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余玠(?——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蕲州蕲春(今湖北蕲春县)人。他在蒙古入蜀攻宋的战争中,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治蜀时间长达十年(1243—1253年)之久。在军事上,他制定了因山筑城,设险守蜀的防御计划,领导四川军民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一套“如臂使指,气势联络”的山城防御体系,取得了前所未及的战绩。在经济上,他为了解决战争所需要的粮饷财赋,实行了一整套葺理四川经济,在战争环境中恢复四川经济的应急措施。关于前者,论述已较充分;关于后者,则多为人所忽略。《宋史·余玠传》所提供的有关余玠经济活动的轮廊,若隐若现,十分模糊。曾获得台湾“中山学术奖金”的姚从吾的《余玠评传》,洋洋数万言,对此也不甚了了,很少建树。笔者认为,弄清余玠恢复四川经济的措施及其实行的效果和作用,对  相似文献   

2.
曾大兴教授,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负责人,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代表作有《柳永和他的词》、《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等.曾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先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倡导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发起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主持召开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一、二届年会,主编《文学地理学》年刊第一、二辑.本刊特委托文学地理学学者、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李仲凡副教授就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对曾教授进行专访,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中,发见了秦代小型木槨墓葬,出土竹简千余枚。其中有昭王元年至始皇帝卅年(公元前306——217年)的《竹书纪年》式的碟记,按年记载着这一期间统一全国中的一些战役和一位名喜的家属事迹,所记秦楚间大事和秦朝对外历次战役不是全部,这说明这份记录只是喜和他先人有关的战役和历史,是司马迁《史记》所称的《牒记》。它对秦朝历史和历法提供了一些重要资料。今就所涉史事略加考释如次。  相似文献   

4.
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是目前研读陆游诗歌的权威注本。但百密一疏 ,笔者于读书中注意到一些问题 ,现提出一则 ,谨就教于方家。《剑南诗稿》卷二《秋风》 :“霜清汉水绿 ,日落楚山苍。”“汉水” ,钱注引《渭南文集》卷四七《入蜀记》 :“石首……在龙盖山之麓 ,下临汉水。”按 :《入蜀记》之“下临汉水”当属误记。今据《入蜀记》 ,钱所引此段之前 ,尚有“三十日 ,黎明离鄂州 ,便风挂帆 ,沿鹦鹉洲南行。……自此以南为汉水 ,《禹贡》所谓‘冢导漾 ,东流为汉’者”的记载。 (参见《陆游集》第五册第 2 4 4…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杨炯初入蜀时间祝尚书先生《杨炯初入蜀年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4期),因《朝野佥载》云卢照邻“后为益州新都尉,秩满,婆娑于蜀中,放旷诗酒,故世称‘王杨卢骆'”,定为王杨卢骆“四杰曾经同时在蜀”.又考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开头“大辰之岁,正阳之月”为卯年四月,便进而定杨炯丁卯年(乾封二年,667年)曾经在蜀.窃以为此论未当. 祝文所据,主要为“大辰之岁,正阳之月”.而杨炯《铭》开头此二句,并非记己观重阁之时,乃云窦竞与释智海之建佛寺也.杨炯《铭》开头为:“大辰之岁,正阳之  相似文献   

6.
梁陈诗人阴铿的家世背景赵以武拙稿《阴铿生平考释六题》(载《文学遗产》1993年第6期)提出:阴铿的郡望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祖居地在南平作唐(今湖北安乡县北),家居建康袜陵(今南京市);由于父、祖仕履的影响,他是作为庶族寒人步入仕途的,入仕居官...  相似文献   

7.
纵览当今欧美地理学界,人文地理学可谓主流,人文地理学者参与到各种公共政策的讨论和对话之中,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有关人文地理研究成果受到其他学科的关注,一改过去人文地理学一直从其他学科借用观点的不足,确立了人文地理学在社会科学总体中的地位,这无疑是值得地理学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8.
沈家本(1840——1913年)清代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字子惇,别号寄簃。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侍郎、修定法律大臣、资政院副总裁等职。他对我国历代的法律资料,做了广泛、系统的收集、整理和考订工作,并且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有大量的著作问世。仅现存的《沈寄移先生遗书》甲、乙两编就收有沈家本所撰《历代刑法考》、《寄移文存》、《说文引经异同》、《古今官名异同考》、《日南读书记》等各种珍贵文献资料三十五种(其中,甲编二十二种、乙编十三种),总计一百九十一卷。在这里,汇集了他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9.
范锴,字声山,号白舫,又号苕溪渔隐。清乾、道时浙江乌程(今吴兴县)南浔镇人。范锴是例贡出身,但他志趣淡泊隐逸,而寓意盐策。中岁以后,为经营盐业,往来于楚、蜀之间达三十年之久。“飘零书剑,清狂诗酒”(范锴《鹊桥仙))的生涯,使他知识十分丰富,范锴晚年以客久欲归之南浔,因中途变故而寓居扬州,卒年八十有余。在范锴入蜀前夕,湖北曾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波及川、陕、楚、豫、甘五省。范锴晚年寓居扬州时,又值英舰直入长江。两次政治事件,对范锴是有刺激的,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明显的反映。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情人民的疾苦,同时,他又极端憎恶农民起义。这种思想直接支配和影响着他的作品。范锴的著述很多,范来庚《南浔镇志》著录了十五种,民国周庆云《南浔志》和上图《中国丛书综录》均著录十三种,而书目各有不同。除去相同  相似文献   

10.
论《蜀王本纪》成书年代及其作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蜀王本纪》相传为西汉末杨雄所作,但其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及新旧《唐书》始著录其书于地理类中,是记录蜀中掌故的地方志书,原与正史中的本纪不同,所以《隋书》、《新唐书》纪皆作记。纪虽可训记,但在习惯用法上究有不同。《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蜀王本纪》初名《蜀本纪》,或省称《蜀纪》(见《华阳国志·序志》)。《蜀纪》,他书征引皆  相似文献   

11.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晴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此词为《洞仙歌令》,传为蜀主孟昶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摩诃池上作。林大椿先生《唐五代词》题名“木兰花”,亦载作者孟昶,并注见《全唐诗》《阳春白雪》。而宋人苏轼更以其酣畅之文笔,加以渲染,据此诗而作《洞仙歌》词并序。此词历来囿于陈说,也无人加以辩析。然而细细咀嚼,两词却俨出一手。苏轼自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俱能记之。今四十年,朱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还记其首章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然检阅前人笔记、  相似文献   

12.
张士贵,字武安,弘农卢氏(今河南卢氏)人。隋末,他于当地聚众反隋,后来归附李渊。在李渊建唐与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他有很大贡献,贞观年间(627—649),又屡建战功,故而死后陪葬昭陵。两《唐书》中,均有《张士贵传》,但该《传》对张士贵事迹的记载都非常简单,对唐代历史叙述甚为详细的《资治通鉴》,也没有对张士贵事迹有更多的记载。1972年于陕西礼泉发现的《张士贵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①,其中所记有关张土贵的事迹,比两《唐书》的《张士贵传》要详细的多。从《墓志铭》的内容看来,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献…  相似文献   

13.
范锦章 《江淮论坛》2002,(5):124-125
范增故里何处?这本来是明确的,《史记·项羽本纪》中介绍范增时,第一句就是“居人范增”。但中国古今地名沿革情况十分复杂,一名多地的太多了。所以,居究竟在今何处?这就有了分歧:《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称:居巢:①春秋时为吴楚交争之地,旧说即殷周巢国。在今安徽六安东北,或作在今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东北。一说其时以居巢为名的不只一邑,殷周的巢只是其中之一。②古县名。巢一作,秦置,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南。项羽的谋臣范增即本县人。《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更明确称:范增:(前27…  相似文献   

14.
《李贺入蜀为宰考》商榷房日晰黄震云《李贺入蜀为宰考》(载《江海学刊》1995年第5期)一文,提出了李贺研究中的一个大问题,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但其中有的论据,却不可靠。黄文云:《全唐诗》卷272戴叔伦也有《冬日有怀李贺长吉》诗说:“月冷猿啼惨,天高雁去...  相似文献   

15.
一、概说在有着丰厚史学传统的古代中国,有关外国史地的记载在历史著作中屡见不鲜。而且其地理范围遍及亚非欧。但是,中国真正放眼世界,进而把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活动纳入史学研究体系,则缘于近代中国对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明的应战。尽管先觉者林则徐、魏源、梁廷■、徐继畲等在鸦片战争前后编著了《四洲志》(1839年编写但未能出版)、《海国图志》(1842年)、《海国四说》(1846年)和《瀛寰志略》(1848年)等一系列介绍世界史地和现状的图书,然而当以德国史学大师兰克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在撰写多卷本的世…  相似文献   

16.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学名著,记载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其中不少内容与漕运有关,本文按运河史、都城漕运交通、漕仓、军事化漕运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对《水经注》中的历史资料及其相关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公元前198年~公元前106年)①,广川(今属河北省景县)人②。西汉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司马迁认为从高租到汉武帝五世,最精通《春秋》的是董仲舒。班固《汉书》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五行态》),“为群儒首”(《董仲舒传》),是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董仲舒思想对后代影响也很大,南宋理学大师朱幕称他为“醇儒”.并将他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写入《白鹿洞书院学规》,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直至清末,康有为著《春秋董氏学》,认为董仲舒思想“轶荀超孟”,超过孟子和荀子。历代思想家对董…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编写《中南五省图书馆馆藏稿详提要》的过程中,在广东中山图书馆发现《赴厦日记(附公文倍件)》稿本一册。时间起于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初九日,记于同年十二月初六日,记录了作者奉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魏光素之命与西班牙驻华公使贾思理由南京前往厦门会审西班牙商人玛甘保与闽商黄子德互诉一案时经过,是有关清末厦门会审的重要资料。《赴厦日记》作者黄洁字宣廷,沈阳人,生卒年不详,时为江苏侯补道。作者首先纪叙了魏光存对他的传见,“午帅交出八月初八日外务部来电一纸,内开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商人玛甘保因行快亏欠银两…  相似文献   

19.
洪适(1117-1184)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徽猷阁直学士洪皓长子,以父出使恩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与弟遵同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竞建内止》记齐国君臣对话,内容与《尚书·高宗肜日》有关。慎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关他的记载很少,《慎子曰恭俭》是研究慎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季庚子问于孔子》与《弟子问》记孔子的谈话,主要观点与《论语》相同,是研究儒家学说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