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的价值"和"法的功能"是法理学上两个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重要概念,但人们在认识和运用过程中,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这样做不但贬低法的价值,更不利于信法、敬法、守法、护法、用法等法制观念的形成.为此,作者从"价值"和"功能"的一般意义、定义、主体、内容、对法制建设的作用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强化法制观念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我国法制观念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状况,从制度、意识、主体、实践各个层面上阐发了具体的对策,并把确立权利义务观念、自由平等观念、遵制守法观念、监督制约观念作为强化法制观念的基本目标。作者的基本思路是:以改革和发展为动力,以强化法制观念为先导,加快法制建设,厉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3.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其法律思想带有一定的保守主义色彩。参照现代法学理论,形式意义上的"法",在孔子的政法观念中就是"刑";实质意义上的"法",在孔子的政法观念中则是德礼、政刑的规范体系。孔子所理解的"法"基本被限制在"刑"的范围内,而"礼"则部分承担了"法"的"规范"职能,这也是"仁政""德教"与"和谐"等孔子政法观念核心价值的立论基础。然而,当"法"不只是"刑"的时候,"仁政""德教"与"和谐"等核心价值则需要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深受"人治"色彩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的前苏联法学的双重影响,我国司法观念严重缺乏权利本位意识,迷信于权力运用而疏于制约,习惯于个人遵从而非保障,特别是没有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民主自由传统和责任效率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及其法律文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法律思想以转变我国司法观念,推动司法改革.而移植公私法的划分及其依存的法治观念、原则和技术,则不失为一种颇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深受"人治"色彩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的前苏联法学的双重影响,我国司法观念严重缺乏权利本位意识,迷信于权力运用而疏于制约,习惯于个人遵从而非保障,特别是没有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民主自由传统和责任效率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及其法律文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法律思想以转变我国司法观念,推动司法改革。而移植公私法的划分及其依存的法治观念、原则和技术,则不失为一种颇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培育法制观念相对于整个法制工程而言是先导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西方法治思想源远流长,而中国人治思想极为丰富。当前中国官方和民间存在着法制观念的诸多障碍:官方视法律为管制民众的工具,持片面的"秩序观",对法制采取"机会主义"和"便利"态度,盛行官场"潜规则";民间"情"重于"法",迷信"关系",缺乏权利观念和争讼意识。官方和民间的观念障碍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培育法制观念既是渐进的,又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7.
在法学语境中,民间法一词至少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乡民社会中的传统民间法和市民社会中的现代民间法。因此,将民间法等同于传统本土资源,认为追求现代性就必须坚持国家法在法律发展中主导地位的观念是不正确的。民间法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遵循着一条螺旋上升式的进化路线。它的自我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推动、国家法的宽容和在意识形态上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评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哲学范式和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是认识主体对法现象理性思考后形成两种基本理论型态 ;本文在总结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内容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其理论特点 ,评析其在理论法学上的意义 ;认为法律关系理论的完善方向是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与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司法意识,追加新的司法观确是从素质上提升执法主体的当务之急。司法意识追加是保障公民权的人定因素。现代法观念应是司法意识追加的核心内容——即实现民主政治、唯宪法至尊观念;追求人格尊严,公民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观念;追求法的价值,营造主体的法哲学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一起民间赡养纠纷解决事件中行动者意识的意向性分析,揭示了"行动者主体意识当中的法律"具有一种双重意义结构,其形式与本质不相称,甚至相互脱离,显现为一种"在场"对"不在场"的"呼唤".进而借助象征理论,将上述特征用"法律的象征意义"予以概括,以表明在现今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中,法律是可以依据情境或表述的立场等的不同而随时变化的,在行动者的行动取向与法律的权利义务规范之间明显缺乏一种趋向性,而这或许正是现今中国立法与法律实施脱节的症结之处.  相似文献   

11.
格式条款自问世以来就被定罪为“契约杀手” ,认为其违反了合同自由原则 ,应加以严格的法律控制。本文通过对格式条款的法理分析 ,认为格式条款正是在契约自由的旗帜下发展起来的 ,其仍以合意为基础。并基于此 ,通过理论分析及针对《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提出我国应采取的法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依法治校就要了解和弄清涉及学校的各种法律关系,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实施的机制,保障各方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ChatGPT的爆火宣介人类打开了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其凭借着强大的数字孪生能力、创作能力、编辑能力及类人性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敏捷的时代转型。ChatGPT的出现势必会对现有规则提出挑战,可能诱发生成违法或不良信息、算法偏见、数据泄露、借势贩卖租赁账号等诸多法律风险。但ChatGPT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与现存的社会风险并无实质差异,仍未脱离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的义务等核心议题。因此,对ChatGPT法律风险的规制,仍应根据ChatGPT技术发展的特征,依托阶段性规制理论,注重风险防范,及时对现行的基本法律条款进行解释适用。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最近颁布的《民法总则》对法人的本质属性作出了界定,意蕴了多重法人本质说的合理性。法人本质理论建立在一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哲学流派不同则学说不同。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法人本质理论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并随其变迁而变迁。依辩证抽象具体理论,以“法人拟制说”“法人否定说”和“法人实在说”为代表的诸种法人本质学说是对法人本质属性的概括,而非本质的概括。事实上,人作为个体抽象物亦处于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共性之中,且当法人实践活动不断演进、法人主体形式已然变化时,就更需要新的理论予以补充。因此,法人本质学说应该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16.
"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属于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中的子问题.合法性追问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追问.在哈贝马斯的合法性理论中,法律的合法性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的合法性问题是对商谈理论进行必要性论证的前提,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服从法律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是法人成立的必备条件之一 ,也是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基础。但是 ,由于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设立的目的、性质不同 ,使得二者的民事责任能力有区别 ,即企业法人承担的是“完全独立”的责任 ,非企业法人承担的是“相对独立”的民事责任。而企业法人的完全独立责任 ,使得企业法人的破产成为可能 ,非企业法人的相对独立责任 ,使得非企业法人一般只能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 (如解散、撤销等 )终止。  相似文献   

18.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律教育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教学机构,前者的法律学院以公立为主,后者以私立为主;教学方法,前者以讲授法为主,后者以判例法为主;教学体制,前者是"以本为本",后者是以培养专才为本.比较两大法系法律教育的优劣,对我国法律教育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肖像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像权是公民依法所享有的以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人身权,制作、使用自然人的肖像未经该自然人同意且无正当理由的,不论其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均属于侵权行为,自然人有权请求法律帮助,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不可抗力是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合同履行密切相关。当不可抗力的发生影响合同履行时,合同当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权,但法定解除权是否具有溯及力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因合同法定解除而产生的损害,当事人依法可以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