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虽然蔡英文民进党执掌台湾地方政权,而蔡英文也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九二共识",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任何个人和政治势力都无法改变。只有两岸和平稳定发展,并和平统一,两岸民众的福祉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维护和保障。这也是台湾岛内的最大民意。因此,商谈两岸达成和平协议既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一旦两岸能够签署和平协议,将对两岸关系、亚太局势,甚至世界政治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商讨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既具有较大的优势条件,也面临不利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两岸由于复杂原因,“政治冷,经济热”,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受到各方关注。民进党两岸经贸政策的规划和调整是以服务于“台独”为出发点,但在不同时期,策略选择不同。民进党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过程、战略目标及其效果总是与一定的政治背景有直接关系,充满台湾当局政治诉求与业者利益考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分离主义是一种以分立为目标的分离行动与过程。民进党执政以来,推行各领域"去中国化"分离主义策略,其两岸路线从适度妥协转变为渐趋强硬,两岸策略表现为底线策略、"换壳"策略与民意策略等特征,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在美国因素、大陆政策因素、台湾经济走势因素以及内部选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一种具有复杂矛盾性与隐藏性的路线,无法真正维持两岸长期和平稳定的,也无法固守台湾的地位与权益,难以在二者之间进行调和。  相似文献   

4.
2008年,民进党在选举中失败,民进党内的理性务实人物开始反思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民进党也开始试图转变两岸政策,但却无实质性的转变。这一困境主要是受党内派系牵制、合议制的决策方式、蓝绿阵营对峙的政治生态、党内转型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所致。民进党未来的两岸政策转型将会以经贸政策转型为突破口,但这是以选举作为考量,且两岸政策的转型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大陆应该继续坚持对台惠民政策,促进两岸的交流交往,削弱"台独"在台湾政治市场的影响力,加强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降低敌意,实现两岸的和平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台湾社会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具有歧异: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认为台湾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仅在李登辉主政时期出现过混乱);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认为台湾文化已超越中华文化的范畴,"中华文化只是台湾文化众多组成元素之一";"台独"顽固分子甚至故意抹杀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台湾文化是"新生文化";另有一些人认为,文化与政治、与民族认同是两回事,认同中华文化不等于认同"中国"、"中国人",更不等于认同"一中原则"和"两岸统一"。总体来看,国民党、民进党都对台湾文化有"自身特色"和"优越性"不持异义,但在总体认知上还是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6.
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国民党一度提名洪秀柱参选,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形成"两个女人的战争"。洪秀柱的短暂参选给国民党阵营以至台湾政坛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考,而俨然已经胜券在握的蔡英文,即使最终胜选,亦只是两性平权上的象征意义,无法为女性参政翻开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分析了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对选举后的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当前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已经从国民党一党政治,演变为两极(民进党、国民党)多元(若干小党)格局的多党政治,蓝绿政治仍将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色调,政党政治的演化也导致台湾社会政治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特征,也导致两岸关系的变数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衰退现象,形塑了当前岛内"弱政府""强社会"的畸形政治生态,这是造成蔡英文当局执政危机的根本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解决。而蔡英文为了缓解自身执政困局,一方面打压国民党和统派力量,一方面利用民粹主义转移内部矛盾,必然加剧两岸之间的对立,加大未来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两岸新形势,大陆应以更大的智慧,更高的格局来因应变局,直面挑战。  相似文献   

9.
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在"维持现状"下推进台湾"国家正常化"成为了蔡英文当局的重要抓手。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了解与研究积极主张促进台湾"正常国家化"的民进党内派系——"正常国家促进会"派系的走向,通过观察"正国会"派系的"急独"主张及其发展脉络,有利于及时把握和遏制民进党推进的"事实台独"走向,从而为反对"台独"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步伐近年来大大加快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日渐加深 ,加入世贸组织后 ,两岸经济整合获得了新的推动力 ,前景看好。但与此同时 ,布什政府以霸权主义心态 ,从“美国至上”的利己主义出发 ,为从战略上防范中国 ,策略上支持民进党当局 ,稳定政权 ,拖延统一 ,大幅调整对台政策 ,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 ,这无疑给政治根基薄弱的民进党“当局”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岛内的台独势力据此挟洋自重 ,活动日益猖獗 ,气焰十分嚣张 ,中国统一大业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而今,终于迎来和平稳定发展的新契机.两岸关系已由李登辉时期、民进党时期的"螺旋对抗"进入"螺旋上升"的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题,建设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框架.根本途径就是培植两岸更多的共同利益,建设两岸共同体,最终完成两岸的统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转变。这三次战略性调整,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台海形势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发展”和“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为的是“发展”,两岸未来要的是“统一”。就两者比较来说,发展或改革开放应高于统一,没有发展或改革开放就很难实现统一。必须把两岸的和平统一融入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战略中,不是先统一再发展,而是应在两岸关系的前进和发展中求统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以国民党人马英九成功连任落幕,民进党大佬苏贞昌随即提议“修改‘台独’党纲”。民进党近年来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调整“台独”党纲,呈现出走“中间化道路”的趋势,这既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陆和国际局势发展的要求,“中间化道路”有利于民进党的壮大,也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维护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内涵是政治上主张“不统、不独、不武”,对两岸关系的定位是“九二共识”框架下的“一中各表”,并以此作为两岸谈判的政治基础;经贸上主张构建两岸共同市场,以奠定两岸经济共同体;同时,主张加强两岸民间教育、文化交流等,该大陆政策有助于两岸和解稳定与发展。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实施,也将受到美国、日本和民进党以及岛内“台独”势力的阻挠和牵制,同时,马英九所标榜的“民主”、“人权”理念,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变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持续推进,这项战略已经产生了强大的溢出效应。影响所及,两岸关系结构、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认知结构以及台湾岛内话语结构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局面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基本生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产生了较大影响,两个主要政党都针对环境的变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求适应台海局势的结构性变化,谋求未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和民进党主政台湾,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已经由台湾问题演化成了台独问题。尽管布什政府经历了两次剧烈的对华政策调整,但是这一基本情势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激发党的创造活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在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是增强"党的团结"、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的基本准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确保党的科学决策的制度保障,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巩固党和发展党的根本制度。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其精神内核,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arctan c=arctan a arctan b和arctan x的级数展开式出发,对圆周率π可以推导出许多计算公式,并可设计出计算软件.基于此软件,可验证现有公式的正确性,找出现有公式的失误,并推导出收敛效率更高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族群问题是当今台湾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积弊。每到政党竞选之时,族群问题就成为各政党争相操弄的选战工具。其中,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对族群问题、尤其是原住民身份的利用最为明显和突出。“台独”势力对族群问题的政治利用不仅是出于其政党斗争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其“去中国化”的“台独”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民主党内,普列汉诺夫系统阐述了“工会中立”论,这一论点是第二国际时期关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关系的错误表达,它基于政党与工会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分工,其后果导致无产阶级政党放弃对工会的领导权.普列汉诺夫的“工会中立”论受到了卢森堡的严厉批驳.卢森堡揭示了“工会中立”论的错误的理论根源和严重的实践后果.然而,理论上的不彻底使得卢森堡无力扭转第二国际中后期社会民主党的积极性作为逐渐弱化、工人阶级运动逐渐低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