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哲学家和学者的方东美,兼有浓厚的诗人气质。他不仅著有《坚白糖舍诗集》,而且在其学术论著中,也常以优美典雅的文笔,使读者置身于特定的“诗意化境”而领略其中哲理。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依生命之表现,以括艺术之理法”,形成了自己关于艺术与生命的见解。这就是他的艺术观。一“生命正是艺术,艺术宫有生命”一切艺术,归根结蒂都是表现“美”的。方东美常说,宇宙“美仑美免”,它是“充满纯美的太和境界”。那么,“天地之美”从何而生?他认为,“美”来自生命。(一)美“寄于生命”而“形于创造”。方东美说:“天地…  相似文献   

2.
蓝冰 《阴山学刊》2009,22(4):22-26
陶渊明的隐居和诗作使他成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生存、生活和创作,形成了中国士文人“诗意居住”的典型范式,部分地实现了生命的和谐,反映了他的超迈峻洁的人格。从陶渊明的诗歌中可以探讨出“人类诗意地栖居”这样的内容。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构建了千古不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浙东新生代诗人尽管其创作题材取向有异、艺术个性各殊,但在感应时代律动、绍承诗性文化上却形成了共同的精神内核,由此构成了众多诗作的普泛性意识和表征化母题。表现在众多诗作中的创作母题便是流浪情怀、生命意识和返乡情结。同时,诗人对生命存在的个性化审视在对有意味形式的创造性发掘上对当代诗艺作出了富有启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种的退化”与莫言早期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5,(4):97-100
“种的退化”是莫言早期小说创作中一个原创性的叙事情结,这一情结不仅构成了莫言早期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而且也在整体上奠定了莫言小说创作的生命基调。以“种的退化”为基点,莫言早期小说对民间社会中原始生命力的萎缩和异化表现出某种忧患意识。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审父意识和儿童本位观念是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延礼 《文史哲》2006,(2):102-108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他受到过民歌的熏陶,自幼喜爱民歌,他还主张搜集民歌,研究民歌,是我国近代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驱。他进步的民间文学观和“民歌情结”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一、黄遵宪善于吸取民歌的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他吸取民歌中的“情真”说,主张写诗要情真、意真、抒发我之心声;三、“民歌情结”赋予黄遵宪部分诗篇以民歌风味。他晚年的创作及其对“新体诗”(“杂歌谣”)的构想,也鲜明地受“民歌情结”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王士祯论理学家刘子诗作“往往多禅语”,其实不尽准确。考刘氏诸诗,大部分并非“多禅语”,并不乏“形神兼具”“驰骋痛快”且含“讽刺”之作,显然与把恪守道学和作诗看成“第一对病”的其他道学家有很大不同。这和他两宋之际所身遭的家仇国恨密切相关。所以他的诗或痛陈时政,或借古喻今,慷慨悲歌,毫无“迂腐粗糙”之气。就是他归隐后,也未忘天下忧,而且“躬耕”的生活使他的诗作更贴近了现实。  相似文献   

7.
艾青继承中外诗歌形神美的美学传统,特别重视形象思维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诗人作为语言的艺术家,其重要本领之一,就是要“以形象使一切抽象的变成具体”。他所创作的作品大都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给人以“色授神与”之美。艾青曾说:“诗人必须比一般人更具体地把握事物的外形与本质。”这是诗人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描绘自然景物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因为诗歌同一切艺术一样,“总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如果对于事物的“外形和本质”不能“具体地把握”,也就无从“抽象”,无从“再到具体”了,因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歌中表现妇女“幽怨情结”的诗作很多,从其表现内容的细微差别以及作者的身份来分析,这类诗作大致可分为闺情诗、宫怨诗、弃妇诗三类。诗中妇女哀怨凄婉的眼神后面是熊熊燃烧的爱之火焰,是反抗礼教追求个人幸福的渴求。  相似文献   

9.
在北宋以前,期许成为圣贤的人不在少数,但就整个社会而论,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风气,以圣贤自居的做法也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北宋的欧阳修扭转了这一局面,欧阳修具有浓重的“圣贤情结”:第一,他热衷于对“圣贤”之道的体认和阐释;第二,他有着浓重的自觉比拟圣贤的文化心态;第三,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圣贤情结”表现在他一生的实践中,他在“立德”、“立言”和“立功”等方面都堪称典范。欧阳修所具备的这种“圣贤情结”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它充分表明了宋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再次高扬;在欧阳修“圣贤情结”的影响下,众多知识分子坚定地认为成为“圣贤”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认定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成为“圣贤”的可能;另外,欧阳修散文简约明白风格的形成也与他有意识地追摹圣贤经典风格有相当大的关联,甚至影响到了宋代众多“拟圣派”作家的出现,这可以看作是欧阳修“圣贤情结”对其散文创作,乃至于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楚辞》黄昏意象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辞汇聚了浩大多元的“黄昏形象”。楚辞“黄昏意象”的“原型”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业文明特征是屈原创作关系不大的“真实”背景;“娶妇以昏时”的婚姻习俗仅是屈原借以抒情表白的“外在”形式;宫廷官府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与过多的夜间祭祀活动,才是屈原政治生活的直接背景;而作为贵族诗人的屈原,那敏感多愁、长夜难民的心理特征,才是《楚辞》“黄昏意象”的灵感触发与主体倾向;至于楚民族和屈原对太阳的崇拜,对太阳神话系统的熟悉、坚信,则真正成为《楚辞》“黄昏意象”的“原型”。  相似文献   

11.
朱谦之(1899—1970)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较为独特的人物。他一生著作等身,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音乐、戏剧等,均有涉猎,且造诣不凡。本文拟对朱谦之的本体论略加述评,并分析他的仁论与儒学的承续之间的内在联系,冀此有启于今。一朱谦之早期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他的思想基础是虚无主义。所谓的虚无主义,就是要毁灭这个世界,乃至整个的宇宙。他宣称:“虚无主义是反对一切,否定一切的学说。”①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归宿是“无”,“‘无’是宇宙间一切现象的本源,而且是宇宙一切现象的究竟”②但是,朱谦之…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5,(3):4-12
“西方人就像蒲公关,飞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而中国人则是一只风筝,飞得再远,也有一条细长的线牵着,那就是故乡。”许多国人的故乡就在那一座座烟波弥漫的古镇之中。古镇的房子,古镇的青石板,古镇的清幽雅致,一切都让人神往。近年,古镇游的升温可能就是国人思故恋旧情结无法释怀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3.
1984年5月24日我写完《(锦瑟)非音乐诗而是(玉溪生诗集序)》,万余字篇幅,刊于《西北师院学报》]985年第一期;后来又作了补论,写成《锦瑟为李商隐诗集序》一文,刊于1985年第三期《艺谭》。拙著“诗序说”中,曾列出六项证据,证据之六,即当代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机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送,颈联象“神思”,腹联象“作性”,两备一贯;别见《玉溪生诗》卷论《锦瑟》。(第三册第1184页。)钱先生虽只讲了《锦瑟》两联,已透露出他也认为《锦瑟肉描绘创作构思有关,为义山自道创作甘苦之作,这与明清二代认为《锦瑟》为义山诗集序…  相似文献   

14.
骆宾王能够在虚浮纤弱的初唐文坛有所突破,创作出颇具“骨气”的诗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创作中对《楚辞》的自觉接受。对《楚辞》的接受,不仅增强了骆宾王诗歌的情感力量,也丰富了其诗歌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5.
论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红凯 《江淮论坛》2006,(5):106-109
鲁迅的乡土小说,所以成为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创作中所显现的那种较之其他乡土作家更为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浙东故乡常常的眷恋和对中国农民常常的“爱”上。可以说,鲁迅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对中国农村、农民深厚的情感文字表现,是这种真挚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儿子与情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记述了劳伦斯早年的生活经历。在这本书里,男主人公保罗精神上与感情上的分裂倾向,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荻蒲斯情结”的症状,因而许多评论家与心理学家认为,这本小说为“俄荻蒲斯情结”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病例。但是,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个精神分析小说,它同时向人们展示了男主人公保罗的生活模式由于屈从于他人,(尤其是他的母亲,葛楚)甚至屈从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受到阻碍。正如劳伦斯所说:“这是英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的悲剧。”保罗的悲剧有他的历史原因,那就是“俄荻蒲斯情结”。弗洛伊德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新潮作家”是个难以界定其范围的概念,姑且随俗地用以格称80年代以来运用异于传统手法来进行创作的一大批作家。尽管其文学主张干差万别,却有着一个明显的共同点,这就是“以语言为文学之本”(王蒙语)。他们所进行的“文学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语言实验”。“语言实验”这一说法,是何立伟首先提出的,而他的语言实验就是立志写出“美文”。他明确反对用重复、仿制的“公共语言”来创作。老作家林厅澜则长期孜孜不倦地探索文学语言的特异素质和汉字“语象”效果的营造,他的探索引起了普遍关注。“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王船山“梦”词的创作动机与丰富内涵进行梳理和解析,以期深入船山的内在世界,感受他那活泼律动的生命气息,为还原船山真实的情感世界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林林总总的诗人中,李贺诗的神奇诡谲,义山诗的用典深僻,都以索解艰难使得后来不少唐诗爱好者望“洋”兴叹。尤其是义山诗,即使作为辽金一代大诗人的元遗山,也禁不住慨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后来也有人讥诮李义山写的诗是所谓“獭祭鱼”,说义山用典之多,犹如水獭捕得鱼阵列于  相似文献   

20.
胡金望 《东南学术》2008,(5):142-148
方文是明清之际具有鲜明创作个性和风格的遗民诗人.他的<涂山集>真实地反映了鼎革之际的时代风云、诗坛状况和作者苦闷的人生历程,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首先,他以强烈的遗民情结为诗魂,创作了大量诗篇,体现了人品与诗品的高度统一.其次,他以诗歌为生命之所寄,创作题材丰富,众体皆备,形成了布衣诗人的平易诗风,其创作成就对于认识当时社会和研究明清之际诗风演变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