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政治就是城市政治,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都从批判和辩证的角度对发生在城市这一现代特定场域下的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论反思。在这一意义上,新马克思主义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关系分析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定矛盾以及后现代特定时空下城市的政治状况,以城市空间的权力关系和城市正义为分析进路,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和批判城市政治。新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全新视角,赋予了城市政治研究持久的动力,对于认识和反思当代城市社会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历宇 《浙江学刊》2006,(1):165-169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灵魂论与其政体论存在同构关系,不仅城邦的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同构的,而且灵魂的变化也决定着政体类型的演变。古典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过程及其实质,早已在《理想国》中得到讨论。现代政治取代古典政治的过程,就是欲望政治取代德性政治的过程。不过,这一过程之所以得以顺利产生,也是与柏拉图所确立的理性化的德性论传统不可分的。从柏拉图的灵魂论可以窥见整个西方政治走向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若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尽阐释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正义、权利和平等的相关理论,对罗尔斯、诺齐克、桑德尔、德沃金、科恩等人的观点作了精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结构几乎都经历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调整和转型 ,就业、人口和社会福利体制发生的重大转变导致了城市贫困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贫困及相关概念 ;其次分析了西方国家在就业、人口和福利制度领域发生的社会经济变化及其引起的城市贫困风险 ;最后 ,探索了城市贫困在社会经济空间上的成因机制 ,总结和归纳了西方学者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城镇空间扩张的过程,传统城市和地域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城市郊区的无序扩张带来了交通堵塞、社会不公平、生态和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这极大地促进了针对城市空间扩张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简要评介,并对这些理论提出以下思考:各种理论均强调政府对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干预性,实现对市场失灵的矫正;不仅具有理论的创新性,更具有一种政策效应和可操作性;关注人的尺度,强调场所及社区特性、区域重要性;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但替代传统的郊区化模式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品 《社科纵横》2010,25(6):87-89
空间研究成为近几年城市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知识史的回顾与总结,整理出空间理论的核心基础,使之呈现出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同时认清空间转向的作用和影响,确定未来空间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对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理论的评述,在整体上肯定市场有效的同时,对这一理论提出怀疑,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对应的可能是萧条经济——在宏观上最无效率的经济,其意识形态的用意要大于经济理论的用意,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能以此为理论指导。并对理论界广泛关注的建立宏微观一体化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新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叶之后运用于大量的经验研究,并因此变成了一个专门化的社会运动理论。新世纪以来,有关政治机会结构的经验研究仍然层出不穷。本文尝试对政治机会结构理论40年的研究历程、现状与趋势作一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治人类学60年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人类学自 1940年问世至今 ,研究对象从小型均质的部落社会转变到复杂的现代工业社会 ,其主题、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政治人类学从总体上来说仍然保持了其原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译界引进了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诸多译论,以丰富我国的译论研究,推动我国的译学发展.但是,一味地拿来使我国一些译学研究者的思路陷入了西方译论的窠臼.如今,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亦步亦趋西方译论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与反省.本文针对西方译论引进的得与失,从三个方面探讨西方译论在中国译界的传播、假象和局限性,并强调中国译界有着自身的创见,指出中国译学研究者要尊重自己的翻译史与理论创见,看清自己译论中的精华,予以发扬光大,少套些西方译论,多谈些中国译学研究的现实,在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增强一点自觉性,减少一点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生态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其中可持续性范畴、经济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理论、自然资本理论、生态服务理论是其最重要的范畴与理论。西方生态经济学在本质内涵、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核心问题、研究范围及学科性质方面的发展对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关于国内政治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对国内政治概念的界定,并分析了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与近代人权学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丛日云 《浙江学刊》2003,1(2):59-69
近代人权学说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传统的产物。西方传统社会存在的契约型的社会关系及契约社会中个人的成长,中世纪政权与教权的分化、多元化的权力体系以及权利斗争传统,是人权学说形成的社会历史渊源。斯多葛派和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和罗马法中形成的权利概念,构成人权学说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兴起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是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它明显存在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痕迹和脱离科学技术进步的很大局限性,因而受到后起的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与后现代理论的尖锐批评。但西方现代化理论并未就此消失;在新的历史时代,它正视科学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因而处于新的重建之中。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运动研究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长盛不衰的学术领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了美国的实证主义路线和欧洲的历史哲学传统路线,出现了6种理论范式,它们在理论关注点、基本假设以及由此而来的理论问题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何雪松 《社会》2006,26(2):34-48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是社会理论的当代进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方面,吉登斯、布迪厄等社会理论大师在现代性架构下检视空间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对于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后现代社会理论家采用一系列的地理学概念和隐喻来探索日益复杂和分化的社会世界。本文旨在系统地呈现这一转向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7.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资本扩张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本文认为,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西方生态哲学仅仅拘泥于抽象的价值观视角来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模糊了生态危机的本质,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辩护的作用,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学。由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价值观的批判和技术批判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其理论本质上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8.
城市移民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秀林 《社会》2010,30(1):46-68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来自乡村的移民进入城市,城市移民群体在城市社区中的社会融合与公共事务参与,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与社会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上海地区“2009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 本文采用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实证地验证了社会网络对于城市移民政治参与的效果。结果显示:“拜年网”的规模对于城市居民(包括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的政治参与具有负向的效果;“讨论网”的规模只对城市移民群体(非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 “社会参与网”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城市移民群体的“社会参与网”比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更强的正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政治生态学主要运用生态理论和生态思维方式来模拟构建政治学理论体系,是开展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视阈,它丰富了政治学研究的手段与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末,政治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但总体来说,中国理论界对政治生态学的研究尚处于萌芽期,且呈碎片化状态,学理上缺少对政治生态理论的系统阐述.因此,有必要对政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方法论意义以及理论价值等进行客观分析和理论上的厘定,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它对政治学科和中国政治发展及当代政治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具有女性主义的天然本质.女性主义在与社会工作的碰撞和交融中逐步成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来源.90年代末以来,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多重转向而呈现了从"身份政治"到"话语政治"的理论层进.当代女性主义不仅为社会工作开辟了性别与压迫的专项议题,更批判性地带动了社会工作在研究方法、服务模式以及实务取向上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