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涉及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系统工程.围绕公众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领域,探究低碳消费的作用机制.低碳消费通过"直接减碳机制"或倒逼低碳生产的"间接减碳机制"助力碳达峰尽早实现,通过将人工与自然手段相结合的"保护机制"推动碳中和进程.基于需求效用论、外部性理论、消费行为论可知,低碳消费是多重心理动机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既需要硬性规制约束,又需要软性政策引导,消除低碳消费认知偏差,解决低碳消费外部性问题.梳理中国自"十一五"时期以来的低碳消费政策历程,并针对公众参与度较低、低碳消费市场不完善等困境,提出"十四五"期间应从参与主体、产品规范、市场培育、宣传教育、消费场景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低碳消费的推进政策.  相似文献   

2.
2020年9月,我国提出2030年完成“碳达峰”、2060年争取“碳中和”的目标,碳金融是当前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气候、能源、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方式,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碳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碳金融存在市场交易活跃度不足、产品缺乏创新以及专业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从激励引导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加快推进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强碳金融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的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全球价值链受到严峻挑战。利用实现“双碳”目标的契机、打造全球绿色价值链来支持稳固及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构建全球绿色价值链能够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应在全球治理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领导性作用,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间目标、采取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推进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碳排放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创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碳价格发现功能有待加强、碳市场制度体系亟待完善、碳市场金融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减排效应。对此,提出碳市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碳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灵活的碳定价机制、健全碳市场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以及推动碳金融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提出,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建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低碳消费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但目前光伏产业还面临着产能过剩、低碳核心技术欠缺、融资成本高、碳交易市场不够健全等挑战。光伏作为最大的绿色能源在未来仍有广阔发展前景,“双碳”目标下若在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突破、绿色金融创新、碳交易市场完善、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将为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8.
低碳试点建设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尽管各试点城市都进行低碳发展相关的政策设计,但政策执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基于低碳试点的实证经验,从政策执行的机制保障层面等探究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金保障机制、监测核算机制是碳减排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组织保障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充分条件;目标责任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尚未有效促进碳减排;信息公开机制在缺乏目标责任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情况下,能够有效通过社会参与促进低碳发展.指出中国在迈向"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应落实专项资金保障和组织保障机制,完善监测核算和目标责任制的组合机制,以及细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9.
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应当采取"三三立法策略"。即在立法的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组分,每个组分再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专项法律的制定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第二步再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其次,在国家立法的横向层面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二是修改或制定推进低碳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三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再次,在立法的纵向层级上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制定或修订全国人大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立法和相关立法;第二级是制定国务院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行政法规;第三级是制定地方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地方性法规。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绿色转型既需要中央银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为其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也需要创新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防范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转型风险。经济绿色转型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政策工具的优化和创新、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等提出了挑战;而转型风险的防范对宏观审慎监管中转型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监管工具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双支柱宏观调控体系需要将气候目标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创新支持绿色转型的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大再融资合格抵押品范围,疏通绿色货币宽松向绿色信贷宽松的传导渠道,提升政策效果;宏观审慎政策方面,在构建转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的基础上,优化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实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防范转型风险的激励兼容。与此同时,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提升政策的可信度,将有利于提升双支柱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双碳”目标是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重大体现,绿色承包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发展共识、降本提质增效、数字重构是建构和发展绿色承包商管理模式的主要动能。绿色承包商管理模式具有系统性、绿色性、生态性、和谐性的特点,表现为以绿色管理理念为指导、以业主需求为中心、以合同为准绳的全过程指导。在实施绿色承包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来自管理、组织、技术方面的挑战,应全面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承包商管理模式、绿色承包商内涵等要素。  相似文献   

13.
刑法规范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法人类学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法正朝着日趋精细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进程中,社会公众被逐渐边缘化,公众对刑法的认知亦愈来愈模糊。刑法规范的有效性即公众对刑法的可接受性日益成为刑法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刑法规范的有效性根植于刑法规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刑法规范有效性的动力源泉。刑法规范的有效性要求刑法规范必须对非正式规则予以吸收和疏导,从而形成开放性的规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非正式规则对刑法规范的解释论功能。刑法规范的有效性还要求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商谈与沟通机制,从而形成公众广泛参与刑法的制定和适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双碳背景下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而CEO在绿色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重污染企业并购数据,研究了双碳政策实施以来CEO开放性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CEO开放性越高,重污染企业发起绿色并购的可能性越大;高管团队绿色注意力和短视倾向在CEO开放性对绿色并购的影响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时,CEO权力削弱了CEO开放性对高管团队绿色注意力的积极影响。另外,CEO开放性的提高会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并抑制普通并购,尽管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并购在短期内不会增加实质性绿色创新,但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异质性分析发现,CEO开放性的提高对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高风险承担企业、低环境监管省份企业以及高行业期望绩效顺差企业中更大。因此,重污染企业在鼓励开放性CEO开展绿色并购的同时,要健全企业高管间的沟通机制,适当抑制CEO权力的过度使用,强化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借助绿色并购实现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法学解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法学维度看,以人为本暗合了权利本位法律文化的特质.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包含了所有抽象的没有任何差别与社会属性的人,不论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种族等.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权利为本,而不是以人的义务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民主社会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且,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视角下的限制死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形势要求我国应尽快对死刑制度做出大幅度调整,严格限制死刑,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并与国际刑事法律制度接轨。同时,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国内标准的协调与衔接问题,也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其变革模式、路径及保障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以及绿色低碳技术探索与利用两个维度,总结出低碳产品优化型、低碳流程变革型、数据资源主导型和数字生态导向型等双碳目标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数字技术赋能和绿色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的能源行业碳减排、探索绿色低碳创新的文旅产业转型方式、建立涵盖目标企业上下游的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等四条变革路径。建议国有企业要探索以“数字人”为主体的双碳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应新管理情境的数字化动态能力,构建以数据中台为支撑的数字化组织结构,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绿色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切实保障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顺利实施。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在当前我国双碳目标下如何有效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法学研究将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界定为环境财产权、新型财产权、用益物权、准物权等。站在国内法的角度,这些对碳排放权的法理解释有其合理性。但从“差别原则”向“共同原则”转变的进程中,更需要从国际法层面对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作出深层次的回应。碳排放权的自然法、国际人权法以及人类生态法属性应是当代人类控制温室气体,确保人类享有清洁空气权的国际法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一直奉行"主权属我、和谈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政策。我国的南海政策对维持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方面绩效不佳。另外,目前的南海局势使得我国的南海政策难以为继。因此,我国有必要依据国际法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南海政策:第一,加强对南海的有效管辖;第二,灵活选择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方法;第三,加大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