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哲学的《易经》和《易经》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易经》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如果详细分析,实际上,二者有许多惊人的类似之处。文章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的真理性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唯物辩证法四个方面分析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易经》哲学思想的相似相通之处。如能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彖传》之所以能在诠释《易经》的过程中实现“哲学突破”,关键在于它创建并运用了新的适当的诠释方法,即诠释卦象以为先导、诠释卦名以定基调、诠释卦辞以明义理、揭示文本隐含诠释空间以引申义理的诠释方法。而《彖传》诠释对《易经》“哲学突破”,主要表现为它立足时代前沿,在诠释过程中建构起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哲学理论,即“天施地生”论、“顺天应人”论、“与时偕行”论、“刚柔皆应”论。  相似文献   

4.
《易经》叙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在叙事语法上存在人力与天命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叙事逻辑上存在因果逻辑与数理逻辑,注重因果联系与动词的作用。叙事结构上体现为一种圆形结构,以作者叙事情境为主,但出现了第一人称叙述情境的萌芽。在叙事接受上具有神秘化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后世叙事文学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经典,其中自然也包含着管理和领导的学问,尤其是作为总领全纲的乾卦,更是一篇言简意丰、显见明了的领导学说。乾卦卦辞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领导者必备的四大基本素养,而爻辞则循序渐进地阐发了领导者在不同阶段、不同位置上的具体行动纲领。其总的原则是:刚健中正,心存忧患,掌握分寸。  相似文献   

6.
《乾》《坤》二卦乃是《易经》之门户,是众卦之母,包含了生生不息的重生思想、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易经》既是中国古人的巫术之残留,也是哲思之原点,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易经》英译风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译文的比较分析 ,认为贝恩斯的译本比理雅各的在表现文学风格的手法上进了一步 ,颇具诗韵。但是 ,两个译本均远未达到保留原作风格的理想境界 ,尤其是未能传达神秘深邃的深层含义 ,因此丧失了诸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故翻译《易经》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应由文、理学者合作 ,综合运用阐译、注释及其他多种译法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8.
自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易经>中自强的含义包括自强者(君子)的人格特征,即谦虚、谨慎、诚信、胸怀宽阔.要实现自强不息的人格特征需要具备三个必需的前提:志存高远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努力、自制和自我反省.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美德.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古代文论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而《易经》却是中国古代文论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源泉。对古代文论综合创新实践方式的探讨以及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的相关理论展开必要的批评,都离不开《易经》的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于中国文化自身的历史观照与世界文化当代参照的必然选择。文化复兴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 ,更不是复古主义 ,而是要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使“以仁为本”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1.
<周易>作为古代文化典籍,被誉为群经之首,智慧之源,蕴含着丰富的修德养民、谦恭待民、廉政为民、诚信对民的思想.探究其思想,可以为当今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隐逸思想通常被认为源于儒、道两家,孔孟和老庄通常被奉为隐逸思想的开创者,这是一种误读。隐逸源于《易经》,可从《易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刚柔共济思想以及《易经》中的"贤人"与"隐士"进行考辨。《易经》把人天性中的刚柔与外界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人生哲学,无论是在现实人生中的积极进取,还是退让隐忍,儒、道两家都可以从《易经》中寻觅到为之所用的文化因子。因此,《易经》应是隐逸思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3.
《易经》、《老子》之"道"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经》与《老子》之"道"及其"反"、"复",既有表面上的用词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概念内涵上的相互关联之处,还有其所反映思想上的不同之处。《老子》之"道"为点、是生成的原因,《易经》之"道"为圆、是被生成的结果;《老子》之"道"为水,《易经》圆"道"上的《坎》、《坤》也象水;《易经》中"反"、"复"同义,《老子》中"反"、"复"之义相反。《老子》通过阐述"道"之"反"、"复",反映出与《易经》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从创作论角度看,《圣经》的上帝创世神话是凭借具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去寻找一切事物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易经》的宇宙起源图式是按照具体情景之间的比兴关系去揭示一切事物得以演化的基本法则。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看,《圣经》的律法走向了希腊和希伯来两种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整合,《易经》的阴阳则衍生出儒道两家的历史性拆解。从语言方面看,不同于《圣经》那种由理性内容所支配的叙事方式,《易》象和古代汉语都是一种具有动态性、主体性、灵活性特点的生成性语言。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中的助动词共有5个,即“用”、“克”、“能”、“可”和“宜”。通过对其考察后发现,《易经》中的助动词有如下特点:“用”作为助动词只在《易经》中出现,其他先秦文献中未发现用例;《易经》中的助动词都是单音节的,未出现双音节的,也未出现与其他助动词连用的现象,而且语义单一。句类分布方面,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这些特点一方面体现了《易经》语言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为全面认识先秦时期助动词的存在和使用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以其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丰富的象征哲学思想,从思想上不断启迪后人思考生产、生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从农业生产来看,《易经》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与农时观、农业灾害观、丰富的农业技术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帛书《易经》今古文字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帛书《易经》文字有用今文者,有用古文者,亦复有同一字今古文混用者。这表明先秦典籍流传到西汉以后,确实存在以今文定章句、明通假而改古文为今文的情况。但这种改易大抵以弟子能够读懂为依归,今古文并不判若水火,更无是非之分。汉哀帝之前的学派争执完全反映在今文一系内部齐学与鲁学之间。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中国逻辑思维的示范,是中华民族最早创立的一种逻辑学模式,可以称为“示范”逻辑学。《易经》并未直接论述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思维的规律,但是,它用全文的语言结构及其表达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体现了制作者的逻辑学理论或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都起着逻辑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易经》作为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其内容极其丰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易经》当中也蕴含了许多领导智慧,指导着领导者、管理者在工作中的实践。通过研究《易经》六十四卦象,系统地阐述《易经》与领导体系的关系、领导自身的基本素质、领导选人用人、领导的领导方法方面的内容以及《易经》对我国领导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反过来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和稳定产生巨大影响,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历史依据。江泽民同志对中华文化的历史作用及其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地位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