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的雷同化,二是语言的花俏化,三是厚古而薄今,四是材料的雷同化,五是惧怕创新。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改变现状,回归本性,学生的作文才会有生气。改变现状的方法:端正教师指导写作的态度: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多写身边的人和事;鼓励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倡质朴自然之文风:少些束缚限制.多让学生自由作文。有“我”存在的作文。才是真性情的作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家长担忧.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一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作文,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笔者认为要提高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最终要从低年级的“写话”抓起。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对“学生作文老师全批全改”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法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效果呢?叶老亦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新课标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学生应该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主体,既是写作的主体,也是评改的主体。因此,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是非常重要的。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实践活动,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展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数中学生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每运作文,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胜吉.究其实,那千篇一律的文题,脱离实际的指导,不厌其烦的八股文式的批改,怎能不令学生兴趣索然,望而生畏呢?孔子回:“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鸡作亦然.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年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写作水平下的不同的写作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一、申学生写作活动的心理及作文现状作文即写诗。由简…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习作,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课教学,坚持例文引路,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说到练,从仿到作,使他们在经历作文的全过程中,领悟对话写作的方法,并能将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作文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讲评。学生挨批。生硬枯燥,没有良好的写作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苦差事。一到作文课,学生就皱眉头,撅嘴巴,望文兴叹。大多数学生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只能写出三言两语应付交差,甚感苦恼之极,有的学生形象地说:“我们不是在作文,而是憋作文,挤作文。”  相似文献   

9.
无材料可写.一直是滞碍学生作文提高的一块绊脚石。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自己深刻体会到“大量读写”不愧为解决“无米之炊”的灵丹妙药.给学生的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学生在作文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是烟台市教研室设立的创新作文教学试验的一个重点课题。其核心是课内、课外双轨并进,大量读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考试得高分,在考前背诵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既无真情实感,更无创新可言,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创新之花在作文中灿烂开放。  相似文献   

11.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除了视其是否做到“以文传意”外.还要看它是否能够“以情感人”。唐代诗人自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感”喻为诗歌的根本。狄德罗亦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他也把“情感”视为文学创作之基础。正如古人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五情发而为辞章”。这就是说,人们往往都是在有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需要和欲望之后才去进行写作的。为此,在常规性的作文教学巾,适时而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它不失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拓宽学生作文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以至于出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一些小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但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改”的做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束缚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已成为多数老师及学生的通感,特别是农村小学,一提作文,只见学生愁眉苦脸之状,但闻哀叹牢骚之声;平日常听老师感叹:“学生的作文干巴巴,就是记流水账;或者没有真情实感,就是好词佳句的堆砌……”面对作文,学生烦躁,老师苦恼!怎样让学生爱上作文,善于作文呢?本文从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学生写作难,写了多年,提起笔来仍如需千钧之力,心力交瘁;教师指导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少、慢、差的现状并无多大改观。为此,需要我们冷观当前作文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有对策。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学生大都怕写作文,喜欢追星,且所追之星多为歌星影星。如何将学生喜欢追星变为喜爱作文?笔者尝试将“台阶教育”融入作文训练中,激励学生去摘取“作文之星”。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多年来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通常是设置具体的写作方案,学生按部就班地写,教师再加以修改.这些都被视为正常的教学程序。收获如何?令人怀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谈起?显然.开掘学生自主写作“源头活水”的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一说到作文教学,不禁使人想起学生咬笔杆,老师皱眉头的场面.这是由于过去师生被禁锢在课堂和课文这个小小的时空之中所造成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种单一的作文教学方式已使学生厌倦,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甚至谈“作文”色变,作文教学效果极差。即使学生掌握了老师给的知识点,可从大语文的观点来看,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拓展性以及创造力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说倘若“无米”。即使“巧妇”也难为“炊”,可见“米”是多么重要啊。这使我不禁联想到我们高三学生的作文。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埋怨高三学习生活紧张没时间看课外书,叫学生作文简直是做无米之炊,他们戏称作文是“榨文”。乍一听,蛮有道理,高三学生确实没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使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也不愿将它投放到他们认为的投资大收益少的课外阅读上,他们总是将这可怜的时间投放到解题上。静思之.不对啊,我们的学生也生活了十八九年,读了十二三年的书,怎么没积累一点材料呢?作文怎么成了无米之炊呢?一定是没用好身边的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作文教学处于尴尬状态,学生厌倦作文,写了多年,提起笔来仍需千钧之力:心力交瘁;教师指导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少、慢、差、费的状况并无多大改观。如此.需要我们冷观当前作文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的对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思路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