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野仙踪》以明朝嘉靖时期为历史背景,在讲史这部分内容与历史的契合点较多。嘉靖皇帝是明代尊崇道教最为虔诚的皇帝,《绿野仙踪》对嘉靖皇帝的崇道奉玄有所描写,再现了明朝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  相似文献   

2.
翰林院在明代政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翰林院和内阁的关系对明代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内阁是在翰林院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内阁权力的发展,逐渐摆脱了翰林院的限制,发展成内阁的储相之所,内阁学士是翰林升迁的主要途径和出路。经筵日讲是封建制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翰林官为皇帝讲读经史,阐析文义,剖析朝政,从而影响到明代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期云南的贡金蔡敏慧一、贡金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性质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地主阶级追求金银财货的狂热,致使明代中后期皇族地主奢侈腐化生活的日趋加剧。《明史·食货六》说:明代的皇帝,“糜于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以...  相似文献   

4.
立储之争是明代政治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储君,明代的皇帝、后妃、官僚、宦官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角逐。这种角逐,致使很多有政治才干的人因谮而谪外,破坏了明代政治的安定,对明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质素保证视学制度是一种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制度与方法,视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学校质量保证与质量 改进的一种外在控制制度,它对学校质量保证与改进有重要的价值。视学制度的质量保证方法即是全面质量管理 的机制和方法;视学制度是由“第三者评估”的质量保证制度,可以免去多次的第二者评估;视学制度的质量保证方 法以“改进”为主要目标,其过程是一个无休止的进程。香港教育的质素保证视学制度比较完善、系统,借鉴和吸取 香港的质素保证视学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教育的质量保证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廷杖是明代的一种律外之刑,究其实质是帝王处罚臣吏的一种权力控制形式。明代廷杖的程序可以分为决定程序和施行程序两个步骤。通过对《明史》所载258件廷仗案例的实证研究,可以阐释明代廷杖的具体运行状况,揭示其所展示的双重功能并透视其有明一代长期存在的缘由。可以发现,明代廷杖的惩治功能和威慑功能及其辐射的教育功能,均是明代皇帝实施廷杖之罚所追求的直接功能。尽管廷杖暂时实现了维护皇帝的体面尊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之治吏目标,但因明代廷杖执行的公开性和折辱性,又衍生出皇帝始料未及的:激励臣节与避祸失节的意外功能。正是这类意外功能为明王朝的覆灭埋下祸根。  相似文献   

7.
明代皇后从初期独尊有为到末年贬抑无为,生存状态呈不断恶化趋势,主要与皇帝"废后"打压、宠妃恃宠挑衅有密切关系。究其深层原因,特殊选妃制度使后妃处于完全依附状态,后权缺乏制度保障,皇帝退回深宫导致后权急剧萎缩。这种状况产生深远影响,皇后对皇帝的规劝效能丧失,后权式微,进而恶化储君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明代皇后生存状态与后权的式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皇后从初期独尊有为到末年贬抑无为,生存状态呈不断恶化趋势,主要与皇帝“废后”打压、宠妃恃宠挑衅有密切关系。究其深层原因,特殊选妃制度使后妃处于完全依附状态,后权缺乏制度保障,皇帝退回深官导致后权急剧萎缩。这种状况产生深远影响,皇后对皇帝的规劝效能丧失,后权式微,进而恶化储君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明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中国档案事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书缮写制度、用纸制度、票拟批红制度、公文邮驿制度、保密制度、行移勘合制度、归档制度、利用制度等等,贯穿了文书档案从撰写到最终保管的各个环节,并且涉及到从皇帝到朝廷臣工,甚至微乎其微的铺兵,使得整个明代档案文书事业显得更为严密。这些制度通过颁布公文体式以及用《洪武正韵》《大明律》等方式颁布施行,不仅为明代其他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且也成为明政府处理各种政事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略论明代的金银矿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金银矿业实被皇室垄断,直接服务于皇室财政。政府对金银矿业的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处于时开时闭,摇摆不定的状态。传统道德的约束与皇室财政的状况,皇帝、宦官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之间力量的消长,是导致明代金银矿业政策呈现出摇摆状态的内在原因。禁私政策则以正统朝为界,经历了一个由宽到严,再由严到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赋役折银不仅牵涉王朝白银财政体制的形成、一条鞭法的推进、国家与社会的转型等重大问题,且直接关联着田赋、盐课、徭役和上供物料等不同税收类项,以及会计、征收、解运、贮藏等多个环节。京师银库是连接基层赋役折银和国家白银财政体制的关节点。对京师户部、工部和皇帝等所属的银库所贮上供物料的类项、数量以及库藏间分配关系等的探讨,有助于弄清明代白银财政体制如何通过中央各部财权博弈建立的过程,从而在国家白银财政管理制度层面推进对一条鞭法的研究。隆庆、万历年间的上供物料,经历了从区分本色、折色到区分本色折银、折色折银,以及从皇帝专属到皇帝、户部和工部共有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一条鞭法下的上供物料折银与中央各部的财权博弈紧密相关,但户、工二部从皇帝内府分割的财赋需奏报皇帝,说明皇帝才是中央财政的最高决策者,而派无定数、轮年折征和折率不定,意味着朝廷内部并无财政集权,而是实行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12.
转折点     
1409.6.20明十三陵开始营建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自永乐七年(1409年6月20日)修建长陵始,到清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时间长达200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整个陵区共埋葬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陵区面积达4000公顷,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相似文献   

13.
"大礼议"是在明代嘉靖朝发生的、围绕着世宗生父兴献王朱祐杭尊号问题而展开的一场政治论争,是明代政治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大礼议"中,湛若水站在杨廷和等人这一边,反对嘉靖皇帝追尊其父兴献王、反对嘉靖皇帝在奉先殿侧建庙以祀兴献帝.后来,在"郊祭礼"等问题上,湛若水亦与嘉靖皇帝意见相左.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被人理解为处于心学与理学之间的思想家,湛若水企图用自己的思想、用传统的礼制观念来影响嘉靖皇帝、影响当时的政治,他的愿望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4.
秦代以降,历代封建王朝的大臣,概由皇帝一人特简。但在明代,曾实行过一种任官由延臣公推(廷推)的制度。本文探讨了明代文职大臣的量才授官(铨选)制度产生的原因、基本内容及其演变情况,并对这一制度在明中后期所起的作用以及它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建都850多年的历史中,共有20多位皇帝,其中不乏重视种树的。辽、金、元的统治者都曾提倡种树,在清朝,乾隆更是一位给树封官,为树唱赞歌的皇帝。而亲自种树的皇帝,目前所知,仅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一人。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下情上达的正常渠道主要有十种,即题、奏启、表笺、讲章、书状、文册、揭帖、会议、露布、译等,而密疏与正常的题奏本相比,密疏有着奏报时效性强、奏报内容相对真实、皇帝更加重视并及时批答等特点,就其本质来说,它仍然是一种特殊的下情上达的官文书。  相似文献   

17.
明武宗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帝王,对各种宗教都十分喜爱,尤其对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情有独钟。但《中国纪行》中记载的那位钟爱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的明代皇帝并不是明武宗,很可能是弘治皇帝。至于明武宗喜爱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不过是其叛逆性格的一种表现,他不可能是一个伊斯兰教徒,也不可能是一个藏传佛教信徒,他充其量就是一个将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宗教当做儒教替代物的"叛逆"皇帝。  相似文献   

18.
明代北京皇宫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权力核心,以护卫皇帝为主要任务的皇宫治安管理是这样的权力核心坚不可摧,而明代封建专制制度强化形成体系,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宫禁的具体实施中也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护卫皇帝是宫禁的首要职能,以此为重点而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治安管理制度,从扈从保卫到卤薄仪卫,从宫禁守卫到巡逻警戒、膳检诊录,各项职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且分工细致明确,包括人员的选拔、配制、考勤,效绩、奖惩,值卫的区域、时辰等都已明显制度化。治安职能中的扈从、仪卫以静制动,巡逻、膳检以动制动,动静结合,力求做到皇宫治安管理百密而无一疏,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出现,在实践中这种管理却无法收到欲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宗室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宗室政策的误导,明代的宗室犯罪是很普遍的现象。罪宗中有谋反叛逆者,有腐化堕落者,有相互倾轧者等。明代的罪宗依其罪行轻重,有的被处死,有的被禁锢高墙或闲宅,有的被革去爵位,有的被革去禄米,有的被降敕责戒,还有的未受到惩处。明政府对罪宗的处罚并不依明律为准。明代对罪宗的处置往往先由监察官举劾查验,再经法司会审,最后经皇帝定夺,皇帝握有对罪宗审判的最终决定权。  相似文献   

20.
夏阳 《社区》2008,(32):42-42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许多人不明白明成祖如此滥杀宫女,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