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体精神创造的意义,通过报刊、书籍等大众传媒,不可或免地被纳入团体、政治和商业等制度的控制之下。这些制度与大众传播网络的合谋,造就了现代作家创作的特殊生态。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作品常以含蓄委婉的方式,折射出个人的情感经历与理性思考,如果把他的婚恋、情感经历与作品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鲁迅其人及作品的原生态,拓展文本解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婚恋及其成年后曲折的情感体验 ,不仅影响着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还使作家最终回到精神家园 ,创作出一幅幅凄婉、生动的故乡风俗画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前半生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度过的.朱安既给他带来了难以叙说的痛苦,也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他自己的蜕变.之前,有已成为往事追忆的琴姑的痴恋;之中,有超乎于男女情爱之上的许羡苏的关怀.而真正使他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的,则是与许广平的惊世之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学的忧患意识与进化论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民族危亡的特定处境 ,使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更多的是在对来自西方的进化论进行了有益的“误译”与“误读” ,而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意义上被接受的进化论 ,对现代中国作家的忧患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而对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丰厚沉郁的江淮文化是现代皖西作家共同的宝贵财富,无论是"未名"主力台静农、韦丛芜、韦素园、李霁野,还是"左联"中坚蒋光慈,都书写着对故土的眷恋。从皖西小镇到十里洋场,从江淮大地到宝岛台湾,江淮文化伴随着作家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人生的潮起潮落。他们用眷乡者的眼光描述家园的爱恨故事、民俗事象;用稳固的地域文化心态诠释作品中的艺术人物和情境;甚至将地方方言和习语入文,在各方面展现作家浓郁的江淮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7.
现代女性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有过一场婚恋伦理道德探讨,它与半个多世纪后新时期女性创作的婚恋伦理道德讨论内容近似、性质相同,都发生于一场思想启蒙与解放后爱情婚姻家庭震荡变动之时,历史惊人地在做着某种复述。但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发生的探讨对正在演变中的现实婚恋更多取批判之态,婚姻家庭改造的愿望与尝试之表述更为强烈激进,这些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女性现实生活仍充满问题,某些方面更其尖锐,也说明经历了“五四”洗礼,科学民主、平等解放等启蒙意识深入人心,依然新颖。  相似文献   

8.
众多的现代作家从不同角度可分为若干模式。现代作家的模式研究是对作家群落的研究,它与流派、社团研究不一样,一些过去认为完全不属同一流派和创作方法的作家却表现出共同特色的现象,从模式角度可得到较为合适的解释。现代作家按文化品格可分为学者型、文化型和革命型;按创作心理可分为激情型、克制型和理智型;按地域文化模式可分为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多个地域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与文学的精神还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作为一种生命体验,凝聚着生命对过去的回忆和向往,从而成为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和经验资源。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实,使故乡的回忆变得清晰和温暖,创作于是成为一种对故乡的怀念和精神还乡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已远远超出了个体精神创造的意义,通过报刊、书籍等大众传媒,不可或免地被纳入团体、政治和商业等制度控制之下。这些制度与大众传播网络的合谋,造就了现代作家创作的特殊生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婚恋叙事中的"第三者"乃是一个现代认识装置,它是现代婚恋观念的普及及其制度化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现代文学场域中的"第三者"可以归结为两股叙事潮流:一是以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作家为代表的启蒙文学潮流;一是以蛰居上海的现代主义作家叶灵凤、穆时英为代表的先锋文学潮流.二者之间偶有重合之处,它们所蕴含的价值、道德、伦理判断依然泾渭分明,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描写乡土爱情婚姻最深刻的一篇,它讲述的是农村一个荒僻角落里一家母女三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时间跨度30年.本文从民间视野的角度,解读作品中三个女性的爱情命运,剖析中国广大民间女性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困惑和归宿,探究民间女性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内在互动变因,审视乡村妇女自主意识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12,32(3):57-61
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留学生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文学的人物谱系中,自然也有着诸多的归国留学生形象。他们或者是怀着满腔热情却所学无用、报国无门;或者是在个人的婚恋生活中,遭遇到个性解放不彻底所带来的痛苦、东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或者仅仅是为了日后的飞黄腾达而出国"镀金",并以中西"融合"而自居。在这些归国留学生形象中,无论是涉及知识分子问题还是婚恋问题,大多并未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创作潮流,即便与时代主潮有距离的,也只是作家个人风格的展现,并不因留学生形象而有所不同。我们当下所关注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等问题,在那些涉及的作品中,也大都是一带而过,或许是因为在民族生死存亡、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些都还没有进入被忧患意识所包围的现代作家的视野,或者尚没有余暇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香港女作家的婚恋小说写出了对美好爱情亘古有之的追求在当今社会中的深刻失落,从现实题材到另类浪漫故事,无不表现了现代人深重的爱情危机感.两性关系中爱情的缺席使得爱情婚恋小说这一强劲的文学传统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对秋这一季节的表现 ,可以追寻其在表现现代作家生命情怀中所展示的多重意义 ,并且可寻究对于悲秋生命意识的表现之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点 :其一 ,现代作家有着比古代文人更多、更丰富的对于秋天的感受 ;其二 ,现代作家超越了古人感秋悲己的个别性而忧国忧民 ;其三 ,现代作家从物我的类化联想到超越积习的多元思维 ;其四 ,现代作家由悲秋自然质的片面否定 ,转向对于其社会质的强调肯定。现代作家在悲秋传统主题的文学表现上 ,体现了反文化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金庸小说婚恋的现代性特征:以人物少受或不受社会制度束缚,来实行男女平等;拥有为爱献身的牺牲精神;具有真实的自我,能够弘扬自由精神,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相似文献   

17.
民国成立后,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近代湖南既有着旧式的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一夫多妻等现象的存在,又开始出现了自主恋爱、新式婚俗和新式离婚等现象,从而呈现出了一种新旧交替时期纷繁芜杂的婚恋状况。作为湖南近代权威报刊的长沙《大公报》如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8.
由于道德理性对主体意识的规约与引领,作家在20世纪婚恋文学的叙事中基本采取了道德叙事的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制约着婚恋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使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呈现为道德叙事样态。道德理性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流变形成了婚恋文学中个性主义婚恋叙事、革命道德主义婚恋叙事、传统道德理想主义婚恋叙事和审美快感化的后现代道德婚恋叙事四种基本形态。婚恋叙事样态的更迭衍变又形象地展示着道德理性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浓厚人文情怀的作家。两性关系是他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口。师陀作品中的现代婚恋观表现为: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以男女互爱为基础的、和平宁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稳固的经济基础才能强大婚姻自身,但过度地追求金钱,也会毁灭爱情;理想的女性,既有传统美德,又具备主体意识。师陀设法在一种健康的婚恋关系中寻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和解,因为它是整个人类获得幸福与和谐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