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消费者行为作为现代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虽然消费者的行为具有强烈的不定向性但是照旧其中隐藏的规律对整个销售,消费过程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段珅  王大海  姚唐  邱琪 《管理科学》2018,31(6):128-144
  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的重要方式。已有研究涉及的促销方式直接受益实体都是消费者自身,随着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直接受益实体为慈善机构的捐赠促销活动不断出现,然而很少有学者对不同受益实体的促销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         基于信息框架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以打折促销和捐赠促销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变量中介检验和3阶交互效应方法,通过Spss软件中的Process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解释调节定向在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对两种促销方式偏好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引入感知风险和感知稀缺两个变量,探究其在自我建构对消费者促销方式偏好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定向在自我建构与促销方式选择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拥有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认为促进定向信息说服力更强,从而偏好打折促销方式;拥有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认为防御定向信息说服力更强,从而偏好捐赠促销方式。当感知风险较高时,防御定向信息强化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捐赠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风险较低时,促进定向信息强化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打折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稀缺较高时,防御定向信息强化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打折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稀缺较低时,促进定向信息强化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捐赠促销方式的偏好。         在理论上拓展了信息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揭示了自我建构与调节定向作用关系的适用边界。通过检验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对调节定向相匹配的促销信息评价机制,证明促销活动中的匹配机制可使促销效果更佳。在实践上,为企业在不同消费情景下面对不同特点消费者制定相应的促销活动提供了策略指导,从而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  相似文献   

4.
5.
促销类型对消费者感知及行为意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睿  田志龙 《管理科学》2005,18(2):85-91
了解不同促销类型对消费者价值感知与购买行为的影响能更有效地开展促销活动,以我国市场上最常用的三种促销类型(买赠、返券、打折)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它们对我国消费者的交易价值感知和消费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对营销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拥护行为作为一种角色外行为能够有效提高组织效能,受到了学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两个时间点的303名员工数据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对员工拥护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和谐工作激情的中介效应和个人—主管匹配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对员工拥护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和谐工作激情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与员工拥护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个人—主管匹配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对员工拥护行为的影响,还进一步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参与通过和谐工作激情影响拥护行为的间接关系,即在个人—主管匹配高的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参与通过和谐工作激情影响拥护行为的间接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中顾客参与的出现,会对感知服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还会影响服务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组织形象等.研究在文献回顾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顾客参与影响感知服务质量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提出顾客参与通过情感、感知控制和关系纽带影响感知服务质量的观点,通过四个维度来研究顾客参与,使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比较行为金融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引入认知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将股市视为一个大的组织,将投资者视为这个组织中的个体进行研究。文章不但研究了投资者自我效能感对股价波动的直接影响,而且将投资者分为机构和散户两类,考察信息不对称情形下自我效能感的权变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决策质量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清雄 《管理评论》2010,22(1):82-93
本文采用人岗匹配来衡量职业决策质量,分析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职业自我概念对员工职业选择与决策过程中实现人岗匹配的作用。以611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自我概念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员工工作流动前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工作流动后的人岗匹配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员工工作流动前的职业自我概念对工作流动后的人岗匹配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员工职业自我概念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人岗匹配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可夫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06-113,132
消费者创新性是消费者比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更早接受市场创新的程度。本文主要探索消费者创新性对理性且受环境条件约束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首先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消费者创新性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假设模型,然后根据假设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了问卷调查;最后本研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909份样本数据进行了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并用AMOS17.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假设模型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向,进而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研究结果还表明,男性、较年轻、较高学历和较高收入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消费者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心理意识因素对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明  郑冉冉 《管理学报》2011,8(7):1027-1035
研究了心理意识因素影响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路径,并考察了人口统计变量对这些路径关系是否存在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情感、社会责任意识对生态文明行为存在直接效应,资源环境感知对生态文明行为存在间接效应,资源环境知识、个人消费观念对生态文明行为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另外,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这4个人口统计变量对于心理意识变量和生态文明行为之间的特定路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它们影响着以上特定路径关系的有无或强弱。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购买体验型产品时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因此,研究社交媒体影响下体验型产品的消费者决策选择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电影行业的票房偏离及消费跟风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体验型产品的羊群效应并对其产生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采集艺恩资讯的票房数据以及豆瓣的电影基本信息及影评等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消费者"羊群行为"视角分析其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质量等内生性影响之后,消费者羊群效应依然存在;产品特征信息对羊群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从而形成理性跟随;采用预期差异模型可以解释消费者实现理性跟随的过程。研究结论对于电影行业宏观政策制定及对体验型产品合理进行营销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很多网站采用在英式拍卖中加入固定价格选项的方式销售多件同类商品.我们证明了,在此规则下存在一个弱占优投标策略.若顾客对商品的估价低于固定价格,那么,当拍卖价格低于他的估价时,该顾客参与拍卖,且以自己的估价作为报价是他的弱占优投标策略;否则,当拍卖价格超过他的估价时,他退出拍卖.若顾客对商品的估价高于或等于固定价格,他会在参与拍卖和接受固定价格之间进行选择;若他参与拍卖,将固定价格作为报价是他的弱占优投标策略.我们发现,该顾客是选择参与拍卖、还是选择以固定价格购买主要依赖于顾客到达拍卖时距离拍卖结束的剩余时间.最后,通过算例,我们对影响顾客参与策略的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消费者策略行为出发,通过运用经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面对消费者策略行为时,短生命周期产品厂商如何有效进行收益管理.结论表明,在短生命周期产品收益管理过程中,忽视消费者策略行为会导致利润的严重损失,厂商应根据库存和消费者的理性预期制定相应的价格决策.当库存较少时,厂商基本可以忽略消费者策略行为而制定较高价格;当库存相对较多,厂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依赖于理性预期均衡;当库存非常充裕时,最优定价决策与消费者折扣因子紧密相关.厂商可通过适当的库存数量增加产品缺货风险,而减少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不利影响.这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收益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钱玲  杜兰英  侯俊东 《管理科学》2019,32(3):120-134
  伴随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慈善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以“免费午餐”为代表的微公益这一新型公益参与模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并迅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相关研究表明微公益的某些特征有助于吸引个人参与公益,但大多集中于对微公益的现象描述和概念分析,缺少对微公益促进个人参与公益内在机理的深入探析。         梳理微公益特征和微公益个人公益行为驱动因素等已有研究,运用焦点小组访谈、开放式问卷和结构化问卷识别微公益特征的3个维度,即微公益事项特征属性、社交媒体策略、可参与性。基于微公益特征-信任状态-公益参与行为框架,基于346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微公益特征因素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搭建了微公益特征与个人公益参与行为之间的桥梁;微公益的3个特征维度在促进个人公益行为中的作用不同,社交媒体策略和可参与性通过认知信任激发个人公益浏览行为,微公益事项特征属性和社交媒体策略通过情感信任促进个人公益贡献行为;个人公益参与者的认知信任影响其情感信任。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系统识别了微公益的3个特征维度,厘清了微公益特征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深化了对微公益的认识,拓展了信任理论和个人公益行为理论在非营利组织营销领域的运用。研究结果可指导微公益实践者根据公益目标,组合运用微公益的特征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公益营销方案,吸引个人的广泛参与;也建议微公益实践者认识到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的差异性,更细致地对微公益参与者进行信任管理。  相似文献   

17.
For an arbitrary data set D = {(p, x)} ⊆ (+m∖ {0}) × +m, finite or infinite, it is shown that the following three conditions are equivalent: (a) D satisfies GARP; (b) D can be rationalized by a utility function; (c) D can be rationalized by a utility function that is quasiconcave, nondecreasing, and that strictly increases when all its coordinates strictly increase. Examples of infinite data sets satisfying GARP are provided for which every utility rationalization fails to be lower semicontinuous, upper semicontinuous, or concave. Thus condition (c) cannot be substantively improved upon.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量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界定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概念,结合深入访谈的结果初步形成这一概念的构成维度,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建立中国消费者SRCB-China量表.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由9个维度构成,即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保护动物、监督企业和维权、支持企业的负责任行为、抵制企业的反责任行为、支持中小企业、适度消费、支持国货.数据显示,SRCB-China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区别效度和校标效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ssessed how, and to what extent, it is possible to use behavioral experimentation and relative sales analysi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rice on consumers' brand choices in the store environment. An in-stor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four stor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ices of a target brand on consumers' relative buying behavior using an alternating treatment design with baseline. The intervention consisted of periodically reducing the target brand's price by 17–26%. Price reductions generally had none or minor effects. However, data for one store showed lower relative sales for the price reduction condition. These are surprising results and they underline the need to examine all of the marketing mix factors, not only price.  相似文献   

20.
Temporary price reductions (sales) are common for many goods and naturally result in large increases in the quantity sold. Demand estimation based on temporary price reductions may mismeasure the long‐run responsiveness to prices. In this paper we quantify the extent of the problem and assess its economic implications. We structurally estimate a dynamic model of consumer choice using two years of scanner data on the purchasing behavior of a panel of househol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atic demand estimates, which neglect dynamics, (i) overestimate own‐price elasticities by 30 percent, (ii) underestimate cross‐price elasticities by up to a factor of 5, and (iii) overestimate the substitution to the no‐purchase or outside option by over 200 percent. This suggests that policy analysis based on static elasticity estimates will underestimate price–cost margins and underpredict the effects of merg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