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社会组织协商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型协商民主形式,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助力社会组织良性发展。当前,社会组织协商在思想认识、角色定位、内容形式、制度规范、具体实践方面均存在制约因素。推进社会组织协商,需要纠正认识误区,提高社会组织协商的认同度。明确角色定位,落实社会组织协商的主体地位。优化内容形式,拓展社会组织协商的领域和渠道。规范运作程序,完善社会组织协商的制度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协商水平。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中的民主意味着与决策相关的居民都应参与讨论和协商,而协商则意味着居民应具备某些辩论与对话的能力,因而在社区较好实践协商民主需要居民有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协商民主在社区推行从理论上讲有参与优势.但从实践上讲却也有参与困境,具体表现为社区公共参与文化的缺失、低度的参与认同、理性人的“搭便车”心态,以及多数居民参与能力不足等.促进居民积极有序有效地参与社区协商的路径有: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居民,实现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有机结合,从普及谈判协商知识及培育社区自组织的角度增强居民参与协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了中西语境中协商民主出现的理论动力和历史条件,来说明协商在不同制度中可能承担的不同功能.不同于西方背景下为了弥补聚合式民主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纠偏机制,协商在中国的出现是为了回应政治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功能性需求.自全球范围内的殖民统治时期开始,到中国获得独立并过渡为现代国家,协商在制度安排和政治话语中的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呈现为谈判、咨询、治理机制三种样态.它与民主之间的联系,也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和政治协商。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在公共利益、政治参与、妥协包容、尊重少数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职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的民主政治发展中,协商民主广泛活跃于国家管理、地方治理、公民政治参与等众多公共领域。通过分析协商民主实践,我们认为,它的实现必须满足一些具体条件,如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心理条件、能力条件等,且这些条件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协商民主的实践能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得出的协商得以有效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结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在根本意义上,有效运行的宪政和积极负责的公民社会才是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条件(社会支撑).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不同理路决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只能是:通过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协作型公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夯实民主基础,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拓展新领域,创建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的学术研究中,协商民主已经成为补救选举民主内生性缺陷的一种理论范式。然而,这一理论路径并不切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驾齐驱"的历史与现实表明,我国更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尽可能以民主参与的方式来扩大普通民众参与国家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的学术研究中,协商民主已经成为补救选举民主内生性缺陷的一种理论范式.然而,这一理论路径并不切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驾齐驱”的历史与现实表明,我国更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尽可能以民主参与的方式来扩大普通民众参与国家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9.
民主恳谈是萌生于浙东南沿海地区的草根民主,是在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悄然兴起的农村社区协商民主,它为沉闷的乡政村治带来了蓬勃的发展生机.自民主恳谈诞生以来,地方党委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问政于民、还权于民,与民合作、与民协商,逐步从善政走向善治,调动着农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揭示民主恳谈这种协商民主形式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实践意义以及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正负两个方向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指出网络政治参与削弱了信息集权控制的能力增加了政治参与手段和途径凸显了少数派权力,具有正向民主化价值。另外也可能使信息集权控制更加隐蔽,加剧信息两极分化,甚至造成网络无政府状态,具有负向民主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兴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协商民主是20世纪晚期在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互联网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立基于新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全面的参与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直接沟通的可能性.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公共论坛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且与政府发生互动.互联网公共论坛中的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体现了民主的价值和精神.虽然互联网公共论坛还有待于规范,但这种政治参与方式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决策的优化等方面,无疑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审议民主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产生背景和话语表达,形成了西方民主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向。它的理念、运作机制以及实践效果都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政治协商制度改革提供了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有效结合中国特色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可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和政府将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并列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主形式,中国政治发展必将加大协商民主实践的推进力度.探索中国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必要.在中国协商民主模式的价值探索中,首先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道",同时,要以和谐社会为其当代价值定位,使协商民主在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良性互动;既要以协商限制政府,又要以协商规制民意.  相似文献   

14.
论协商民主的实质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协商民主把协商从政治手段上升为制度安排,把协商主体从精英扩展为广大公民,促使现代民主从注重偏好的聚集转向注重偏好的具体形成过程,是一种更具有实质民主意义的新型民主形态。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协商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理论在不断论争中,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已成为回应当今西方社会现实之挑战和有效提升民主质量的一种重要理论.协商民主理论的推进者通过回应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规模、合法性和理性选择难题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不平等、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丰富协商民主理论作出了贡献.审视西方协商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中何以须为何以可为的基本问题,可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治理变革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民主发展史的视阈来看,政治民主形式由代议民主转向协商民主,给随其兴起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行政参与提出更高要求,即行政参与必须是全流程、多主体的行政参与。鉴于传统民主形式给行政参与带来的深刻困境,正在兴起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实现多中心治理承诺的道德、建构和共识理想,因此基于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多中心治理模式,代表着行政参与的未来方向。由此,建构具有协商民主特征的行政参与,必须满足协商民主的一系列规范性条件,即具备协商民主需要的话语特征、社会机制和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始终强调“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逐步形成了“商量式”民主的重要思想。“商量式”民主思想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既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内涵,又为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基本的政治遵循,既丰富和创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又反思和超越了西方“争吵式”民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治发展的维度,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协商政治传统和当前的政治协商制度,既为中国发展协商民主提供了本土资源,同时也更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指出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可能走协商民主先于选举民主,前者带动后者,从而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道路。事实上,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当前中国还处在从协商政治向协商民主的过渡阶段。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推动这一转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分化加剧,利益主体日益的多元化,人民参与政治、表达利益诉求的要求日益增多。协商民主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选择。在对现行协商民主运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具体程序进行阐释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优化协商式民主运作机制提出了几点对策:发展协商文化,提升协商环境;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的规范与程序;完善协商民主评价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如何实现制度化,尤其是如何通过民主创新直接吸收公民参与政治过程,这一问题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认识、理解和分析协商民主制度化能够为当前有关协商民主体系的争论提供一个重要的、批判性的视角。以往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包容所有价值,协商民主的价值有时会相互冲突,权衡和妥协在制度设计中是必要的,只有实现各制度之间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和这些价值。因此,探讨如何使协商民主能更有效地嵌入整个政治系统,并与其他制度形成配合,是当前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而其中最关键、最具实践意义的便是对制度化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