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两国具有共同的历史经历、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相互支持;1991年以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两国还积极管控争端和分歧,积累了处理争端的经验。为了推进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两国要从强化政党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海上争端的管控、探索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等角度夯实两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美战略竞争发展趋势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根据中美之间的利益基础和综合国力两个关键变量,建立中美大国战略竞争与博弈策略的分析框架,以中美高层对话为切入点,分析过去20年中美竞争与合作的复杂态势,并研判中美战略竞争发展趋势。基本研究结论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美两国间的利益增加,两国竞争与合作空间都在提升;美国国内资本主义及世界霸权主义本质仍会以对抗为主的战略策略挑战中国;中国是推动两国合作共赢、管控分歧的主导方,积极应对、大有作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中国青年代表团对越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收获颇多,主要是加深了中越两国青年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加强中越青年友好交流与合作,文章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中越两国友好省市建设,特别是加强边境一线的青年友好交流与合作;二是在越南创建青年创业园;三是建设中越青年友好交流网站;四是在中越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中要注重双方团员交流的持续性和各分团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印两国携手共建共享中印安全共同体,对于缓和两国关系、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乃至共创“亚洲世纪”与“世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安全共同体理论和国际共生思想、中印文明互鉴的价值基础及互惠互利的现实需求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实践经验等,为新形势下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思想指导与可行条件。但是,由于印度对中国存有信任缺失与认同危机,并从海陆双向对中国采取了诸多制衡举措,给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带来诸多现实挑战。未来,中印两国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凝聚价值共识,以战略互信促进互利共赢,以制度规范制订优化框架设计,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突破口,并逐渐拓展中印安全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内容,才能为增进中印关系和破解中印安全困境、维护区域安全稳定贡献中印两国的思想智慧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5.
韦艳 《国际公关》2023,(4):173-175
中越两国陆海相邻,自古以来就有着很深的渊源,中越边境民族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是中越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中越边境民族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形势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建立、拓宽及寻找创新性的交流与合作路径,进而推动中越边境民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塞电影交流,筑基于双方共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交流开始于20世纪初叶,发展于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时期并在此期间达到历史高潮,在南斯拉夫解体及国家分裂时期陷入低谷,近十年来双方电影交流快速回暖。中塞两国应该巩固传统的友好关系,携手打造新时代的“中塞命运共同体”,让电影交流超越历史水平,获得创新发展。中塞两国电影交流要朝一些关键方向推进,既要发挥“共同体美学”在文本层面的引领作用,挖掘能够激发中塞两国人民共情的内容;又要大力促进中塞在电影产业层面的多领域全链条交流合作,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建设中塞电影产业共同体;还要在电影合拍实践、互增电影进口、强化商业合作、促进衍生合作等关键领域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绩。  相似文献   

7.
中韩人文交流为东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前近代中韩人文交流以中心与周边的共同发展为基本模式,体现着互动与认同的发展原则、官方交流与民间交流并行的发展机制、共享资源与合作共赢的发展途径。近现代中韩人文交流通过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建立“互为主体,平行多元”的新型交流关系,具体体现为互为主体与共创未来、交叉互动与价值多样化、共享资源与深度合作等。到了20世纪后半期,中韩人文交流经历了冷战时代的断裂和后冷战时代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中韩建交后,两国人文交流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进入新时代,中韩人文交流要总结历史经验,继承优秀传统,明确新目标,坚持新理念,探索新路径,构建新体制,积极服务于中韩命运共同体乃至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共同体的传统行为,中越边民通婚并未因两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排斥而中断,但却因之而给入境通婚的越南女性及其家庭、子女的权益、以及主权国家的边境管理和边疆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地带的云南麻栗坡县马崩村边民通婚的调查研究表明:便利的地理是导致边民通婚的自然基础,作为以民族情感和文化根源建构出的核心共同体、边境地区远离政治国家权力中心的特殊生活场域、以及两国边民在地缘、族缘、血缘的亘久认同依然是促成中越边民跨境通婚的重要动因;中越两国在人口、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差异或互补也是中越边民通婚不可忽视的现实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文化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亲缘性质,在各自心目中的形象也都比较良好,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得到凸显。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韩国方面处于相对较高的“强势”。如何正确看待最近几年兴起的“韩流”与“汉潮”,把握住中韩两国交流的时代脉搏,是关系到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乃至东北亚和平的重大课题,发展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对于民族认同及两国之间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及其对解决海疆争端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以来 ,随着我国陆疆问题的基本解决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疆问题却凸现出来。其中 ,南海争端与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一直被视为较为严重的问题。而在南海争端中 ,中越北部湾划界问题与南沙争端又被视为“重中之重”。但是 ,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经过两国政府共同努力 ,终于在 2 0 0 0年圣诞节成功签约 ,2 0 0 4年 6月 2 5日中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生效。睦邻外交战略和两国最高领导人“一锤定音”的高瞻远瞩 ,在中越北部湾谈判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给我国其他海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是一对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双边关系。回首2015年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双方围绕构建亚太地区经济秩序相互竞争,并在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摩擦不断。在跌宕起伏的角力过程中,两国始终保持着对话与合作,国家关系呈现出复杂交错的局面。一方面,两国元首外交和高层互访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两军连线交流的顺利开展则降低了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的错综复杂,朝鲜半岛危机频发以及中美两国围绕亚太地区经济秩序构建的激烈博弈,又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变数。总之,竞争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主旋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从奥巴马总统当政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完美过渡.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整合为战略与经济对话,并取得积极成果,尤其是首脑会晤把两国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和气候问题等全球性问题上升到中美关系的中心,这是两国建立交三十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是由越南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创立、领导、培养的越南先进青年的政治-社会组织,是越南共产党可靠的后备力量。近年来,中越两国共青团开展的活动比较频繁,应该建立交流合作项目体系,深化交流合作内容,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青少年交流与合作格局。因此,加深对越南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了解,有益于双方富有成效地开展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低碳能源国际合作旨在实现能源合作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效能与绿色效能相协调,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在地理位置相邻和政治高度互信等优势的推动下,中俄在天然气、核能、电力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但两国低碳能源国际合作也存在着合作制度不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管辖权不明确、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缺陷等法律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应通过完善低碳能源法律体系、明确能源基础设施司法管辖、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改进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等措施,积极构建安全高效的中俄低碳能源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非青年的合作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青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力军,中非"八大行动"倡议,着眼于青年培养,致力于为中非青年合作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新时代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深化中非青年教育、文化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必将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自1969年开始,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为了增进互信、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两国都有意在两国之一建立一条直接联系渠道,以利于彼此的交流。但由于双方先后在建立新渠道的地点、人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建立新渠道的过程一波三折。后来在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新渠道得以建立,这就是纽约渠道。纽约渠道的建立对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为中美两国进行及时有效的直接接触创造了条件,进而使两国在众多重要的国际和双边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促进了双方的谅解与合作。而双方的谅解与合作又反过来推动了两国互信的加深,为其后的中美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俊峰  胡烨 《国际论坛》2011,(4):39-43,80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水资源战略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国家间关于跨界水资源问题的争端也日益增多。跨界水资源争端在中哈两国关系中处于重要而敏感的地位。中哈两国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要看到,这一问题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圆满解决。中国应提高重视程度,在跨界水资源争端问题上应有更深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文化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亲缘性质,在各自心目中的形象也都比较良好,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得到凸显。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韩国方面处于相对较高的“强势”。如何正确看待最近几年兴起的“韩流”与“汉潮”,把握住中韩两国交流的时代脉搏,是关系到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乃至东北亚和平的重大课题,发展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对于民族认同及两国之间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度尽劫波兄弟在”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两国关系历经变迁,复杂曲折. 20世纪60和70年代,在越南争取民族独立和抗击法国、美国殖民统治和军事占领的斗争中,中国向越南提供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那时的中越两党和两国关系被喻为“同志加兄弟”.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中越关系也由高峰跌人谷底.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两国更是兵戎相见,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有重大的战略利益,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中美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共同承担的责任.然而,朝鲜核问题的解决龃龉不断,中美两国对于朝核问题的解决路径也不尽相同.即便如此,为解决朝鲜核问题中美共同搭建了“六方会谈”机制,并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毋庸置疑,未来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对于化解和管控朝鲜核试验后的危机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