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同时,还强调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相似文献
2.
李香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27-29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既遭到过严重挫折 ,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无论是成就还是失误 ,都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获得的和发生的。正确地总结这些成就与失误 ,经验与教训 ,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明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角度可以对“十七大”这一立场做深入分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结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科学发展观不是要用其他因素取代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而是以更科学、全面的角度协调、把握经济建设和其他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思想界的各种“新中心论”有正确的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邹华锋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63-65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 ,共产主义最终还是要落脚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 ,决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心任务是搞经济建设 ,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大目标 ,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段秋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
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文章从当前法制工作的现实出发,提出完成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是九十年代我国法制建设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6.
叶娟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他主张为维护经济建设而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采取灵活外交政策,积极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同时,他又强调必须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拿主权与经济利益作交易。为争取经济利益而采取的灵活外交和为保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强硬外交相结合,正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许先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5-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社会步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它使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呈现出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时并进互相推动的趋势;它使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一种新方式——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使我们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新范畴。分析这几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一个核心范畴。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新举措,从而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推进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叶娟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他主张为维护经济建设而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采取灵活外交政策,积极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同时,他又强调必须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拿主权与经济利益作交易。为争取经济利益而采取的灵活外交和为保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强硬外交相结合,正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全面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跨世纪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与把握邓小平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该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略论邓小平同志的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振兴中华奠定了千秋基业。在毛泽东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指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12.
刘轶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文章探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思想。他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原理,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侯红昌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发展农村经济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当前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做到: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断开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李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5):8-10
特色经济是各地发挥自身优势 ,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依托。沙坪坝区是重庆市著名的“科教文化名区” ,教育发达 ,人才富集。本文对以教育为中心发展沙坪坝区特色经济提出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是由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作者指出,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因此,要把党的中心工作同其它任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发展经济解决问题”是其治国思维方式的两个基本取向,而以抓经济、讲政治,用物质利益原则、责任制、“实行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等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是其治国方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项目是评价示范中心的一项重要指标,特色建设是中心建设的重点。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结合地方理工类大学的特点,着眼于“把握一个中心,推进两个提高,完善三层次体系,建设四个基地”的改革思路,并从实验教学体系、信息化平台和评价体系方面突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建设:构建“三轴”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多系统协同的集成信息化实验平台,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我党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林益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指出单纯的公有制模式不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应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允许和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