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是面向我国以外特定区域或者国家的中文教育开展的系统研究,具有全面性、深入性、聚焦性、时效性、对策性的基本特点。它的研究价值在于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其研究内容应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国家战略;注重体系构建,体现动态发展;强调外部影响,关注内部作用;兼顾历时演进,着重共时现状。其研究方法应立足全球视野,坚持系统发展观,主张“从问题到理论”,追求理论升华,重视一手文献,善用田野调查,提倡大数据挖掘,开展多维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之下,国际中文教育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期,梳理其发展内涵及研究状况,分析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中文教育需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及新技术在发展中的影响及作用,充分利用好国家发展战略及机遇期。同时,要遵循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内在规律,做好基础性研究,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华文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服务我国国家战略和全球文明交流需求的重要依托。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中,留学人员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有必要积极引导我国留学人员更主动地参与海外的国际中文教学,并在此过程中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教育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教学困难与现实挑战。面对国际中文教学新形势和新挑战,中文教学与互联网迅速接轨,线上教学成为高等院校国际化教学及中文培训机构的主要教学方式。为保障中文教学质量,亟需开辟线上教学教务管理的新途径,但目前存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线上教学运行管理粗放和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创新中文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推动网络教育的创新发展;聚焦精细化教学管理,为线上中文教学模式赋能;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为中文云课堂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孔子学院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成为新时期孔子学院建设的逻辑主线.孔子学院建设的守正,即坚守孔子学院的建院初心与使命,应牢守中文教育之正、文化传播之正、服务全局之正和安全发展之正;创新,即适应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安全、智慧、融合发展,在发展理念、办学模式、服务机制和平台功能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以践行时代新使命.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守正的延展,两者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新时代孔子学院建设应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外法、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涉外法学、国际法与法学一级学科的关系。在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国际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未来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弘扬国际法治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传播中国国际法观、提升中国国际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以及补齐涉外法治的短板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推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则成为今后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应然使命。未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方向涉及架设国际法与国内法沟通的桥梁、谨慎使用“涉外法学”名称,以及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中凸显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7.
中文纳入海外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白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中文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具有典型性。中文纳入白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呈现出纳入考试体系和“由高向低”“部分纳入”等样态特征。推动纳入的驱动因素为:战略互信不断加强、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中文需求持续增长、教育合作逐步深化、孔子学院/课堂助力中文纳入等。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文纳入白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各学段纳入进程不一致、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中文教育地位偏低、孔子学院/课堂助力不足等。推动白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中文教育走深走实,需加强中文教育统筹规划,加快白俄罗斯本土教育资源建设,切实提高中文教育地位,加大孔子学院/课堂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的超越性与接受的共通性,为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审美艺术,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审美活动的。在中国文学经典中,古典诗词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唐诗宋词中的经典名篇,总能引发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学习兴趣。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古典诗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作品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国际中文跨文化语言教学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金哲  许靖怡 《国际公关》2023,(19):173-175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攀升,国际中文教育逐步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孔子学院建设等国际合作的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成功走出国门,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着跨文化传播障碍、教育资源和师资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政府、国际合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跨文化传播方面分析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态势,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急需从驱动、目标和实践三个层面深刻认识并系统阐释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理路,以此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驱动逻辑层面,国际中文教育受到ChatGPT等智能技术的外在影响,催生了构建更具柔韧性、开放性和适应性数字教育生态的内在诉求。在目标逻辑层面,要以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为核心,运用数字技术在教学结构、环境、模式、目标四方面实现系统性、深层次创变,坚定“+数字化”的转型方向。在实践逻辑层面,经预测,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多模态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扩展现实和混合学习空间六项关键技术将全面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是新发展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基于区域国别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特征明显,研究对象国或区域较为集中,以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为主,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拓深;区域中文教育研究较为薄弱,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宽泛,多为微观研究,中观和宏观层面研究日渐受到重视。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化、宏观区域国别研究有待加强、研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对一些新兴区域关注不够,以及缺少专业化研究平台和机构等突出问题,今后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应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扩充研究论域、聚焦热点问题、构建研究范式、搭建研究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要素进行探究,有助于把握汉语传播的当地环境及利弊因素,使问题发现和对策分析更加深入、系统.本文在解析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理论来源基础上,尝试构建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研究范式:具备传播需求与传播价值的语言在中外双方共同推拉下传播,传播过程受国家需求和民间需求上下驱动,以及传播国和对象国双方支持的左右推拉影响.研究还对范式进行了内部指标界定,使范式体系能够用于数据收集,实现汉语国际传播宏观、中观、微观影响要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该范式使建立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数据库成为可能,对深入开展汉语传播区域国别风险对策研究,以及服务孔子学院等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国际中文教师之根本.教师想成为"教的专家",首先要成为"学的专家"."学的专家",即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如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实现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其基本理念包括三方面: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由短期学习变终身学习;由工具性学习变反思性学习.具体实现路径包括以"经验实在"为基础的学习、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以共同体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学习、以关键性事件为核心的学习、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学习、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学习.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学—教—学的连续的、循环的、呈螺旋式递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以国别研究为基础,从中提炼和归纳特定国家和区域中文教育发展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而建构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理论体系以指导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实践。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文纳入非洲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缺少政策支持、发展基础薄弱、语言环境复杂、中文教育结构失衡等突出挑战,优化纳入路径应以包容性发展为立足点,加强政策对接,发挥领域优势,优化产品供给,助力中文在非洲国家实现有效纳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进程的加快,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载体,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但是,无论是“对外汉语”,还是“汉语国际教育”,在专业或学科建设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必须首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进行深入思考: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关于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人文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艺术学、国际关系学、华人华侨学等学科既是汉语国际教育最重要的支撑学科,同时也是其横跨的主要学科;要把面向非华裔外国人和面向华人华侨的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同时把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其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组织作为提供多边交流与合作平台和商议全球事务、解决国际问题、制定国际规则的重要角色,越发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高地的高校,理应更加注重推动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增强对国际组织的了解与认识,破解在信息获取、渠道开拓、平台构建和学生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困难。当前,国内高校在生涯教育、学科资源整合、国际组织互访等方面的实践初见成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组织相关制度的研究、盘活高校各方面的优势资源、系统设计全球治理人才培育的制度体系,方能够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新时代的全球治理人才,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变量和催化剂。国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使孔子学院的海外发展受到冲击。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重视角出发,探讨国际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孔子学院从整体运行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琪琦  徐开妍 《国际公关》2023,(23):182-184
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国际中文教育处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前沿领域,是助力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提高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对外文化传播意识,提升国际胜任力,对于缓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困境十分必要,同时也可为推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三元结构深度互动,世界人口和文化结构日趋多元,形成共生共存的现实生态。目前,在第三空间环境中,国际中文远程教学尚未充分融合汉语学习者的多元文化背景,存在文化疏离和文化不一致现象,影响国际中文远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依据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模型,从文化回应性关怀、文化回应性交流、文化回应性教学内容、教与学文化一致性4个方面,探究技术生态与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建构相互耦合的立体基阵,服务国际中文远程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国际传播是诸多复杂因素交互的动态过程,其中语言自身属性以及语言产品对语言传播的促进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在融合语言活力和语言影响力评估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语势概念,为语言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在进一步充实和拓展语势概念内涵后,改良了现有的语势模型,探讨其构成要素在中文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交互关系。持续扩大以中文为母语和二语的人口数量,提高以中文为载体的语言产品数量和质量,是提升中文语势的根本策略,而语势提升不仅是中文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