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并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生态文学的特点,不同的作家作品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类型。以郭雪波的《狼孩》为例,分析文本中生态人物类型,从而得出生态人物背后的环境启示。  相似文献   

2.
郭雪波的《狼孩》、《狼与狐》和《公狼母狼狼子》等狼族小说,站在生态整体主义的制高点,将生物学上敌对的人类与狼族两个动物种群进行伦理学和文化学上的重新化约,使人与狼站在相同的道德维度。这极大地颠覆了惯常的生态价值观,给人们带来深生态思想的崭新启迪。  相似文献   

3.
忏悔意识自新文学时期始发至今,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忏悔意识普遍缺乏的当代文化场域中,虹影的小说便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在继承鲁迅和郁达夫开创的现代忏悔意识的基础上,虹影将探索救赎之道也纳入创作主题。虹影明白"罪"是苦难的根源,忏悔是解开"罪"的钥匙,是救赎的前提,所以她在苦难中体认"罪"的存在,领悟苦难的意义;始终把对个体与社会的关注看作文学的使命,将写作看作一种具有忏悔和救赎双重作用的力量;最终,在徘徊和惶惑中回归童心,用爱治愈人性缺陷,找寻自我和人类精神救赎的终极奥秘。  相似文献   

4.
作为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系列小说构建了风格鲜明的文学世界,在文学审美现代性的建设上做出积极探索。一方面,渡边小说展现了当代日本压抑庸俗的社会现实,将平庸的世俗生活作为主人公沉沦于其中及其故事展开的灰色背景;另一方面,渡边小说把审美化情爱作为创作重点,以此作为拒绝平庸、拯救生存的救赎之道。这秉承了日本唯美情色的文学传统,也取决于渡边中间小说的创作定位。然而,渡边式的审美化情爱无力完成生命救赎的重任,并在审美现代性的道路上步入歧途。渡边文学在文学审美现代性上的探索有得有失,它是当代日本文学现代性建设的一个样本,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奥 《南都学坛》2010,30(5):54-56
《白鲸》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自出版以来,它即以奇特的想象、恢弘的故事风格广受评论界关注。在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对《白鲸》的研究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梅尔维尔在小说中探索了人类与自然及自然与人类灵魂的关系。这部小说实际是一部生态文学,通过亚哈的悲剧,作者指出人类只有尊重自然,对其适度开发,才能走出生态困境,摆脱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6.
郭雪波的小说在极力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维护文化多元性,以期实现生态多元和文化多元的健康互动.  相似文献   

7.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他认为人性之恶是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蝇王》有着十分深刻的伦理意义:小说"审恶"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而且小说中的宗教伦理理想也给处于悲观绝望中的人类指明了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8.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他认为人性之恶是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蝇王》有着十分深刻的伦理意义:小说“审恶”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而且小说中的宗教伦理理想也给处于悲观绝望中的人类指明了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9.
红柯小说以新疆草原大漠为背景,极力彰显人的神性,使读者从生命的自由舒展中获得了神性存在和人性本真的意境与快意。在普遍的欲望化书写中,红柯小说很好地诠释了文学书写的神圣功能,他超越了文学的世俗教化和娱乐功能,进入了文学叙述的神圣化自我救赎和他者救赎。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批评角度重新审视三部典型的西方漂流小说,可以看到: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存在明显的反生态书写,图尼埃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重在构筑人与大自然的主体间性,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则展示自然生命的平衡和救赎。这三部小说在处理生态书写与宗教文化、人性探索、复调性的生态叙事等方面,对后来的生态文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惯用自然主义的书写手法描绘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以寻求解决社会危机的途径和方法。在小说《黄金谷》和《月亮谷》中,他从人类中心主义逐渐走向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相互补偿的关系。他主动承担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并逐步完成"自我"向"生态自我"的转变。认真解读杰克.伦敦的自然文学作品,深入挖掘它的生态思想的真正内涵和精髓,对加深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大自然真正价值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作为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在发展观、自然观、价值观、技术观和消费观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而生态文明的有机论自然观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张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工业文明否认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生态文明认为自然万物都是以自身为目的,因而都具有内在价值和天赋的生存权利;工业文明把技术视为人类用来征服、操纵和统治自然的工具,生态文明则强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使技术活动生态化;工业文明奉行消费主义消费观,把消费看作是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而生态文明强调消费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能源的可承受能力,还要与国情国力相适应,倡导绿色消费和注重大自然精神价值的消费。但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完全否定,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3.
艾伟是一个擅长小说写作的新锐作家。在日益喧嚣浮躁的时代里,艾伟的小说却在不断演绎人性深处的奥秘,并因此而获得一种可贵的精神的厚度,他善于将人物置于非常情境中去看取人性的变化,原罪与救赎是他的小说在向人性深处掘进时一个不断被言说的母题。  相似文献   

14.
认识生态贫困是讨论生态扶贫的逻辑前提。把握生态贫困应当确立人的维度和生态的维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贫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是人的生态关系“恶化”而导致人的贫困。生态贫困是指人类因“生态”致因而无法从自然中获取必需的生存和发展资源陷于贫困状态中。它主要分为环境退化型、自然灾变型、能力脆弱型和行为后果型等四种生态贫困类型。生态扶贫要消除的是生态贫困。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对近代工业文明反思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确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社会观。马克思把自然界看作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不断向人生成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结构,从而克服了近代工业文明的自然观把自然看作是外在于人的缺陷。而马克思的社会观抛弃了把社会当作一种实体的看法,指明了人是社会的主体及发展目的,启示我们要树立全人类主体的意识来建设生态文明。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大浴女>是一卷多角度、多层面透视人性的x光片,清澄透明而深邃地展示了丰富的人性魅力.尤其是她笔下人物的心态与行为,总让人感到"反常中的正常",能把读者引进人性的深处,深窥人性在"反常"中的演进、扭曲和抗争,从而促成读者对人性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小说充满着对人性的礼赞,本文以小说中湘西男女形象、湘西中老年形象、湘西土匪土娼形象为例,对其人性美进行了粗浅解读。  相似文献   

18.
对生态伦理本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说,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关系.生态伦理要求人们将生态价值和人类主体作为整体来思考和对待.保护自然的最深刻根源和持久动力应该是发自人内心的需求,人需要自然,人更需要热爱自然.  相似文献   

19.
黄碧云的小说文字风格凌厉,擅于通过对生活细节与人性表现方式的精准把握,极力描写人性阴暗、冷酷和暴力的一面,她的这些小说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暴力美学特点。本文以《失城》和《呕吐》为例,从历史性的身份焦虑和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两方面对黄碧云小说的暴力美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公安题材小说尚未进入现当代文学的主流学术话语体系。公安题材小说不能等同于侦探小说,公安题材小说有公安侦破小说和非公安侦破小说,公安侦破小说与警探小说(侦探小说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两者都遵循着一定的写作模式,主要角色多是警察。公安题材小说因贴有“公安”标签,突出的是人民警察的“职业特征”。“职业特征”则蕴含职业精神,体现人性深度。公安题材小说应定义为以文学的笔法书写公安系统人民警察的工作、生活、命运遭际和心理流变等,并凸现“公安”这一职业特征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