相似文献   

8.
盲盒是新阶段资本逻辑支配下创生的新概念商品,其背后渗透的是消费主义社会思潮。资本瞄准部分精神空虚的年轻人“趁虚而入”,制造出盲盒这一虚假需要,导致受蛊惑的青年迷群在“虚假需要”和“虚无意义”的追逐中出现病态的倒错;利用大众传媒营造出自由、时尚的“消费幻境”,从而诱惑、捕获消费迷群,导致青年迷群在“伪时尚”和“伪自由”的消费体验中丧失真正的个性与自由;最终通过消费派对的“盛宴狂欢”诱导消费者,导致沉浸在消费派对中的消费迷群形成物化人格,走上舛误的消费之路。因此,必须全面深刻地剖析、批判盲盒中的消费主义,教育引导痴迷于盲盒的消费者走出消费主义的歧路。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在消费经济学理论研究上,消费者素质是一个被忽略了的问题。然而,消费者素质作为消费主体的修养,总是无数次地反映在对消费对象的认识和态度上,从消费这一环节的一个侧面,对生产发生着不同的影响。这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促进的,也可能是促退的。所以,消费者素质的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消费者素质决定了消费者权利的实现度,所以,提高消费者素质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的节奏在不断地加快,消费合同以其简单性、快捷性的特点为越来越多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但消费合同尤其是服务消费格式合同多是经营者制定、消费者确认的格式合同,故而服务消费格式合同中很多都存在片面保护经营者权益而忽视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本文将从超市“封包”这一行为试对服务消费格式合同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十九世纪科学思想中最伟大的成果。由于这一发现,社会科学第一次被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历史的发展被科学地看作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究竟怎样得出这个基本思想的呢?列宁指出:“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又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  相似文献   

12.
中消协把2001年的主题确定为“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生活中,人们自认为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的,并不一定等于健康消费。由于对健康消费认识不足,花钱买罪受的大有人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您关注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和经营者是消费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但我国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无明确界定 ,法学界对此亦存在分歧。本文认为 ,消费者可分为三类 :一是为生活消费而购买、使用商品的人 ;二是农民 ;三是像王海之类 ,知假购假进而索赔的“职业打假者”。对于经营者的界定 ,应从行为性质角度理解 ,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具有经营性质 ,不管行为人是否具有实施此种行为的资格 (在我国即是否领取了营业执照 ) ,行为人应被认为是“经营者”。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2011年5月份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陆续公布了“三公”经费的消费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借此,我国“三公”消费①的整治工作被提上日程,温家宝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再一次强调要公开“三公”消费.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中央又出台“八项规定”,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更是以身作则,轻车简从.可见,“三公”消费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热点问题,治理“三公”消费对防治腐败有着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幻象与真实:消费主义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已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被大多数人从实践或观念上接受。消费的符号性、象征性,一切为了消费、消费就是一切的毫无理性的沉溺于物的世界,导致了人精神的荒芜,人被物同化甚至取代;文化工业的兴起,精神文化产品商业性的增加,审美性的削弱,导致精神“平原化”现象。追求更美好生活是人的本性,但以消费的方式来追求和体现幸福,那只是一个幻象。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经历了一个历史嬗变过程,在不同历史时代,表现出不同特征:匮乏时代的特征是勤俭节约;近现代时期则是少数人的“夸示性消费”与绝大多数人的禁欲节俭并行不悖;福特制带来大众高消费时代,而后福特制更是把消费至上推向极致。但消费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被提上日程,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本文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阐释西方大众消费文化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这对我国构建节俭型社会、树立科学节俭的消费生活观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理论家鲍曼认为,后现代性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的性质和消费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自由依赖于其消费能力,符号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特点,社会控制模式以诱惑取代镇压,消费者被难以逾越的消费欲望的霸权所统治。因此,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欲望是一切流动性和不确定的根本原因。流动的后现代性中的消费方式并没有带来安全和满足,而是越来越大的困惑与焦虑,传统的价值观和美德也逐渐消失殆尽。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只有通过寻求个人的解决方案,才能获得自由与解放和个体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消费意识形态的出现是现代性文化和生产型社会转进的必然结果。在当代社会,信息化与消费化相辅相成,文艺消费更显抽象化,文艺娱乐被纳入了“消费体系,”创新日益成为一种时尚,媚俗艺术蔚为潮流,文艺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与消费社会将一切转化为消费客体,彻底根除了超验的道德根基和神圣信仰的体系化逻辑有关,更与传统的等级制社会、特权经济和专制文化被公民社会、信用经济和市场民主体制、商业文化取代有关,也与消费社会信息化、消费化语境中注重以形象战略实现商业利润的运作机制有关。对待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社会不能采取一种完全非历史、非辩证的极端化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一、创建消费者经济学的必要性消费者经济学是研究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经济关系和消费活动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和揭示消费者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阐明消费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协调消费者与生产者和经销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和提高消费者的科学消费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创建消费者经济学的必要性在于:首先,创建消费者经济学,是对我国经济建设实践反思的必然结果。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专家预测,我国消费市场第三次浪潮已经开始。这次“浪潮”的特点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消费现代化。这次“浪潮”冲击点将是:录像机、摄像机、空调机、电话、现代厨房设备、卫生设备、住宅变革系列消费、娱乐型消费,至90年代中后期,私人小汽车将“第三次浪潮”引向顶峰。专家认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消费市场,曾经卷起两次浪潮:1979年至1984年,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