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阐述互联网发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理论的基础上,从互联网的建设、普及、应用与融合层面重构互联网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同时,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和约束机制三个维度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在控制对外开放度、城市化、金融发展等条件下,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中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西部和中部地区而言;(2)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趋势,且这种门槛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3)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受要素禀赋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且存在复杂的地区差异.以期有利于明确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方向与差异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地区保险市场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保险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本文引入泰尔指数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区域数量差异和区域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内的发展差异,区域数量总体差异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区域效率差异水平的走势比较复杂。中东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保险业发展差异也略有不同。基于此,文章提出三点对策建议:(1)在东部地区应改变经营模式,发展集约化经营;(2)在中部地区应该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增长优势;(3)在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显示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发展的大国 ,但尚未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强国。面对国际上信息化“数字鸿沟”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的现实 ,我国政府应重视互联网发展的战略制定、产业政策的推动、消费政策的引导 ,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应当被列为最重要、最优先的公共设施投资领域。我国互联网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发展中需规避风险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及网络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 ,但是现阶段中国的区域差异已超过了合理的区间 ,区域差异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中国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区域间的差异 ,还表现为区域内部的差异 ,特别是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 ;不仅表现为绝对差异 ,还表现为相对差异 ;不仅表现为结果的差异 ,还表现为过程的差异 ,即要素投入规模和获取要素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构建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其中6个因素,在变量平稳性ADF检验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得出标准化的协整方程,对省际间和区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第一,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农业灌溉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是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各因素对省际间和区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程度不同,对区际间影响程度要小于省际间。  相似文献   

6.
7.
农村互联网的拥有和使用:有关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关信息通讯技术与发展的一些主流观点的回顾以及对农村互联网拥有和使用的现状的微观社区调查,认为“数字鸿沟”并不是简单的物理上的二元“拥有”或者“没有”概念,而是一个关涉到行动者与技术之间互动并产生意义和结果的层次差异的概念,因此所谓的“鸿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设施或产品能够消除或者弥合的;而目前“技术促进发展”与“消除数字鸿沟”等概念本质上更多的是“发展”大旗下的技术增长与技术消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各省份农业保险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现。根据2008—2017年的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测度了各省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差异变化,发现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形成机制,分析了影响农业保险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相关因素,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补贴因素对东部和中西部省份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另外,财险市场发展水平、农业相对地位对中西部省份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分别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建立反映农业保险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优化中央和省级财政责任划分机制、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财政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我国大陆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及区域间房地产价格的差异,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大陆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指出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差异的原因,即东部较高的房地产价格是由过量的投资需求引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乡村和中西部乡村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这影响了乡村治理创新的方向和路径,由此产生治理创新的区域差异。东部乡村的治理内容超越了村庄的消化能力,推动了治理单元上移,并形成了行政化和市场化的治理路径;中西部乡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要素流失带来的生产生活秩序失调,治理单元下移是有效的治理创新方向,且需要发掘社会动员的治理意义。因此,乡村治理创新应在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适配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回应不同区域的问题,尤其应重视中西部乡村在治理创新方面的主体性,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十余年来中国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内容监管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时间维度上监管力度渐强,在空间维度上监管范围渐广,在技术维度上监管措施渐多。早期面对新生事物时的迷惘混乱已被克服,整体思路开始明晰。监管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明显的政策学习痕迹。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管理,以立法管理、行政监督、技术控制、行业自律等手段进行网络控制与导向。所形成的基本特征是:发展与控制并行不悖;政策与法规相结合;社会监督与个体自律并重;适应网络经营者成份多元化的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政策在引导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当前,有些地方政府在运用产业扶持政策时,其效果并不明显。文章试从产业扶持政策的涵义、内容出发来探寻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扶持政策运用的具体情况,对其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建立了基于宏观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区域货币乘数模型和区域货币政策乘数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得出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现实分析了中国基础货币区域投放差异、区域货币乘数差异、区域货币政策乘数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货币乘数和区域货币政策乘数的双重差异下,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效果将显著大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些结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主要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区域非均衡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虽然我国没有像经济政策一样明确地提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但是从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过程和高等教育政策随之而进行的调整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对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整体福利的增进。市场选择和近年来实行的公共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执行效果,基于CRS和VRS方法,以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分析的输入指标,以GDP、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输出指标,对我国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是存在区域效应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主要体现在政策效率的不同上,东部地区的货币政策效率高于其他地区,且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并且就全国而言,货币政策有效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时,中部地区的发展主要靠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自生能力,却逐渐塌陷于区域政策的“四面楚歌”,大都市圈的带动不足进一步彰显了中部区域政策的匮乏。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应立足于区域自生能力,突出比较优势的针对性,寻求差异性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在快速传播海量信息,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如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诈骗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法律依据及其进展,同时探讨了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非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