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省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辽宁省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组采用简单抽样法对部分省内高等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存在迷恋网络、人际关系淡化等心理倾向,以及网络行为失范和网络伦理道德缺失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大网络治理力度,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建立"立体式德育模式",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创建健康向上校园网络平台,把握网络阵地主动权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心理、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处于不利境地的一部分大学生。大学生弱势群体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自我健康成长,也给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主要表现自卑焦虑型、交际困惑型、情感受挫型、网络迷恋型和人格分裂型。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应该在经济上的资助,完善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在心理上的救助,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在思想上的帮助,强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就业上的扶助,需要政府、社会一起予以特殊的援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高职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分为积极的网络心理需求和消极的网络心理需求,并对高职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进行了透析。在此基础上,从高职大学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高职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养成的内容和途径,从而引导高职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养成健康的网络心理。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上网并非都是为了学习,更多的则是为了人际交往、娱乐消遣、寻求刺激和精神寄托。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倡导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动机、性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特点,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克服网络心理问题从学生、学校和社会诸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上网并非都是为了学习,更多的则是为了人际交往、娱乐消遣、寻求刺激和精神寄托。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倡导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动机、性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特点,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克服网络心理问题从学生、学校和社会诸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其存在与影响备受社会关注。20世纪西方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毕生致力于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的分析,其“逃避自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心理困境分析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弗洛姆的自由悖论生动地映照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的心理矛盾,即自由与孤独并存。弗洛姆提出的确立“积极自由的存在状态”,为当代大学生走出网络迷恋心理困境指明了方向,其根本途径是让当代大学生积极地以爱“投入学习”,争取“积极自由”,超越异化,不再受网络技术所奴役,并最终成为网络技术的掌控者,从而进入既自由又不孤独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对宿州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宿舍;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上网时间过长,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质量的建议:一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将网络变为学习工具;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长和上网场所;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地使用网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义亭 《中南论坛》2009,4(2):36-37
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有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大学生有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科学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戒除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主的部分高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知识比较缺乏,对性生理知识、性病、艾滋病知识、避孕知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大学生的性观念呈多元化倾向;大学生仍很看重"贞操",但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又持宽容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矛盾心理;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大学生获得性知识主要是通过自学,通过书刊、网络、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与同龄朋友的交流,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性教育方面仍处于薄弱环节。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网络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即网络使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发生变化,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等,同时,网络又使部分大学生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不良信息扭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措施:(1)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网络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健康地使用网络;(2)搭建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3)占领网络新阵地,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4)提高辅导员队伍信息化工作水平,增强辅导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预防中所应采取的措施,即: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增强预防能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大学生心理阅读疗法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及心理咨询活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从而在根源上防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并已被普遍认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心理咨询以其广域性、时代性、互动性、保密性等特点,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课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师资现状及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阐述了课程式团体心理辅导,不失为一种提高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预防和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使用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对大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和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地从理论研究和行动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网络,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杀人事件,破坏性大,其负面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的建立和运作,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信心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大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与提高可以在评价、交往和集体活动、作决定、难题训练、发展特长、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自我暗示中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评判标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亲密人际关系的丧失极易导致身心疾病甚至死亡。应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培养其交往品质、养成交际技能,引导大学生主动、积极交往,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招后的生源呈多元化趋势 ,伴随而来的学生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这已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积极探寻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以此帮助高校弱势群体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