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韵会定正》是元末明初江西人孙吾与所著的一部韵书,该书久已亡逸。明清文献对其韵类特点有所记载,《永乐大典》也著录有该书的少量反切。经考察,《韵会定正》音系具有不少方音成分,反映出元末明初江西方音的一些特点:部分效摄字与流摄字同韵;山摄合口舌齿音字与一等韵字同韵;部分山摄字与臻摄字同韵;止摄开口舌齿音字仍保持旧读,并非舌尖元音。  相似文献   

2.
英诗头韵包括有古英诗歌头韵和现代英语诗歌头韵两大类,现代英诗头韵可以分为元音头韵和辅音头韵两个类别,而辅音头韵又可以根据6种标准划划分为12个小类。从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古英语诗歌头韵到现代英语诗歌头韵,英诗头韵在形式上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规则上愈来愈宽松,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切韵》三等韵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等韵是《切韵》韵母系统中最复杂的韵。依据声母的分布、唇音发展的趋势、韵图列等的情况,前辈学者已经对三等韵做过分类。但是对诸如庚三、清、蒸、幽、之、歌三、齐三、海三、臻等韵系的归类意见并不一致,而且有些韵系的拟音不能反映出该韵类不同于其他韵类的特点。本文据《切韵》反切下字的情况,对分类标准做了尝试性的修改,认为人类韵包括精知章组字、B类韵包括庄组字,并讨论了一些韵的归类问题。结语部分把归类的结果与所构拟的《切韵》元音系统对应起来,使各类韵都具有独特的元音特征,寅A、B类韵(无论有无A、B对立)都是前元音;后来变轻唇的韵都是非前元音,其中子类韵都是非高央元音,五类韵都是后元音或高央元音;二三等韵合韵都以前低元音为条件;一三等合韵都发生在后元音中。  相似文献   

4.
重纽韵舌齿音与重纽两类的关系如何,重纽两类区别何在及如何拟音,是音韵学界多年来讨论多分歧大的问题。慧琳音义景审序"企以智为叠韵……盖所不取",为重纽舌音归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景审序的重新解读以及王三、慧琳音义重纽韵知组字的考察,可以肯定,舌音本身是B类性质的,随同B类变化。原《切韵》重纽韵内部A、B两类介音的对立,在慧琳时代已演变为不同三等韵间主要元音的对立,重纽韵已不复独立存在,原《切韵》的四等格局也归并为三等格局。  相似文献   

5.
“降”音考*     
穷尽查考了先秦两汉部分典籍,对“降”的上古声纽和韵部加以考证,认为“降”上古本为喉音“匣”纽,表“下落”之义;引申为“降服”之义,仍为喉音读法.后为区别词义而发生音转,表“下落”的“降”转为牙音“见”纽,表“降服”的“降”仍读喉音“匣”纽.宋元以后,牙音“降”腭化为jiàng;喉音“降”腭化并清化为xiáng.本文还对先秦两汉诗赋中“降”为韵脚的句例进行了搜寻与分析,以之为“降”为“冬”韵之佐证.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开口一等韵字读齐齿呼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地理分布、声类分布、韵类分布进行细致的考察,认为:开口一等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读齐齿呼现象与韵母主元音、声母的发音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这是受一定语音条件制约而产生的具有规律性语音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纽进行了研究:(1)重纽两类是否存在语音区别,(2)重纽两类的区别何在,(3)舌齿音的归类,(4)重纽的历史演变。大部分学者都承认重纽两类存在语音对立,至于重纽两类的区别主要有四种看法:元音区别说、声母区别说、介音区别说和韵尾区别说,其中介音区别说影响较大。关于舌齿音的归类也有三种观点:舌齿音归重三、舌齿音归重四和舌齿音两分,大部分学者认可第三种观点。关于重纽的发展演变,学者们集中研究了重纽由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的变化,对重纽的上古来源和重纽在近代文献中的表现也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是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两种看起来迥然不同的语言无论从其简单的单词的发音,语句的习惯到复杂的语法和习语往往会有许多相似点。元音音标在单词的发音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活动中元音音标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论文旨在比较英语和蒙古语的元音音标,并且对元音音标的发音要领、阴阳性以及它们与字母之间的发音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对蒙生的双语教学(英语、蒙语)和众多学习蒙古语的英语国家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发音"す、つ"以及读いきます、吹く等单词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都与语音[う]有联系。这个元音与其它元音的发音方法不一样。同时也会发现由[う]构成的单词,其[う]的发音方法有的发音为无声化,有的发音为有声化。本文试图从[う]的发音方法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无声化音,在什么情况下不发无声化音等方面,阐明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中国诗歌的产生,是礼乐制度的产物,是周公时代祭祀祖先的产物,其中周颂中的《清庙之什》当主要为周公之作,亦当为中国最早的诗歌作品,或说是中国诗歌的开山之作。从写作方式来说,显示了从散文向诗歌过渡的早期痕迹,包括从无韵向有韵的过渡、杂言向整齐四言的过渡等。  相似文献   

11.
凡大型辞书及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叠韵时,或主两个字韵母相同说,或主两个字的韵相同说,《辞海》主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说。本文通过对叠韵词的剖析,指出了前两种说法同语言事实的矛盾,并进而阐明了叠韵为韵部相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诗”这一文学体裁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韵”作为诗的重要元素之一,千百年来备受诗人的关注。诗歌讲求 押韵,在上古歌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韵”作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诗词的表现功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 “韵”中最重要的部分——韵腹,同样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着潜在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有关《蒙古字韵》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字韵》《蒙古韵略》《蒙古韵》是性质相同名称不同的韵书,另外还有《蒙古韵编》《蒙古韵类》等不同称呼。《蒙古韵编》应当是1270年至1286年之间产生的,《蒙古韵略》《蒙古韵》也应该在这个时间段。《蒙古字韵》是1308年朱宗文校订诸书时择其善者命名的。《蒙古字韵》的字头对汉字来讲是一个标音的类别,不是音值的描写。《蒙古字韵》就是蒙古字拼写的汉字韵,分析《蒙古字韵》要以汉字韵为基准。  相似文献   

14.
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力《诗经韵读》在韵字归部和异文处理方面均有差异。两部《诗经韵读》对个别篇章用字的认识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江有诰对某些韵字的归部错误,王力在其《诗经韵读》中纠正了江氏的错误。但同时发现,王力对个别韵字的归部值得商榷,而江氏的归部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5.
古韵歌月元三部在押韵和谐声上都有独特的个性。在《诗经》里,歌月不相押;在谐声上,歌月不相谐,但元月大量相谐。本文从异文、异读、同源词等方面证明在语音系统上,歌月相配。本文还举例证明了元月在文字上大量相谐。  相似文献   

16.
韵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在诗歌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本依据对汉语诗歌作品的分析、概括,集中阐述韵在诗歌中的多种功能。进而从文化传统、文体特征、诗学原理3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韵是基于汉语语音特点的本质性构成要素,在汉语诗歌中具有本体地位。现代汉语诗歌要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律,韵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以汉语中的叠音、双声与叠韵、押韵与平仄,英语中的头韵、准押韵、节奏及音义结合的英汉拟声词为例,分析如何通过声音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的搭配,使语音产生和谐优美的音响效果,及其在写作中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代以前的都邑赋并非仅仅是当时城市及其建设情况的文献记录,也不是为其时代和统治者唱响的赞歌,在赋的形式下它更多地思考了城市环境及其建设与城市经济、民风民俗、国家政治以及人心理健康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论都赋和阮籍的《东平赋》、《亢父赋》,见解深刻,为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北宋中期诗人宋祁古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宋祁的古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八组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上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没有涉及古本韵问题,只是代表字的选择和分类才把韵部作为参照,而这是找代表字,不是找古本纽。从大量的审音表目材料看,也可说黄侃古本纽从中古声类音系系统内部审得,更能表明求古本组与古本韵无关。黄侃把中古开合口一等、四等韵作为上古本韵的选择对象,按此标准在黄侃求证古本韵时列出的作业表:钱玄同《韵摄表》上作业,准确率分别达97.1%和91.1%。求古本韵与古本纽无关。以一等韵和四等韵为上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原理。黄侃还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黄侃并没有用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