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史籍中有大量关于南海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了南海诸岛,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行政管辖。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海南的渔民总结出了大量在南海从事渔业生产的经验,《更路簿》正是对这种经验的总结。《更路簿》是记录我国海南省渔民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航向和航程(古称海道针经)的书,是我国海南省渔民在南海诸岛航海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研究我国渔民开发南海诸岛的珍贵资料。书中所记之南海诸岛渔民俗称、南海渔业生产主要线路等内容较之其它各版本《更路簿》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非常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更路簿》为今人们传递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2.
南海诸岛的现行标准名称中渔民文化和洋人文化并存;然而纵观政府三次审定公布的岛名,却可看出“一进一退”的清晰踪迹,“进”的是“渔”味,“退”的是“洋”味.“一进一退”实是中外争夺南海诸岛命名权、译名权、话语权乃至主权的缩影;反之,为争夺南海诸岛的命名权、译名权、话语权乃至主权,审定岛名过程中彰显“渔”味并驱除“洋”味也就至关重要.现距1983年审定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近30年,政府亟须再次审定南海诸岛标准地名,审定过程中依然要顺应并促进这“一进一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苏德柳《更路簿》已发现40多年,是迄今所知海南渔民的海道针经中发现时间最早、也是抄写或形成时间最早的本子之一。从1980年开始就被我国外交部连年作为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持续不断地有效管理南海诸岛的重要证据。笔者研究发现,在整个苏德柳《更路簿》本子中,只有《驶船更路定例》篇是明代中期以后至明末从福建一带《针路簿》传抄而来,但经过后人的补充;而第一、二篇则是海南渔民在我国南海诸岛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的总结,使用时间一直延续至近现代。苏德柳《更路簿》有力地证明了至少从明代开始,海南渔民就在西沙、中沙和南海群岛海域航海、从事渔业生产、航线探索和地名命名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散布在烟波浩瀚的南海上,由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四组群岛组成中国的南海诸岛。它们都是由珊瑚礁及珊瑚碎屑构成的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共有200多个,南海诸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东西宽约900公里,南北长约1900公里。我国渔民自古以来就在南海从事渔业生产,长期活动在南海诸岛上。我国古代把这些岛屿分别称为“九乳螺州”、“千里长沙”、“七洲洋”、“气沙头”、“落漈”、“万里石塘”、“万里长堤”等。据史籍记载,北宋时期,中国政府就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其海域已在中国水师巡海范围之内。北宋《武经总要》前集卷21《广南东路》记载:“广州南海郡,即古百粤也。……命王师出厂戌,置巡海水师营垒在海,……至屯门山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中国民间社会舆论对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撰写著作、宣传和论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从历史文献、国际法、国际关系学等视角阐释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等。社会舆论的构成、载体与时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对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民间社会舆论相比政府往往"先知先觉",且学术质量较高,但官民之间难以形成合力,诚为遗憾。  相似文献   

6.
辉明  廖大珂 《文史哲》2015,(2):34-55,165-166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非一些人所说的"无主之地"。近代西方人在南海从事大量的活动,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中国海南人在南海生产生活的记载。在西方人的笔下,南海是海南人的家园,并勾勒出一幅人海相依的画卷,同时也证明:海南人是南海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也是南海诸岛唯一的主人。相反,在他们的记载中没有提到越南人和菲律宾人的任何活动。1909年李准率中国海军巡视南海,从法理上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因此美国政府出版办公室1915年出版的《亚洲指南》和1938年出版的《中国海西海岸航行指南》都承认:西沙群岛在1909年已经无可争议地并入了中国版图。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朱(氵贲)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东南海上起事帮派首领,与同时起事的著名帮派首领蔡牵时分时合,自有其本身领导渔民反抗沿海贪官污吏剥削暴政的历史作用.但史书对其有关记载比较简略,且史料零散.至于其活动海域地名,古今称谓不同,亦须对图查证.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和地图,力求系统而准确地说明其海上斗争的经过.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名特征与地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由聚落—乡镇—城市的真实写照。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历史时期人类向大自然拓荒足迹的反映,又是战乱、迁徙、民族融合的写照。随着疆域的易主、国家的兴替、王朝的更迭,地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宁夏深居祖国腹地,其地名特征表现出了边地文化、生态文化、绿洲文化、山地文化及民族文化等特征。宁夏地名是宁夏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真实写照,从而也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本文通过对1∶50万的宁夏政区图上1000余个地名分门别类的研究,从更深层面上挖掘出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可以为宁夏现阶段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区命名等提供参考,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定位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因此,本研究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二年四月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第二次地名工作会议暨首届地名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一百二十余人。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荒田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地名委员会八十多岁高龄的曾世英老先生给大会作了学术报告,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际桐和李汉杰二位同志也先后讲了话。省测绘局副局长、地名委员会副主任过庆增同志作了《关于辽宁省地名普查工作的基本总结》。会议讨论了《辽宁省近期地名工作安排要点》。在首届辽宁省地名学学术讨论会上,代表们广泛交流了各种学术见解,宣读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属于地名命名研究的有《谈谈中国地名的起源和演变》(熊树梅)、《新宾满语地名的特点及释义》(刘庆华)、《试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专名的命名特征》(乌广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东高州市451个行政村地名的穷尽性研究,发现这些地名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高州市村居地名以双音节词为主;以偏正式地名最为常见;其通名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其命名理据充分反映了高州地域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高州的地名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有部分地名的命名理据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