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作是中国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但是,鲁迅所说的讽刺与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讽刺是有区别的,把《儒林外史》看成是幽默小说更具合理性。《儒林外史》的幽默是悲伤、冷峻、绝望、荒诞的幽默,和美国文学流派中的“黑色幽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作者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过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成书于18世纪上半叶,虽为文人作品,描述的也主要是文人生活场景,但其整体口语特征还是很突出的.从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考察《儒林外史》中的动量词可以发现,《儒林外史》的动量词系统与《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大同而小异.《儒林外史》的成书时代晚于《水浒传》,略早于《红楼梦》,动量词的发展情况正好居于二者之间.由这一时间序列,我们可以观察到发展中的语言现象.另外,《儒林外史》有全椒方言特色.《儒林外史》中动量词的这种历时变化和地域特征正反映出动量词在发展中精细化的分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2011年,吴敬梓诞辰310周年纪念大会暨《儒林外史》高峰论坛在安徽省全椒县举行。会议学术活动可谓内容丰富,新见迭出,主要在《儒林外史》人文精神与当下意义的研究、发掘新资料推进了对吴敬梓家世和作品研究、《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传播途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这必将推动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的创作素材十分丰瞻,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资料汇编》等专著已总其大成,周林生等又做了一定的补充。笔者通过阅读明清相关史传笔记资料,又发现一批新的《儒林外史》创作素材,现将这些材料陆续整理出来,供研究者们解读《儒林外史》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今所见《儒林外史》的最早本子为嘉庆卧闲草堂本,共五十六回.但吴敬梓友人程晋芳却说《儒林外史》为五十卷(即五十回),金和又说此书原本为五十五卷;目前的研究者颇有信从金和之说的.但金说到底能否成立?《儒林外史》的原书到底应是多少回?这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浙江图书馆藏有孤本文献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一部,诸多《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失收,亦未见其它论著征引。是集作于清光绪十九年,所评版本为《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是现存部头最大的《儒林外史》评点。作为晚出的评点,《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却没有朴学重考据的痕迹,而是集中在对小说情节人物的评骘和写作技法的鉴赏上。童叶庚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褒贬倾向把握得比较精准,对人物的评价颇为公允,对小说情节和艺术特性的辨析更为细致,且有不少独到见解。《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丰富了《儒林外史》评点研究材料,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小说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是同时代的作品,但学术精神迥异。《儒林外史》地地道道是清学的,讲“经世至用”、“教养之事”、“礼乐兵农”,跟清初颜李学派一脉相承。《红楼梦》则是明代心学的,讲“明心见性”、“明明德”、“止于至善”,褒真贬假,特别与明代泰州学派中坚李卓吾学说相近。红学界公认《红楼梦》有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我们不揣冒昧认为主要是在李卓吾的思想影响下建构的。下面我们尝试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社会理想与个性理想、美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等几个方面,具体探讨曹雪芹与李卓吾的关系,以就教于红学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经典小说中 ,《儒林外史》是一部很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小说 ,然而随着科举时代的结束 ,人们对这部小说的隔膜似乎也越来越深。鲁迅在 2 0世纪 30年代就曾说过 :“《儒林外史》作者的手何尝在罗贯中之下 ,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 ,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 ,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人懂。”为了让这部小说为广大读者所理解 ,许多出版社都出版了《儒林外史》的注释本。这其中 ,新世界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美林先生精心批注 ,共 82万字 ,其中注文约 2…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儒林外史》的结构,众家评说不一,杨义先生则提出了十分新颖的观点,即《儒林外史》的结构遵循八股文"原、反、正、推"的布局原则,并且对八股文构成反讽意味。这一提法固然昭示《儒林外史》的结构仍有其相对整体性,但以《儒林外史》的主体结构对比八股文"原、反、正、推"的布局,其实并不吻合。综合考察,"反讽说"也颇值得推敲,作者没有必要使用这样隐晦的方式来进行反讽。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儒林外史》最有特色的结构 ,然而此结构并非独创 ,是对《四声猿》之类的明清杂剧的仿照。《儒林外史》常以人物命运与行为的突转来增强讽刺效果 ,这显然是运用了戏剧性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不仅仅是直接从白话通俗小说发展而来,其文体渊源可追溯到《世说新语》,在不重纪事而追求人物神韵、文人性、真人轶事性、谐趣性以及适应于创作宗旨的分类结构等诸多方面,《儒林外史》都受到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吴敬梓在汲取《世说新语》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之同时,把《世说新语》的文体因素融化到白话小说的创作中,使《儒林外史》的小说文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试论王冕     
一、从《儒林外史》中的王冕说起 王冕这个历史人物,经吴敬梓《儒林外史》一写,就给人以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的印象。由于过去的中学语文教科书选过这一段,历史人物王冕的真面目,反而为一般读者所不了解了。其实,《儒林外史》把王冕放在卷首来写,是为了“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也就是树一个理想的楷模来借古讽今,以贬斥“功名富贵”中人,不是为了再现历史人物王冕的“庐山真面”,回目中的一个“借”字就已点清楚了。 比如《儒林外史》写王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多年来,许多评论者一直把他看作是中国文学画廊中的吝啬鬼的典型,甚至把这一形象与老葛朗台、泼留希金这些世界"名角"相提并论。那么,这些评价是否公允呢?这一形象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通过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揭开人物的真实面目,以期对这一形象的美学本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即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这个时期,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已逐步解体,行将崩溃。《儒林外史》以生动的艺术形象,着重从科举制度这一侧面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封建社会儒家知识分子的百丑图,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恶,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及其科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汉语修辞范畴“互文”概念来探讨《儒林外史》的内指涉现象。使用“戏拟”来描述《儒林外史》与中国传统文本的文际关系。指出《儒林外史》通过互文性和戏拟化处理,构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几十年,中国人把《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并称为"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金梅瓶》、《红楼梦》、《儒林外史》,除《儒林外史》外,全部以修改本流行于世。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古典小说研究界查清了五大古典名著都经过修改以后,就发生了原本与改本孰优孰高之争论,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在继续。改本与原本有何区别?孰优孰高?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古典名著都有改本这一化文现象?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将可使我们对古典小说五大名著的认识深化,因此就这三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前期科举社会士人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讽刺江南士人的众生相,抨击的是已经日益腐败的科举制度。我们今天要读懂《儒林外史》,必须了解清代的科举制度。如要搞清《儒林外史》中童生、贡生、监生、生员、用才、举人、进士等一批与科举考试有关的重要称谓,就必须搞明白清代科举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