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理路。后者从康德到黑格尔始终坚持着建构主义理论倾向,即我们只能认识自身建构的世界。在观念论的传统中,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都是建构主义。黑格尔用概念来构建和理解历史,马克思借助费希特富有主动性的主体来构建资本主义世界,从而使主体能够认识和改变这个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是一个观念论者。因此,恩格斯所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首先由康德确立,在费希特那里,自我的概念被当做了一种哲学原则来使用。这一原则又被谢林所发展,直至过渡到黑格尔的哲学中去。  相似文献   

3.
谷永新 《北方论丛》2012,(1):133-137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批判哲学中最为重要、难解因而最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如何理解感觉材料、外部客观实在内容的来源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如何解决近代西方哲学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的问题。费希特取消物自体,他认为,无论是客观外部实在存在,还是主观的思想内容都要从这个先验的能动自我最高原理出发推演出来。谢林意识到费希特取消物自体的局限,提出绝对同一哲学但又陷入了神秘直观。黑格尔看到物自体的积极意义,把物自体和先验自我合并扩展为精神,并成功地解释了物自体的含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俞吾金 《江淮论坛》2009,(6):5-9,F0002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费尔巴哈是否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德国古典哲学是否由“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这样单线索的发展方式构成?德国古典哲学究竟有哪些遗产?等等问题,本文都做出了明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思想,渊源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理论以及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并在批判莱布尼茨、康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和发展的。实体即主体思想集中体现在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当中。该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论渊源,同时也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角度对辩证法进行读解可以看到 :在古代柏拉图那里 ,辩证法是通过揭示矛盾来达到理念的过渡以获得真理的哲学思维方法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 ,辩证法是或然逻辑 ;在斯多葛派那里 ,辩证法被视为论辩的逻辑。近代康德把辩证法视为幻相逻辑 ,而与人的先天理性法则相关 ,从而使辩证法获得客观的意义。黑格尔极大地拓展了辩证法的范围 ,赋予辩证法以新的涵义 ,使辩证法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历史观等熔为一炉。马克思主义通过对旧哲学的批判 ,颠倒并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创建了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人学的产生是马克思的思想逐步成熟的过程 ,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受到康德、费希特先验思想的影响 ,在习作内容上使现实与理论脱节 ,为解决这一矛盾 ,转向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把自我意识看作为人的本质 ,客观理性作为世界的本质 ,经过参加实际斗争 ,面对理性的法和物质利益的冲突 ,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论述了国家和人的关系 ;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从《神圣家族》开始 ,马克思清算了自己过去的理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人的本质科学化 ,创立了科学的人学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哲学不仅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总汇、西方现代哲学的出发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按理论前提。认真发掘、继承这份历史遗产,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但是,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消极影响?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否是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有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思想渊源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有思维方式来自黑格尔。当然,不能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统统归结为一个黑格尔问题,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不超越黑格尔,不清算黑格尔哲学的消极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的更新. 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是包罗万象万世的神律,它毕竟只是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总的来说是已经陈旧了:为黑格尔的一整套思维方式死死捆住,是把遗产当包袱,不思进取;更重要的是,黑格尔哲学的不少非辩证思维方式侵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人们当作辩证法思想加以信奉. 本文拟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这个角度,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整体主义、理性主义、认知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非辩证思维方式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研究哲学史,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这个原理。对列宁提出对立统一学说是辩证法的核心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这是列宁的独特贡献。在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这个思想并不明确。在他们那儿这个规律的作用不是很明确的,主要就在于对立面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说:“如果说,德国资产阶级的教书匠们已经把关于德国大哲学家和他们所创立的辩证法的记忆淹没在一种无聊的折衷主义的泥沼里……,那么,我们德国社会主义者却以我们不仅继承了至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而且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感到骄傲”。①正因为这样,恩格斯把“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看做是“辩证法的第二个形态”。②人们公认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但是,对他在辩证法方面的贡献,研究和估价都很不够。“在辩证法史的历史著作中,康德的遭遇看来要比辩证法的其他创造者差些”。”而同样显而易见的是…  相似文献   

11.
康德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最早接受康德美学影响的是费希特、谢林、席勒、施莱尔马赫等人,他们大约比康德晚生几十年,但其活动时期从本质上说是康德的同一时代,即法国大革命前后第三等级反对封建势力、自由思想方兴未艾、等级意识日趋瓦解的时代。他们的自由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康德的实践理性学说,他们的美学思想也紧随康德,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体系。费希特没有写过独立的美学著作,但他在哲学著作中发表了对审美问题的看法。1798年费希特出版了《依据知识学原则的道德学说体系》,其中有一节题为“审美…  相似文献   

12.
康德之后,“智性直观”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哲学被理解为对绝对之物的智性直观。费希特在康德赋予“智性直观” 的第二个含义上发展了这个概念,并把智性直观的对象“自我” 当作他哲学的出发点;谢林继续将“智性直观” 理解为一种把握绝对本原的行为,并且同时展开了“智性直观” 的“美感直观” 含义。虽然黑格尔后来遏制了“智性直观” 的这个发展趋势,批评它是一种“空洞的可能性”,但他也提出“真正的智性直观”,即对绝对精神本身的运动过程和发展脉络的纵向的、历史的把握,因此仍然属于“智性直观”的倡导者之列。  相似文献   

13.
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关于实践理性的探讨出现了以往哲学中未曾出现的双重化道路:一方面,实践理性是统一不同理性形态的基础,在此它以一般意义上的自由为内核,因此是一般实践理性;另一方面,实践理性是一种不同于且优先于理论理性的诸理性形态之一,在此它以道德自由为内核,因此是狭义实践理性。这使得实践理性以思辨哲学的方式得到了深刻发展,而马克思则以真正现实的实践哲学的方式继续这一道路,即对劳动实践理性与自由的关系做出了阐释,但前后期的变化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辩证法 ,在其直接的理论来源上 ,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概念辩证法 ,这是学界所公认的。问题在于 ,承认马克思辩证法的这个直接理论来源 ,要求我们从怎样的辩证法理论出发去反思和发展辩证法 ?因此 ,我们必须重新理解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真实意义。一、“思想体系的时代”的哲学理论  在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理解中 ,最大的问题是离开黑格尔哲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把它说成某种神秘莫测或难以理喻的东西。黑格尔自己曾经说过 ,哲学总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这个关于哲学的基本论断 ,既符合黑格尔哲学本身 ,也应当是研究黑格尔哲…  相似文献   

15.
历史性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历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性维度 ,描述了其所经历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 ,即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意识对康德批判哲学的先验意识的超越 ,以及诠释学辩证法的效果历史意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意识的扬弃。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揭示了辩证法自身历史性的存在论的、辩证性的真实哲学含义 ,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性问题提供直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以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回顾其实践观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真谛,并进而澄清和消除某些误解曲解。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是从其本体论上的二元论和认识论上的不可知伦出发,在近代世界哲学史上对“实践”范畴进行了仔细的哲学探讨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都忽视了在康德哲学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辩证法问题。康德所谓的辩证法是指理性超越使用过程中自然的产物,与我们一般所说的辩证法完全不同。本文详细探讨了这种辩证法的起源、分类和作用,这个探讨同时涉及了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超越和形而上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自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刘敬东 《学术研究》2003,2(8):55-61
本文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分析了康德、黑格尔关于理性、自由、普遍法治、国家问题的历史理念与基本意义;阐述了马克思哲学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理念出发,对康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唯心主义和阶级基础的批判维度。分析了在传统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马克思哲学批判维度的极度夸张和教条主义运用所造成的消极作用;认为邓小平在两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互关系上的历史性重构所体现的政治智慧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拯救黑格尔”,更是“为否定辩证法作准备”,阿多尔诺对黑格尔精神哲学进行了批判性重构。在这个过程中,阿多尔诺洞察到:第一,黑格尔精神哲学的目标是回应康德的二元论疑难,或曰同一性疑难,但无论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黑格尔精神哲学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同一性,甚至蕴含着概念与事物的非同一性;第二,阿多尔诺在破除精神总体性幻象之后,将绝对理性变成批判理性,将精神第一性演化过程变成非第一性原则的运动过程,将黑格尔精神哲学重构为批判的过程哲学;第三,阿多尔诺不仅指认精神活动与社会劳动的相似性,而且断定黑格尔的精神概念的生产性本质上是社会劳动,其逻辑性则是社会劳动的组织形式,因而精神活动就是抽象的社会劳动;第四,这样的一个以超验精神、先验主体、抽象的社会劳动所构成的先验性的囚牢,若关闭了历史批判路径,那么唯一可能的路径就是经验本身。这种经验指向超越抽象的社会劳动的现实的社会劳动。阿多尔诺对黑格尔精神哲学的批判性重构,既展现了阿多尔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也成为对黑格尔精神哲学进行唯物论解释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从黑格尔哲学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哲学之价值加以描述,其初衷是为了摆脱韦伯对责任伦理的呼唤与其所描述的形式理性脱钩的困境。这也回应了卢卡奇对经由康德主义立场来主导并审视这个问题的早期社会学-文学研究。卢卡奇的问题意识表明,在韦伯的形式理性的世界中,如何通过激进的黑格尔辩证法,在寻求将社会的客观形式结构和能动者的两个对立的极端结合中提供有效的行动,并且在哲学上和政治上超越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