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春化叙事逐渐成为革命历史影像融合主流话语、凝聚社会共识、达成集体认同的一种重要的生产模式与创作趋势。该亚类型影视剧在叙事主题、人物塑造、影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青春化呈现和偶像化包装,并在类型化与反类型化的建构中创新求变,借助偶像力量和粉丝效应,使文本在受众层面实现了主流话语、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多元共融。然而,如何有机勾连青春与革命、平衡主流文化与市场逻辑、创新开拓类型边界,仍然是该亚类型革命文本必须进一步探索的创作命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的创作普遍呈现狂欢化倾向,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的“形而下状态”的“肉体的体验”为狂欢化叙事作出了具有转喻意义的注脚。另一方面,余华、莫言、毕飞宇、贾平凹、阎连科、格非等已经有相当影响的作家,也选择狂欢化叙事作为其创作的转向和突破。狂欢化叙事已经溢出了既有的“知识”视野,主流文学的知识谱系无法对它作出有效的指认和判断,在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中,狂欢化的人物、艺术思维的狂欢化和狂欢化的语言特征集中反映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六朝志怪小说的一大子类,南北朝时期大量涌现的“释氏辅教之书”,与此前志怪小说相比,其叙事风格具有迥然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所表现的人物、所采用的叙事笔法、叙事视角等方面呈现新变的态势。这一方面与热闹的唐前佛教民众化运动有关,与作者的佛教徒身份和宣佛意图有关,另一方面则由小说“史官之末”的传统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末始,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新兴而强劲的浪潮———“80后”写作。“80后”写作从个体书写到集体亮相,呈现出以青春伤痕与狂妄为基点,低龄写作为卖点,媒体包装、商业炒作为支点的特点,冲击着文学、教育及社会生活各大领域,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此,此文试图从“80后”文本的解读来阐释在多元语境下“80后”的写作背景、写作主题,从而为当下文学创作走出困境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老舍结合其个人文学创作实践体验,对文学形式问题一直较为重视,他甚至把作家的写作风格(老舍称之为文调)上升到文学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来认识。老舍从“人与事相互为用”的诗学观念出发。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在人与事的相互规定之中,往往表现出多构性的性格,角色的多构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构性使老舍小说在叙事上具备丰富的故事生成的功能。其叙事作品顺着人物关系而曲折,沿着人物心理活动而展开,随着人物的性格发展与情感变化而推进,表现出“根状”的叙事框架结构。在小说叙事中,流露出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为主要叙事内容、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以人物对话推进叙事动作的部分特征,这种处理方法使老舍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产生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语言、叙事手段、叙事风格三方面的全新视角切入来审视先锋小说,其叙事特色如下:先锋派作家在叙事语言方面大量使用“像……”的比喻结构,反讽性的修辞,并积极探索语言自身的表达功能。在叙事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主体叙述、性爱叙述以及个人化经验的表达。先锋派作家在叙事风格方面的探索走得比较远。许多作品不仅主题多元化,题材多样化,而且呈现出苍凉的后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7.
郑小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小驴是出生于1980年代的年轻作家,身为代际划分法中的“80后”新生代文坛力量,其与市场化的“青春写作”截然不同,给我们带来了接续文学传统的新希望。郑小驴的小说以80年代生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为创作资源,既有青少年期的成长与创伤,又有当下社会青年人的生存困境;既有以家族、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化写作,又有充满隐喻的寓言故事。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共同表达了80后一代人独有的生命体验。郑小驴的小说在讲述同代人的故事背后,呈现了一代人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和改造成为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具体而言,引路者的“布道”和成长者的“洗礼”仪式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发”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策略;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叙事的“回补”策略。这种成长叙事直接指向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主题。  相似文献   

9.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说叙事的一种,青春叙事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青春叙事更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别致的形态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青春叙事不仅关乎叙事题材,还是一种价值载体和生命态度.20世纪青春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感觉文化和身体元素的偏爱.在叙事策略上,20世纪青春叙事常运用固定式内聚焦模式、第一人称叙事以及独白话语,但在细节上又表现出对这些策略的偏移,如叙述视角的伪固定性,人称机制的虚无化以及价值立场的真空.溯其根源,在于作为叙述主体的"自我"的文化虚无主义本质与传统的青春叙事相比,体现出鲜明的"拒绝成长"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色彩.这是20世纪特有的声音,却在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中得到强有力的张扬.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青春叙事不仅有着类别叙事的特征,还体现了选择与虚无、反抗与绝望的时代之声.  相似文献   

12.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成长者的“接受”仪式和“洗礼”典礼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生”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机制;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范式的“回补”手段。这种成长叙事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想像与喻证。  相似文献   

14.
叙事的裂变     
当代写作正发生着某种深刻的变异。“个人式写作”作为先锋文学的叙事法则 ,通过语词游戏和叙事革命 ,走向 80年代的“宏大叙事” ,然而最终耗尽了解构的冲动与热情 ,失去“所指”———政治与道德的文学承诺的焦虑 ,使“个人式写作”再度裂变为“欲望化叙事” ,并成为当下诸种“新小说”普遍的叙事特征。叙事的衰变昭示出当代文学精神的流变和困境  相似文献   

15.
“成长”和“进步”具有明确的目的。三十年代左翼都市小说中“成长”主题有两种模式 ,在两种模式中知识分子与工人在角色功能上是互换的 ,因而两种模式的“成长”是互为反方向的。主题性结构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所感知的程式化的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积淀演化 ,因而“成长”的主题性结构与三十年代社会历史发展有内在联系。与“成长”主题相关的分别是“前成长”主题与“后成长”主题 ,三者相互印证 ,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80后"逐渐成为文化主体,关于其青春影像与成长叙事的建构逐渐凸显在公众面前,实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亚文化向主流文化推进的趋势。"80后"一代的青春追忆既具有青春片的共性特征,更具有一代人青春书写的特有症候。其中个体或群体叙事与时代之间的悖离,女性视点的暧昧存在以及受众群体的代际错位等体现得尤为明显,构成了一个内部极具张力的影像系统存在。  相似文献   

17.
《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关于成长的叙事经验都来源于社会历史意识,具有“史”的可信度,“史传合一”是共同的叙事规范。《红旗谱》以阶级斗争为叙事动力,由农村说书艺人线性叙述朱老忠“在斗争中成长”,史传语言较有历史感;《青春之歌》以思想领路人推进叙事,由思想工作者线性叙述林道静“在受教育中成长”,理性语言少文采有说教味;《三家巷》则以生活网结点的异动和松解为叙事动力,由中学生诗人扇形叙述周炳“在生活中成长”,诗性语言极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8.
反成长叙事虽然也借用了青春成长的叙事方式,遵循了相似的结构模式,却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节走向。即故事主人公未能按照社会理性预设的道路成长,而是对成长的彻底否定。《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中国青春类型电影中反成长叙事经典作品,它以“文革”为背景,社会权威、家庭权威与教育权威的缺失,形成了以主角被抛弃、对成长的怀疑和对现实的迷茫为内涵的反成长叙事,象征着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减弱造成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迷茫。  相似文献   

19.
 青春电影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商业电影类型之一,短短几年内蜂拥而至的大量青春电影虽然在故事内容与表现风格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内在的叙事策略与价值观表达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相通性:一方面高扬精神的力量,通过“治愈系”的叙事机制与表现风格,诉诸情感的力量,来抚慰年轻人饱经挫折、烦恼、困惑的受伤心灵;另一方面又对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加以肯定,通过精致的视听语言营造了缤纷、奢华的都市生活影像,对现代消费物欲进行无节制地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片原本要传达的情感主题,造成了影片在价值观传达上的撕裂与分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电影,日本电影《告白》在承继原作叙事形式风格与情感传达的基础上,利用风格化的视听语言以及合理的改编,展现电影化的视听特色,实现主题与人物的重塑与再生。《告白》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改编方法,即依据文学作品本身的类型与风格,适度保留其特色形式和风格特点,并将之合理地视听化;与此同时,去除或改编原著中不符合电影叙事方式与视听规律的部分,充分运用电影自身的艺术特征,实现从一部文学作品到一部电影的改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