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土地“外部承包”法律风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其他方式承包作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形式之一,是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外部承包"参与农村土地开发经营的主要途径。现有土地制度下的"外部承包",由于承包者难以透彻了解土地法律制度而常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包括超越范围承包,违反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权属不明,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解除,未进行登记等。探讨这些法律风险,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家庭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这种限制严重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顺利流转,不利于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因此,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法律层面上适时放开对家庭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严格限制,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现行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规定不够明确,因而出现了学界两种对立的观点。《物权法》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为用益物权,为其成为继承权客体奠定了坚实基础,且从古今中外立法例及农村养老保险角度考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成为继承权的客体,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也应给予其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又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的权利,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确还存在着某些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过多考虑了国家利益;未能较好的考虑与正在制定中的《民法典》的协调;部分具体制度设计有失全面和公允;遗漏了一些具体制度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5.
信托分为商事信托与民事信托,在商事信托中还有金融信托,法律对金融商事信托的受托人有着严格的资格要求。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中,受托人也存在资格性要求。因受托人在信托中处于核心地位,其适格受托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研究的关键,也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制度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信托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的要求,可从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等两个方面界定适格受托人,应澄清只有信托公司才有资格担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受托人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物权化,这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但如何适用物权法基本原理构架此项权利却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此项权利名称、期限、主体及流转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力图完善此项权利。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目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是必然趋势,农业中长期信贷投入不足一直以来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抵押品不足是农业融资难的关键,因此提出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目标模型的研究,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贷款,发展农村经济,进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建立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找到最优的利率和政府贴息,使得入股农民获得稳定的红利,农业大户得到最大利益,推动国家农业规模化发展,银行在合适的还贷概率下,取得最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是当前我国学界和决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通过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现有三种实践模式优、缺点的分析研究,得出当下可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为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出了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现实障碍和法律困境,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建立在集体所有权之下的一种新型用益物权,其长期性和稳定性对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权利的稳定性和权利的维护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是,该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界定及在妇女承包权益维护上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民法学伪命题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法学意义而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念的模糊性、制度产生的政策性、制度构建的非权利性都决定了在民法学领域其根本就是一个不应成立的命题,流转的具体形式更是没有跳出传统民法权利实现的范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实质是民事权利的间接实现问题,传统的民法理论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关键在于要为权利的间接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才有可能在民法学意义上既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实现,又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农地政策的历史嬗变及逻辑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政策是农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农地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及其绩效。在系统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政策演变历史的基础上 ,科学归纳与概括其中蕴含的理论启示 ,从而为农地政策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与“white”的语义有同有畀,但畀大于同,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对二者的语义演变进行历时追溯,发现认知主体的主体间性使二者在概念客观世界时具有共同的义项,而认知主体自身的主体性及畀隐喻性则使得二者在客观概念世界时产生了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农村土地所特有的社会保障功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按照“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设计的,该公平中含有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在某些方面严重损害了效率,并且该公平是十分有限和狭隘的,从宏观而言并不公平。为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应依“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重新塑造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效率优先”就是坚持生产力发展优先,就是坚持市场经济体制。”兼顾公平”中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局公平。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变目前我国农地资源配置以计划为主 ,从而导致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状况 ,实现农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 ,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实现农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对策是 :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起完善的农地市场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述评(2000-2006)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泛搜集近年来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涵义与特征、产生背景与实施条件、创新与作用、形式与模式、主要做法、成效与问题、启示与政策建议等问题,初步勾画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6.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之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其中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农村妇女权益特别是土地权益关系到广大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能否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目前,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之所以如此,既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也有法律方面的原因,如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规定协调性差、以及法律本身不够完善等。尽快完善法律的各项规定并发挥各级妇联的作用,是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在农村基本落实之后,不失时机地探索和建立新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对新泰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之后,指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属于政府单一中心模式,它受制于土地所有权的国有和集体二元分层制度,排斥了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资本化,使得失地农民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且农民土地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不畅。基于农村集体土地是其所有权主体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宪法修正案》、《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亟待进行多中心变革。政府权力、社会权力和市场权力多中心治理的路径,可以实现政府主导、司法救济、社会参与和市场契约的和谐的征收与补偿秩序,是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的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政府应从城乡两个方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即建立与土地流转制度相关的制度体系,包括土地使用权市场、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集中使用农业补贴和以土地换保险等制度。为确保土地流转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镇政府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双赢,政府应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重庆沙坪坝区为例,分析现状,剖析缺陷,提出只有建立和完善严格保护农民利益的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创造与此相适应的符合农村土地流转的法治环境,才能实现农户保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