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政区地名用字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1048个乡镇级以上地名,总共使用汉字2220字次.使用了595个不同汉字.超过一半的所用汉字用在了地名末尾.这些地名尾字多数是通名汉字.使用次数最多的5个汉字分别是"龙、溪、石、家、山".重庆地名用字有如下特点:尚"龙",与"龙乡"龙文化;山、溪、石、坪、坝等地名用字反映了重庆的地形地貌特点;"桥"字地名与"桥都"文明;姓氏地名多,是"插占为业"移民政策的结果;通名变专名,现代地名命名方式之一;异体字.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重庆地区曾使用过的政区名称较多,据笔者统计,通过文字资料记载保留下来有具体得名解释的政区地名101例。在命名渊源上包括因山脉得名、因河流得名、因方位得名、因年号得名、因姓氏得名等诸多类型,其中又以因河流得名为最多。不同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隋唐时期重庆地区产生的新政区地名数量最多,宋代产生的祥瑞美愿政区地名较多,元明清时期新的政区命名主要集中在今渝东南地区,民国时期政区地名主要是以更改重复地名为主。  相似文献   

3.
云南汉语地名发展与民族构成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早期的云南地名应是当地民族语地名。随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的设治经营、汉文化的传播和汉族移民的进入,云南逐渐出现了汉语命定的地名。明代以前云南的汉语语义地名日益增多,明代开始汉族姓氏地名在云南勃然兴起,明清以来汉语语义地名与汉族姓氏地名逐渐成为云南地名的主要命定形式。云南汉语地名的发展,反映了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特点,云南汉族移民的定居方式和自身“土著化”过程,以及云南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历代政区制度变迁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历代政区制度在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即历代政区的变迁呈现继承性与变革性的共存,设置政区的等级和密度受人口、形势、经济影响很大,县级基层政区较为稳定而一、二级政区变动较为频繁,边疆政区设置受民族因素强烈影响而出现与内地政区的差异。这些特点,是符合中国历代王朝对广大疆域和众多人口的行政治理需要的,同时也对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凝聚力,以至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蒙古帝国和之后的元王朝为了加强对云南的有效治理,把云南的政治中心从洱海地区东移到滇池地区.为了达到此目的,蒙古帝国首先以云南的主体民族"乌蛮"的"部"为基础,设置了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元代又在万户府、千户所的基础上设置路府州县,这些举措使云南行省得到了稳步发展,奠定了明清以后云南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也促使"乌蛮"由单纯的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转化,朝着现代民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朝在内蒙古地区的政区基本管理体制为盟旗制度,它强化了各旗与清政府间的联系渠道,蒙古族地区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但这一制度也阻滞了蒙古民族整合的步伐,弱化了蒙古民族内部的各种历史联系。清末及民国时期,大量汉族农民的涌入,使蒙古民族的生产方式向多样性转变。同时,随着旗境内府厅州县的设立,盟旗管理体制趋于衰落,旗县并置成为常态,致使内蒙古地区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常通过设立中央监察派出机构来加强对地方一级政区的控制,但随着监察区机能的转变,这种监察区即虚设政区就会转化为新的政区实体,而监察区机能的转变又是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政区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前提的,它们一起推动着地方一级政区的不断嬗替和政区的"由虚入实"。汉末魏晋南北朝之州、唐末之道、宋之路等地方一级政区就是由这种监察、转输等派出机构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名的历史变迁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名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地名变化的过程,不仅可帮助我们了解命名地名的人或民族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还可推断其统治状况、土地利用特征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作为一个近代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名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使日本行政制度实现近代化、合理化。在中日两国的地名研究中,尤其是地名变更及其比较研究将对加深两国间的了解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人名文化作为社会成员彼此辨别区别的一种符号文化,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考察中国信史时代汉民族人名现象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中探寻与之相关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绘画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既是历史美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为艺术史研究领域提供了空间维度,研究方法是地理学的,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特征。它以研究历史时期绘画对环境的认知和表达为主要任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时期中国绘画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过程;历史时期绘画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及其空间关系;历史时期影响绘画对空间差异性的表达。其研究在当下地方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试论行政合理性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审查行政自由裁量权在法定幅度范围之内行使得是否合理适当,为法定权限范围内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着重论述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功能、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的具体要求及主要形式构成,特别论述了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实现权力对权力的合理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录用考试过程中,行政能力的测验使得行政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加强能力培养显得迫切需要.认识行政管理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握能力培养的现实依据,领会加强能力训练的意义,是建设新时期高素质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音乐是礼的仪式的一部分,具有道德和政治意义,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在道德和政治方面。秦汉以后,音乐失去了鲜明的政治意义,而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也随之转向。  相似文献   

17.
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受到的来自行政主体、行政客体、行政制度三方面的传统行政文化阻力进行分析,指出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传统行政文化的转型是关键,营造全新的行政文化刻不容缓,它不仅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更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必需的权限,它能使行政执法者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同时,行政自由裁量权又是必须要加以控制的权力,权力行使者的不当或错误的运用会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本文在对西方国家行政自由裁量权监控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就我国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监控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专名概念、专名无涵义论及专名有涵义论的分析,认为专名的主要任务就是命名,最初的命名是一个偶然事件,后人使用之是因为约定俗成。一个事物,本来并非固定地非使用某个名称不可,一个名称,本来并非固定地非用来指称某个事物不可;且专名对命名的对象一般没有描述。而有的专名里有描述的成分,描述成分就是该专名涵义的一部分或全部。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女王哈赛普舒特在位期间,经常以传统的男性国王形象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她在神庙里的雕像或纪念石碑上的浮雕莫不如此;但在相应的铭文中,对她的称谓却含有阴性的分词形式,指称她的代词也用的是阴性,这又无疑指明了哈赛普舒特的女性身份。这一矛盾的出现,反映了古埃及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地位,以及哈赛普舒特在努力保留自己女性身份过程中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