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不可避免和不容否认的客观社会现象,社会分层是社会学功能论流派的分析性概念,社会分层承认社会客观存在差别和不平等,社会分层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合作性运作和社会的有机团结,推动社会协调、和谐发展。在笔者看来,社会分层、社会阶层更多的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社会学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作为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中国的贫困研究是在广泛的社会变迁背景中呈现其社会学意义的。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发展、现代性和社会结构变迁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主线索。和以发达地区为场景展开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关于不发达和贫困的研究虽然数量不丰,却也初具形态。笔者尝试把这些工作粗略整理,受益颇多。在不同时间、地理空间和文化条件下,发展问题或者现代性问题可能呈现出多元或多样面貌。发达和不发达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值得探求,关键要清楚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在学术体系的什么地方相…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瞻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范畴。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理论社会学最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之一。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学科20年来,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理论社会学还是应用社会学,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学家们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已充分地意识到,(1)…  相似文献   

4.
试析城市住宅的社会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住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为是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在70年代前,人们多把住宅问题当作社会问题来研究,而在70年代后,则着重从社会学角度对住宅建设和居住区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1978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建筑与文献委员会”上正式命名了住宅社会学,它标志着住宅从社会问题研究到住宅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殷秀珍 《现代妇女》2014,(11):31-31
以前贫困一直和失业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贫困群体穷忙族,他们努力工作,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才也被迫进入到这个群体,成为日本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这样近年来备受关注一个社会问题,很多学者从市场、经济及国家政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主要从教育方面探求其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年过渡是指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事件,并不都是平稳、顺利完成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这些变异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什么?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秩序的影响又如何?鉴于目前的青年研究大多集中在青年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上,本文认为应该更加关注青年由结尾时期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青年过渡研究应该着重考察社会变化如何影响青年过渡?有哪些理论和概念适用于理解青年过渡?我国对青年过渡的安排具有哪些特点?这些安排是在复制社会不平等还是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国家关于青年的政策是否为青年提供了良好的过渡安排?本文旨在对这一过渡过程提出一个浅显的社会学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的研究与社会学的应用———读《移民与发展—世界银行的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李汉林如何将社会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使之成为指导人们社会行为理性化的依据,是多年来不少社会学工作者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著名社会学家、世界银行社会学与人类学...  相似文献   

8.
讨论社会结构往往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学者们对社会结构概念有太多的定义,但也可以发现其间的共识,并从中看到社会结构概念的积累性进展。笔者将社会结构概念作为一种社会学认识方式,探论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增加了什么(能力),限制了什么(空间),规定了什么(主题)。它所处理的中心问题是社会秩序。它的特长是解释社会程序构成的机制和状态。它所注重的关系及其整合分析,给社会学增加了处理宏观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局限了社会学的注意空间。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问题应当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但因为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限制,社会学一直未能把语言问题研究纳入自己的视野。直到本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学主流才普遍重视语言问题研究,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社会基本矛盾由人与自然关系转为人际关系的后工业社会是社会学语言学转向的现实基础。处理人际关系、寻求社会和谐成为社会中心任务,不仅突出了语言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且也促进了社会学研究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并实现了社会学研究从本体论向生存论、认识论向理解论、绝对论向相对论,以及科学世界、生产世界向生活世界的理论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政治界所关注的依然是那个尚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使中国走上一条国强民富的现代化道路。围绕着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的探讨到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呈现的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讨论农村问题,特别是在抗战以前,由“深入民间”逐步汇聚成的“乡村建设”运动。 从社会学研究与应用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村是一片广阔而尚未开垦过的田地。要研究中国平民的生活,一定要研究占人口总数80%的农民的生活;要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农村问题。于是,正像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将都市作为社会学的实验室一样,乡村成了中国社会学研究、应用的实验室。以杨开道为首的近代中国社会学者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一从总体上看 ,今天的中国已经摆脱了贫困 ,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 ,正在稳步地迈入一个小康的社会。这个时期 ,人们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逐步开始从操劳温饱过渡到注重提高生活质量 ,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 ,工作与社会压力逐步加大 ,身体健康与避免疾病愈来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关心的话题。按照医学社会学的观点 ,健康与疾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的概念 ,它所描述的也不仅仅是人体器官的一种功能性与器质性的状态 ,更多的 ,它还应该包括人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人们的社会行为取向及其方式对他们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换句话说 ,健康与…  相似文献   

12.
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四个观察维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去社会学化、去社会理论化的村庄研究忽略了以下四个问题:(1)在批判社会学的视野里,村庄面临市场力量的持续冲击,后者要求土地和劳动力全部从共同体中分离,纳入作为价格形成体系的市场。故村庄转型的核心问题就是听任市场力量,还是保留村落共同体。(2)在专业社会学的视野里,如果承认现代社会还需要小型、地方性共同体的存在,以满足非市场经济性质的互助与交换,并发挥情感和社会认知方面的功能,就意味着要承认村落共同体的农业经济支撑条件在现代可能松动剥离,但它作为社区共同体仍然是正常的现代社会的基本资源;它能否在空前复杂的推压力量下采取恰当的过海策略,实现与社会的联结,首先取决于国家和社会把何种社会视为正常。(3)在公共社会学的视野里,地方性共同体是否被视为公民社会的敌人,首先取决于公民社会被视为应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之上还是方法论社群主义之上。从后一立场看,恰当的村落共同体不是公民社会的敌人。(4)在政策社会学的视野里,国家应该在允许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社区,并且在解决城乡社区的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城乡社区衔接,避免加快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两大国家战略之间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13.
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经济危机的蔓延和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是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以此为背景,本文运用社会学概念和工具,对经济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从经济问题向社会问题传导的社会机制,以及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从波兰尼所谓“大转变”、特别是布洛维所谓“第二次大转变”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转型,形成了“新古典的社会学”与“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两条不同的学术路线。前一条路线关注精英,后一条路线关注工人阶级和底层社会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社会,由于转型起点上社会制度安排的不平等,市场社会意义上的中国工人阶级可能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被塑造成型,社会学的“劳工研究”的理论传统中现存的两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模式”和“波兰尼模式”,分别对“农民工”和原国有企业工人如何形成为市场社会中的工人阶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透镜。借助于这些理论透镜,可以重建对“农民工”的整个研究问题并将之纳入阶级形成的框架中。最后,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概念,可能为对转型期工人阶级再形成过程进行具体的、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方法论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在青年社会学中导入角色理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学的青年研究如何从“青年学”中分化出来 ,青年社会学如何理论化 ,这些是我们正面对的课题。事实上 ,这也是各国社会学界的研究者们在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意在说明将角色理论 ,特别是“角色类别”概念导入青年社会学的理论意图 ,并尝试着提供一个运用角色类别概念考察中国青年问题的视角。一、角色类别 :一个视角“角色”(role)概念在社会学中被广泛运用 ,其理论的展开也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通常 ,角色被看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亦即社会与个人的媒介。更有意见认为 ,“角色并不只是作为性格结构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职业生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职业构成状况是社会学研究中重要的变量之一。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职业构成表明了该社会的分工水平;从微观角度看,社会行动者从事的某种职业说明着个人的社会地位。这两方面多在传统社会学研究中有所体现,其研究更多地具有结构性特征。职业生涯概念的引入力图对此有所突破,一方面它试图把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职业研究相结合,既关注社会行动者在劳动分工中占有的一系列职业地位,也关注社会行动者职业变动背后的社会因素;另一方面,它也试图把过程因素与结构因素相结合,个人的职业发展或职业连续性的变动在职业生涯的概念下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学者孙立平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引起学界内外的关注。“断裂社会”、“权利失衡”、“利益博弈”、“结构先于制度定型”、“底线失守”、“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等等概念与观点不仅为相关研究频频引用,也时常出现在传媒报道和各种类型的公共话语空间中。这些关涉到经济增长、城市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房地产、贫困与不平等、信任危机与道德等等问题的诸多社会层面的文章收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2003年)、《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的泰斗,也是最早对法律作广泛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韦伯无意发展一套系统的法律社会学理论,但这绝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学在他恢弘的社会学架构中无足轻重。事实上,韦伯的社会学著作几乎都涉及到法律问题,在《经济与社会》中,则设专章论述法律社会学。帕森斯曾说,“韦伯的实体社会学的核心既不在于他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也不在于他的宗教社会学,而在于他的法律社会学”。本文即试图对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作简单的评介。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和理论体系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和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期望通过对经济社会学产生的条件、两种经济学对经济社会学发展的不同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是否为经济社会学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等若干问题的探讨,从学科外部来回顾和展望我国经济社会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定性社会学与定量社会学的区别在哪里?二者在社会学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作者首先探讨了因果关系和必然性问题,认为必然性是人们对事物充分原因的认识,而科学的目的是从类的层次探索不同种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接着作者按知识的抽象程度把人类知识分为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三个层次。定性社会学强调人的主观意义,探讨的是具体的社会事件,因此十分接近生活经验;定量社会学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欲图在类的层次说明社会现象,故属科学知识。二者的研究都是实证知识。社会学理论不完全以经验观察为基础,而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在较抽象层次上说明社会现象,应属于哲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