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面对西部地区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完善的绿色发展制度是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要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多角度构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制度及相应实施机制,包括树立有民族特色的绿色发展价值信念、建立有自身特色的"绿色GDP"考核制度、在制度框架下建立严厉的环境危害惩处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健全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一部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河洮岷地区处于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其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极具经济开发价值。地方政府要深刻理解《规划》要求和精神,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战略平台相结合,用足、用活这一政策,促进河洮岷地区民族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自我发展主体的视角,通过构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使用1994年—2012年西部民族8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西部民族地区而言,政府自我发展能力、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区域学习与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区域学习与创新能力不如政府自我发展能力、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必须扎根西部民族地区的本土实际,大力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在发展途径上,必须强化政府对于西部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加大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在发展特色上,西部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应强化绿色的生态教育和多元民族文化教育,大力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构建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为个案,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发展现状进行由点及面的关注,指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内涵发展定位路径应走"民特"之路。从"自上而下,方向引领;横向联动,主动呼应;自动自发,内涵发展;政策支持,互相扶助"四个方面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内涵发展"民特"计划初纲。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西部大开发政策,我国民族地区逐步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但客观来讲,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而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也呈现出“脱嵌”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应,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脱嵌型”资源开发面临四个关系性难题——开发与保护、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外部主导与地方参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而要真正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在生态环境、制度环境及文化环境这三个层面的特殊性,强化资源开发过程的“社会嵌入”,并从理顺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及制度执行、实施参与式开发以及强化基层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努力,破除上述四个关系性难题,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的内生型、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中存在三层面的突出问题:国家层面上,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整体滞后于东部地区;民族地区层面,文化发展也落后于经济发展;而民族文化发展本身又出现了民族特性弱化的倾向。这三个层面背后的共同诱因是文化发展的理念出现问题。为之,民族地区不仅要从国家民族整合、维护国家稳定等观念结构方面,而且也要从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注重民族性、培养主体性等实践操作方面跨越理念之坎。以此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其文化自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大好形势下,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西部地区财力不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区外资金的引入,发展区内特色经济,形成区内经济的支撑点,启动区内产生更多的资金,最终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正处于以城市群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崛起的新阶段,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四川省临两大紧迫性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城市群,二是解决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布局特征和四川城市群发展战略,提出把四川民族地区放在西部大开发与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中进行战略定位,跳出行政区划、民族区划的限制,与周边地区联合发展四川民族地区城镇群,充分享受城市群区域发展带来的GDP溢出效应,稳步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要以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条件和政治环境的特殊性为起点.目前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特殊性因素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族和宗教等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必须选择适合本地区政治发展的特殊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面临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民族地区内部也呈现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财税政策如何调整,将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建国后民族地区财税政策进行梳理与评价后,提出现阶段要创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引入R&D强度的扩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区域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四区域R&D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正相关,但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R&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各要素产出弹性相差不大,R&D产出弹性均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R&D产出弹性最低,但物质资本产出弹性相对较高。今后应继续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大R&D投入并配套相应的物质资本投入,完善区域发展带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萃与信息     
张炜、封希德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撰文认为: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对策制定应考虑以下诸方面:①深化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要坚决改变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上的片面性,应从民族地区贫困的特质和根源出发,寻求改变贫困的现实途径。②西部现代化建设,应加强智力资源的开发,以科技进步为手段,重视经济发展中的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不断增强发展后劲。③实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经济文化主体——人的作用,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深化改革开放,使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中构造符合实际的社会整体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开发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机制和传承机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西部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与传承并重;二是加大公益性开发力度;三是引进现代化开发方式;四是强化市场化开发方向;五是提高品牌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5.
[摘要]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兰西格经济区是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可以打造为继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西部地区的第四增长极。兰西格经济区产业布局面临着以点状布局为主、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不强、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的空间分离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城镇体系不健全和区域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弱等问题,需要遵循产业布局原则,着力搞好农业、工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重点产业布局,并通过构建省际层面的协调机制、出台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园区发展机制、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和引进以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等途径,实现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以民族高等教育自身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地方特殊性为依据,立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实际,寻找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逐步完善其理论体系,从而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腾飞打下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是强化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经。从理论层面解析城镇化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机制,从实证层面分析皖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即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动力不够,提出皖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应着力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要改善旅游交通,二是要找准地区特色,三是要整合旅游资源,四是要合理编排旅游线路。以此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城乡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以带动皖北城乡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高潮,这一时期,大众媒介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从大众媒介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经济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对于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战略意义.然而,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认识,而教育对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动性也尚未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建立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全面揭示和实证检验了教育对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与重要贡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教育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三次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方面比较分析了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存在的区域经济差距.高校具有人才、科技聚集优势,根据西部高校的现况,指出西部高校必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改革的步伐,并提出了几点西部高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