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辉的小说,执著于书写人的欲望。通过非常情境的制造,他有意要把世道人心放在种种欲望之中进行考验审查,钱财欲、色情欲、权力欲,在他那里都有典范的文本。李辉的深刻之处在于,他用文字把欲望推向"荒诞"。他善于小题大做、尺水兴波,从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中挖掘深意,用写实的笔法入乎其内,最终展示欲望的荒诞。对这个充满欲望的荒诞世界,李辉表现出无奈,但又塑造了一系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根筋"形象,用自己充满理想主义的方式举起了批判欲望的大纛。努力破除欲望的李辉,同时又陷入破除欲望的"执著"之中,有时峻急迫切,影响了其作品的浑厚。  相似文献   

2.
3.
当代宁夏回族作家的写作建构了一个深具清洁精神的审美意象世界。具体而言,回族作家对意象的营构集中在自然意象、宗教建筑意象和动物意象三个层面上。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意象选取,折射出回族作家在伊斯兰宗教文化浸润下对生命、信仰和人格的礼赞。回族文学对清洁意象的衷情书写,不仅揭示出回族文学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谐顺关系,同时也拓宽了回族文学的言说价值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的角度,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原型--苗族原始宗教及其核心要素鬼神崇拜,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巫性特质,并分析其成因,期冀对原始宗教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一鲜活的范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铁凝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独特的民俗经验与文化感悟,作品中夹杂大量的民俗事象书写,而这些民俗背后的文化内蕴引人深思。铁凝小说的民俗书写,表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百态,并通过民俗表象透视其文化意义,继而追寻人生与社会的终极奥义,达到真实与艺术的高度契合。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铁凝小说,分析民俗事象、民俗心理及社会文化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挖掘文本内容之外的精神立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解读铁凝的创作理念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壮族作家岑隆业是当代文坛桂军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创作执著坚守桂西民族地域文化,注重塑造壮族山民形象,开掘壮族民间器物文化,反思民族传统,因而彰显了其文学作品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7.
在徐小斌的《羽蛇》、《炼狱之花》、《蓝毗尼城》等小说中,“以虚拟实、借幻求真”的幻境频频出现。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主要包括巫幻之境与梦幻之境两种类型,它以借此言彼的方式对社会症候、人性劣根、文化顽疾等予以讽喻,在“幻”与“真”的空间变形及虚实张力中,深化了读者对现实弊病及苦痛人生的认识。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书写独具价值,它不仅以绮丽的审美想象拓宽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使幻境书写成为由真实与神秘、世俗与宗教、智慧与诗情缠绕而成的叙事迷宫,而且以文学的虚构性使幻境成为探索未来世界形态的工具,并使幻境书写生发出丰富的生态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渐复杂的都市社会,当代作家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开始了对都市发展的反思与救赎,邱华栋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小说中的反都市书写有对物质文明下欲望化生存方式的写照与反思,也有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批判,还有对经济繁荣下都市文化现状的焦虑以及对人们所处的道德困境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路翎对英雄极为推崇,对军人形象偏爱有加,但他笔下的英雄内心多狂躁不已、焦虑不安,拥有一个惧怕死亡又要战胜死亡的悖论心结,且在多重心绪的汇聚与挤压下,英雄内心的焦虑有时会外化成暴力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以缓释焦虑带来的巨大压力。由于路翎式的英雄只是一种自我的心理体验与理念设计,有时也具备"精神奴役创伤"和"原始强力"的精神特征,但英雄们仍难免常常扮演着怀揣英雄梦却又永不可及的零余者的角色,演绎着英雄的悲歌与悖论,折射出路翎英雄书写的情结梦。抗战胜利后,路翎尝试以幽默的手法解构这一心结,但这却使他陷入更大的痛苦与荒诞中。这折射出路翎英雄书写的失落与错位。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是当下活跃在文坛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小说广泛地采用经验书写的叙事方式。文章从自然经验书写、女性经验书写、情感模式经验书写三方面解读了曹文轩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陕西当代乡土小说书写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当代十七年"时期的乡村革命书写;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改革书写;三是20世纪90年代的乡土历史书写;四是新世纪出现的"废乡"书写.陕西当代乡土小说的书写方式与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以及理论观念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里,伴随着都市文明缺点的日益显豁,自然与人性受到严重异化,人的完整性被无情割裂,回归自然乐园与回归本真人性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图通过对自然的神性解释,从神意之美中寻觅终极的源泉,架起了重返自然乐园和复归本真人性的诗意桥梁.这种神性书写暗合了世界艺术潮流的脉动,提供了某种具有未来意义的现代化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3.
李碧华小说在进行历史书写时采取“故事新编”“古今映照”的策略,不仅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香港家国认同的模糊,也以其宿命循环的历史观以及对大历史叙述掩盖下的个人命运的关注赢得了读者的共鸣;同时,小说又通过对历史“抒情诗化”的个人重构,反映了变革前夕香港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特定的时代因素一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究。林语堂的宗教信仰历程和基督教对他精神上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基督文化对他小说的影响学者们涉及得相对较少。当某种宗教情感植根于作家的思想和价值观时,这必然会对他的文本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林语堂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基督文化气息。林语堂在追求"灵性的纯洁之光"的基础上对基督文化既有吸收也有摒弃,其作品中散发着独特的基督之音。  相似文献   

15.
16.
在莫言的小说中处处弥散出死亡的味道,死亡现象大量频繁出现,作者对重要的死亡场面着力渲染,在有的作品中亡者的精魂还贯穿文本的始终。莫言除了关注人类的死亡以外,还深切地关注动物死亡。莫言小说死亡书写形成的原因与历史语境、文化语境和作者苦难的童年经历以及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曹旦昇《白吟浪》的情色书写,既顺应了性爱文化在文学中的传承,也符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体现了作者“万物皆情色”的独特思想。作者通过对“白吟浪”人的情色描写,表现出他对“生命情色”的不倦探寻、充分思考以及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记录了民族精神嬗变的历程,同时,又用抒情的笔调传达出知识分子的真挚与柔情,具有浓浓的诗性韵味。贾平凹小说在对理想世界的建构、人类栖居地的寻找、人性的终极关怀等方面,彰显出诗性精神。在艺术手法上,贾平凹小说注重用语言、叙事手法和小说意象等艺术手段,达成诗性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有相当部分的小说是以人类两性之爱作为表现内容和审美对象.如果对这些艺术文本作一番考察就会发现,其性爱书写呈示出显豁的变化轨迹:观照重点由纯然的肉欲满足转向对真挚情爱的追求;表现方式从裸露转为含蓄.而这种嬗变与他的身份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梯玛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许多古朴的文化事象显得扑朔迷离,譬如梯玛文化就是如此。关于梯玛文化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现在仍有学者对梯玛文化在进行不断探索。在这里作者对过去的研究作一概述,并指出研究中的一些孱弱之处,以便为更深入地对土家族原始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研究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