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从“粥”入手,探讨其在中国人的饮食发展演变中与饥饿的联系,并通过回溯历代文献记录揭示中国在历史上各种灾害频发、长期处于饥荒,食粥是无奈之方.从饮食人类学视角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历史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粥这一饮食习惯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产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伴随着饥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饥饿文化的代表,在其之上产生了许多与饥饿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如礼文化、养生文化等.  相似文献   

2.
刘嘉颖 《民族学刊》2021,12(2):85-91, 102
受人类学理论的“感官转向”“物质转向”等交叉影响,饮食人类学研究更加关注到食物怎样在跨地区、跨文化和跨民族交流中积极塑造个体或群体的身份、信仰、健康,乃至整个社群的结构转型等问题。通过对离开故乡、迁居外地的彝人的饮食个案研究,重点探讨民族传统饮食与社会记忆如何在流动语境中创造出一种由饮食通感锁定的“味觉观”。对流动的味觉观的民族志研究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由饮食文化引出的文化建构、族群边界、文化审美、道德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饮食人类学的发展刚刚开始,对其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等问题的探讨,是建设和发展这一人类学分支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以往人类学的饮食文化领域的研究回顾,结合人类学对饮食文化与饮食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对饮食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认识,并由此而形成关于中国饮食人类学发展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4.
饮食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各个民族或群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食生产、食生活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应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跨学科综合性地研究人类生活的饮食和饮食行为.草原饮食文化是站在饮食人类学的视野中,研究草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饮食生产、饮食生活、饮食行为、饮食理论、饮食相关的文化现象等,将之上升到学科的角度,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和系统地研究.草原饮食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饮食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并对人类学的中国化研究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还会深化对草原文化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文·哈里斯的《好吃饮食与文化之谜》一书的研究思路代表着文化人类学展的一种前沿方向,即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上去探索.动用各种可能的学科资源去求解人与文化之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饮食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饮食世界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实践证明,在饮食人类学研究中,民族志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丽水一回族餐厅的详细描述,探讨如何将民族志应用于饮食人类学:民族志对饮食文化的理解是通过多种资料而形成的,传统民族志资料收集方法依然是饮食民族志资料收集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饮食作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文化人类学的关注。人类学对饮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族志表述,包括人种、生态、族群、区域、政治、伦理、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关系和差异,藉以对文明形态和文化形貌进行分析。本文在梳理西方饮食人类学的历史脉络、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近年来的饮食人类学研究进行评述,以期促进人类学这一重要分支在国内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敦煌的"饮食胡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敦煌文献和敦煌壁画的资料,从食物原料、饮食品种、饮食器具、饮食礼仪、“胡姬酒肆”、饮食结构等方面检讨了唐五代敦煌地区饮食中的“胡风”现象,进而讨论了敦煌地区“饮食胡风”浓重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其在中西饮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饮食活动中的文化意蕴作了全面的审视.揭示了中国饮食对味道的追求,是产生原始美意识的直接动因;而古典美学中"和"之美学范畴,也是建立在中国烹饪调和鼎鼐基础上的.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这对古典美学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跃雄 《民族论坛》2022,(3):102-110
传统的人类学生态研究因囿于自身相对狭小的学科视野,及对“自然—文化”二分法和环境不变等理念的强调,在人类学后现代转向的大潮中,逐渐被新兴的环境人类学超越。后者以微观(感知生成)与宏观(权力分析)两种理论取向为自己研究的左膀右臂。其中具备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解构特质的政治生态学属于宏观范畴,它引出了关于环境研究的诸多反思,这些反思涉及环境的流动性与一体化、“生态不平衡论”、地方性知识的祛魅等问题。基于政治生态学视角的人类学环境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吴秋林 《民族学刊》2017,8(3):37-44,107-109
基于学界饮食文化意义本身研究的丰硕成果,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对物质文化进程中的食物信仰性进行探究.专就族群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的文化属性详加分析,窥探其在体制性宗教信仰与民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化观念的建构过程中,表现路径之不同和所承载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体制性宗教的特殊标志,还是民族民间宗教信仰中以祭品加以改造的方式,都相当程度阐释出信仰食物在与神灵互通实践中的精神营养内涵,以及于此两种文化信仰氛围之下的饮食男女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自然 《民族论坛》2012,(2):54-57,9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清真食品标准性文件,以此说明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真实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陈刚  王烬 《民族学刊》2017,8(2):34-41,103-105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山苗族的饮食文化无论是在主食、副食、饮品等食材结构,或是饮食器具、食物加工方法等方面,不管是器物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这变迁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自然生态类型、社会经济因素、多元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却看得见的变迁,隐藏在其后的则是关于饮食文化中性别角色、族群记忆与边界、饮食安全与健康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一个村落的形成发展是反映多样的异质性文化的基础,而追溯村落中的姓氏源流及其发展变迁乃是研究族群问题和现代村落形成的切入点。本文以华南的一个单姓客家继嗣群派系的发展为案例来揭示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的关系,并由此分析现代村落中都市化问题、宗族发展新趋势及其对地方权力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6.
信任: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是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和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社会基础。中国与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证明,信任对于促进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当今各民族基本上形成一种信任关系,但影响民族间不信任的因素仍然存在。要在各民族中形成一种信任关系的互动,必须坚持在各民族平等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同时需要各民族在沟通中加强相互理解、尊重与宽容,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以诚相待、彼此取信。  相似文献   

17.
杜莉  王胜鹏 《民族学刊》2022,13(12):127-133, 15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互鉴发展,形成了唇齿相连、难以分离的多元一体格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元明清是中国多民族大交流、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十分频繁,具有双向互动、双层兼备、互鉴创新的特点,相互间传播、吸收与借鉴,既涉及食材、饮食品种等物质文化层次,也涉及饮食习俗、制度与饮食思想等非物质文化层次。同时,它们的交流交融具有双重作用,既是各民族饮食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蓬勃发展的助推剂,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国饮食文化走向辉煌,也从饮食文化这一独特领域有力地助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牢固与壮大。  相似文献   

18.
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广西壮族人民也非常喜欢舞龙运动,对于壮族舞龙运动的渊源,我们根据人类学、考古学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仑丘与西王母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众多神话人物 ,构成中国神话的一个庞大家族。昆仑多义 ,大而别之 ,有地理昆仑与神话昆仑。本文所论 ,仅限于神话昆仑与山神西王母。   (一 )“神话昆仑”是一个有限制的概念。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 ,是诸神聚集之山 ,如同聚集了众神的古希腊之奥林匹斯山。昆仑之丘又是“天地之脐”、“天之中柱” ,把天地连接起来。(二 )西王母的原相是昆仑山神。西王母居于玉山 ,穴居 ,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而善啸 ,蓬发戴胜。其职司是刑杀之神。西王母又兼为古之医巫。(三 )西王母是昆仑之丘 (西王母之山 )的王者。她有自己的领地 ,显系一个原始部落的女头领 (酋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